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为标志,中国修辞学研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文论附庸状态,建立起独立的现代修辞学学科,实现了中国修辞学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修辞学发凡》因为其语言本位观、科学方法论和完整而新颖的理论体系得到学界广泛认同,担当了完成中国修辞学研究重要转型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修辞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湖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硕士点。该学科由修辞学、方言学、汉语史三个专业方向组成。修辞学研究方向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师承好、年富力强、研究方向集中的学术队伍;从事修辞学研究时间长、基础厚实,在汉语修辞学界有良好的口碑并颇具影响力;学科成员,勇于攻坚、锐意创新,在多个修辞学分支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带头人冯广艺教授是国内修辞学界中青年学者的杰出代表,自八十年代以来,已取得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  相似文献   

3.
同其他学科一样,修辞学研究也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复兴的。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修辞学研究发展迅速,已成为语言学内部的一门令人注目的学科。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修辞学会以及各大区修辞学会的相继成立,一系列修辞学术活动的蓬勃展开,有关修辞的众多理论问题的探讨,第一份修辞研究杂志《修辞学习》的创刊发行以及大批修辞学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修辞学研究30年:解读三组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说中国近30年修辞学研究,话语空间十分开阔。我选择的切入点是三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不同程度地投射出当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学科面貌、价值取向、问题意识,以及评说背后的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并阐述了一个观点:面向21世纪研究学科的发展是当前中国修辞学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接着,文章从21世纪修辞学与社会的结构、与其他学科的结构,以及自身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修辞学学科发展的三个趋势。最后,文章就修辞学发展发表了三点看法;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现代化”,而不是“科学化”;修辞的发展结构应从科学而不是从学科积累来构建;修辞学的当前发展应特别注重整合意识.  相似文献   

6.
也谈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法编者按:面临世纪之交的形势与任务、语言学科书如何发展?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姚亚平教授在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年会上宣读了题为《21世纪的学科结构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问题》之后,他所指导的两位研究生当即发表了不...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言语交际的规律和技巧的科学.传统修辞学从开始重视演讲术、论辩术、诗论,锤词炼句到辞格为研究中心,主要以文学语言作品为研究对象,忽视了言语交际的动态研究,陷入到形式主义的窄胡同里.现代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和源泉的现代修辞学重视语境和言语,着重研究言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规律,重视言语的理解和接受,强调修辞的动态的建构作用.为了推动修辞学的发展,2004年10月12日至15日,中国修辞学年会是中国修辞学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锦州渤海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80余篇,会议的主题是"修辞学的理论前沿与应用",涉及修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修辞学分支学科建构、实用修辞和修辞格、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修辞领域的所有热点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完善修辞学理论,对修辞学分支学科的建立,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修辞学理论界有一个论争:修辞学是应该从哲学、政治学理论中分离出来,当作是一个专门学科;还是应从其与哲学、政治学理论的相互依存角度,对其做更为宽泛的解读呢?尽管在某些语境中需要将修辞学狭义地视为一个特定的学科,但是,本文作者认为,修辞学是综合性的,应从哲学角度加以阐释。如此理解修辞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社会与政治角度理解修辞的普遍性以及作为教育目标之一的修辞能力培养。一旦我们理解了修辞的普遍性和修辞能力,就能对人类传播中的公正与自由形态给予更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中国修辞学?这两个最基本的老问题,每当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头总要被重新提出来讨论,而每一次讨论都推进了该学科的新发展。当前我国修辞学研究面临西学涌进而呈现多元并进的发展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从探究这门传统学科的理论源头和逻辑起点入手,沿着其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主线来思考进一步发展的路向,从而把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国化,建立一个独具中国修辞学历史传统和新时代风貌的"对象、目的、方法"相统一的研究范式,使之既能保持民族性又能体现时代性,走不失民族自信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语修辞学的学科形态和研究范围等问题已经引起我国修辞学界的广泛注意,广大修辞学者正在进行有益的深入探讨。对于这些汉语修辞学的重要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修辞学界同人。 在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中,有些学者认为修辞学之所以称为“学”,是因为它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才代表学术水平,因此认为修辞学应属于理论学科形态。有些学者则认为修辞学属于语用范畴,它是注重话语表达效果的,因此修辞学理所当然地应属于应用学科形态。还有学者  相似文献   

