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背景缘自于 2 0世纪 80年代席卷全球的“私有化”浪潮。尽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了诸如 ,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的成效 ,但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西方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同于非西方国家的一些特点 ,其产生的原因 ,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必然结果 ;对国有企业的基本作用与功能缺乏应有的共识 ;过度依赖于股份制等。  相似文献   

2.
段晓光 《东岳论丛》2007,28(2):72-81
伴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失业人口激增、社会公共福利水平下降、国有资产流失、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等的负面效应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些负面效应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对此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即这一经济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并具有基本的表现形式,其并非不可控制但却难以完全避免。  相似文献   

3.
黄蓓 《天府新论》1998,(3):20-22
继“放权让利”和“利改税”、“承包责任制”之后,作为第四次改革浪潮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能否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负众望成功地完成其历史使命呢?对于这个刚步入中国历史舞台的新生事物,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呢?这要求我们立足于从微观到宏观的方方面面,将其置身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来进行。一、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迫切要求新的融资方式。据统计,国有企业负债率1980年为18.9%,1990年就上升为58.4%;1995年国有资产存量为34800亿元,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为69.5%,1996年,这一数字已高达…  相似文献   

4.
董昭江 《东岳论丛》2003,24(5):136-137
股份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股份企业能有效地克服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端,真正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激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其产生和发展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充分认识这些条件,对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造和股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根据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股份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马克思说过:“股份公司是随着海外贸易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而产生的,并席卷了它力所能及的一切工商业部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31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海外贸易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相当的程度。这为实行股份制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股份制改革对于解决国有企业传统积弊具有种种优势,同时提出在公有制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构想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肯定了推行股份制的重要意义,推行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本文主要就外经贸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分析了外经贸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的主要形式与选择,以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股份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可以解决一些旧体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和棘手的问题.其前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造成当前国有企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企业经营机制外,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可以说,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加以改造,国有企业也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为帮助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当前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加以改造。一、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化解国有企业的债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大体上可分为政府的因素,银行的因素和企业的因素。由于目前政府、银行和企业都是直接配置国有企业生产要素资金的主体,而且企业往往居于从属地位,因此,如果仅由国有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是不合情理的…  相似文献   

10.
季洪跃 《理论界》2000,(2):20-22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正确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激发全体劳动者创造热情 ,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在产权制度改革中 ,企业的银行不良债务是制约这项改革的重要因素 ,合理解决企业不良债务问题 ,就能使企业摆脱束缚 ,轻装改革。本文提出若干思路 ,试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一、国有企业负债的解决国有企业负债是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是欠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债务太重既限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也影响了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国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及国企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仅仅把资本市场当做为国企筹资的场所和渠道,必然导致其功能单一、结构扭曲、机制不健全。既影响了国企股份制改造的顺利进行,反过来又妨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资本市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资本市场的功能,使其朝着市场化、全功能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国企股份制改造与资本市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提供场所和机遇,国企改革反过来又为资本市场健全、高效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中国与美国以及欧盟之间就双边贸易达成协议,这表明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障碍,WTO的大门已经向中国敞开,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大门也是向世界敞开的。在感慰经过十多年艰苦谈判而来之不易的成果时,一个非常严肃而紧迫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何去何从。大多数人认为WTO可以进一步推动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改革,其理由是在WTO框架下,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将迫使企业进行变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一直难以走出困境,仅仅依靠外部环境的冲击是难以奏效的,因…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从管理者、成本、人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国有企业在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进而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现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重构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股票期权制度是公司制企业中强化对经理人员的激励 ,协调股东与管理人员利益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我国国有企业在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换过程中 ,通过股票期权制建立起代理人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是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 ,经营者缺乏监督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宁波市和长沙市实施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基本做法及其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过程中的职工利益补偿、量化国有资产、“靓女先嫁”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 :要像保护私有财产一样保护公有财产 ,避免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对职工和经营者的利益补偿要在可行的范围内兼顾公平与效率 ;“靓女先嫁”式的改革逐步显示出弊端 ,现在是对国有企业进行一揽子改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早在抗战胜利之初即已提出 ,但其全面推行则是从国民政府实行“经济改革”时开始的。实施民营化的原因 ,既有财政金融方面的因素 ,也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考虑 ,是从统制经济向自由经济转变的一种尝试。转变引发了激烈争论 ,而学者的参与使其具有了学理化色彩 ,从一种单纯的利益之争上升为中国工业化模式的争论。民营化工作历时两年多 ,经过了四个阶段。由于客观上不具备实行条件 ,主观上也存在着轻决多变、自相矛盾等错误倾向 ,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它不仅未能达到预定目的 ,反而恶化了经济环境 ,助长了官僚资本 ,进一步损害了政府信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管理及国有资产运营中存在许多问题。产权不清、管理相对低下长期困扰着我们 ,虽然尝试了众多的解决模式 ,但均为从未法律及制度上找到依据 ,本文拟引信托制度入国企改革之中 ,为国有资产管理运用找到法律和制度依据和思路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的国企改革 ,已经逐步深入企业体制内部 ,但是 ,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国企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调整的局限 ,国企处在改革的被动地位 ,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和改进。国企管理的现状及其面对新世纪生存环境的挑战 (即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市场化改革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 )已经或将带给国有企业强大的冲击 ,因此 ,国企除了加强管理 ,并不断创新 ,别无他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