11.
总结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修辞学的学科发展情况,对中国当代修辞学进行合理的学科评价,明确其今后的前进方向,是修辞学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修辞学,经过80年代的大发展大繁荣阶段之后,许多理论问题,许多复杂的修辞事实,被人们所提出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或认识.但是,为了深入展开一门学科的研究,继续研讨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往往就是一门学问的中心,不断地在学术中心问题上有所发现、出新,这显然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对中国修辞学在21世纪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修辞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学科的研究对象,自然是建立一门学科理论的基础.而且,一门学科的发展常常就是伴随着对其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给修辞学下这样一个定义:修辞学是对说话人、题材、目的和读者之间关系加以思考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修辞学是与生态学科学相对应的、使用语言手段的学科。修辞学和生态学都是强调环境条件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性影响的学科。我们研究一篇演说或者一种有机体的时候,无论是社会背景或者历史背景,都甚为重要。修辞学象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修辞现象是属于文化范畴的。中国传统修辞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修辞学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中国修辞学应当高度重视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应当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步前进。要避免把修辞学的科学化、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西方化。中国修辞学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聚焦一个核心问题,追问中国修辞学在语言学科注册而游离于语言学学科结构的症结;围绕修辞学与“交叉学科╱跨学科╱多学科”的学术关联,挖掘派生问题;结合理论与应用,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为中国修辞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基于广义修辞观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宗廷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修辞学家,他对修辞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他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方面的成就,忽视了他在修辞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修辞学理论建设上,宗廷虎明确了修辞学的学科属性,继承并发展了陈望道的"题旨情境观",适度扩大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而在修辞学研究方法上,宗廷虎大力提倡并纯熟运用的多维观照方法和辩证考察方法,也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我国的修辞学史研究被公认为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8年底吉林教育出版社一次推出了二百多万字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这部书由著名修辞学史家郑子瑜、宗廷虎主编,陈光磊副主编,它标志着我国修辞学史研究的新水平。本文着重探讨了陈望道修辞学术思想对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重大影响,包括对复旦大学修辞学史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修辞学通史》的影响。作者还回顾了《中国修辞学通史》的撰写缘起、写作原则及研究修辞学史所具有的文化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代修辞学家宗廷虎、李金苓等的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研讨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化进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修辞学属于言语语言学,又具有多边性.第二,辩证地对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和修辞的最高原则的确定都源自对形式、内容的科学思考.第三,修辞学史的系统研究.包括系统发掘修辞学史,系统把握历代修辞理论,系统发展学科本身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们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注视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注视科学研究的一体化趋势。把修辞学和逻辑学结合起来,交叉研究,也是发展修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修辞学是着重研究语言艺术的,而语言和思维存在着某种相对应的关系,这就决定  相似文献   

20.
分析近十年中国修辞学术生产结构新变,挖掘变化了的学术生产结构中的新信息、新资源、新能量,以及语言学科内外跨界学术共同体共同参与的修辞学术空间开发。重点聚焦新的修辞学术生产结构中的三大重要事件:一是法国学者互文性理论创始人克里斯蒂娃作为主角、中国学者推动和参与的互文性研究如何在语言学科内外创新修辞研究。二是中国学者作为主角和推动者、国外学者参与的“强制阐释”讨论如何与修辞阐释构成语言学科内外的潜对话。三是在中国修辞学界重大事件交汇的2022年回顾与前瞻修辞学术生产结构变化中的修辞学史叙述体制,这也将是后陈望道时代中国修辞学科重建应该面对的语言学科内外的学术生产力并做出回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