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职业更替的周期正在不断加速,职业变迁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一些传统职业消失.萎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人们需求层面的提升又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新职业。  相似文献   

2.
杨明霞 《现代妇女》2014,(7):159-159
为了避免“环境决定论”,在法治化的发展过程中,法律职业群体的内部构建越来越不容忽视。而将法律职业群体的内部构建放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用社会学的整体性思维模式去考虑法律职业群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技术建设、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其学识性、独立性、同质性、垄断性、组织性和规范性,同时看到法律职业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的联系与区别,必定会为法治化做出贡献。此外,法律职业群体自身的同质化并不代表和其他职业群体完全异质化,也不是和社会背道而驰,无论如何,它的构建依然是在社会中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刘彦文 《职业》2008,(11):58-59
职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形成而逐渐产生的,至今已经细分为数千种甚至数万种。职业是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职业的含义、特点及发展趋势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董晓明 《职业》2012,(29):68
职业意识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本文探讨了职业意识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具体提出了建立正确职业意识的四个方法。  相似文献   

5.
督导是一般人都不了解但又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之所以鲜为人知,是因为其是社会工作服务等极少数职业领域所特有的.而人们对社会工作本身又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职业化时代,社会进步靠人们的职业劳动和创造,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职业人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样,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靠人们的职业劳动和创造来实现;职业成了人生旅途的主旋律。社会的职业化发展历程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开启了社会职业化发展的大门,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特别是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进程以来,社会的职业化步伐空前加快。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催生下,一批又一批新的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时至今日,职业化覆盖了社会生活的绝大多数领域。社…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不足。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而目前关于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中并没有重视大学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开展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8.
周萌萌 《职业时空》2009,5(6):183-184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量表》,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高职部150名学生的职业兴趣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有36.67%的学生职业兴趣类型为社会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是艺术型(21.33%)和调查型(13.33%)。说明高职生偏好社会型职业,而偏恶常规型职业。基于以上结果,为在校高职生的职业指导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与进化的反映。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的世纪,知识经济与信息化社会、人才社会、学习型社会已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概貌。了解21世纪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是正确把握各类职业发展方向,塑造职业成功未来的必要前提。作者通过对职业的溯源及不同学科领域对职业内涵的研究,归纳出职业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日益困难。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大学生面临诸多诱惑,如追求稳定又渴望挑战,注重经济利益又争取社会地位,看重特长又渴望成就。障碍与诱惑又是并存的,障碍主要包括生理障碍、心理障碍和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11.
谭焱 《职业时空》2005,(8):52-53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一种以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各类职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和创业教育目标、内容、途径都非常相关。但是,旧的职业教育观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就业教育,这就难免导致培养目标偏窄、教育要求偏低、教学内容偏专,培养的学生虽掌握了一技之长,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职业教育观显然已经陈旧,  相似文献   

12.
江景平 《职业时空》2008,4(9):14-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人一生一岗”的职业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一人一生多岗”的职业模式。这就要求人们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求职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杨挺伟  李黄珍 《职业》2008,(12):12-13
在一定条件下,热门职业会转变为冷门职业,冷门职业也会转变成热门职业。我们做出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盘点的意义在于,分析当年的职业发展走势,为未来寻找更加清晰的导航仪。而对于求职者来说,求职时应好好分析和把握职业的热门与冷门,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周海咏  车钟口 《职业时空》2009,5(11):167-168
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查表(VIS),对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270名高职生进行职业兴趣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的职业兴趣偏向艺术型、技能型和常规型,而社会型、研究型和经营型的兴趣较低;男生在技能型、研究型和社会型的兴趣上比女生高。  相似文献   

15.
姜青 《职业》2008,(34)
职业,是人们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职业也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性的专业和专门职责.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职业的更替,又折射出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展开改革开放三十年职业变迁的画卷,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大家原来熟悉的一些职业在消失、萎缩,而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新职业出现.  相似文献   

16.
苏宏伟 《职业》2015,(6):50-5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除了关注专业知识和能力外,更加看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近几年来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什么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教育中如何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同样经历了职业意识的发展阶段。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了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个性、能力和价值取向,客体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评价、经济利益和家庭。职业选择对于每个大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于立柱  许澄 《职业时空》2005,(17):16-17
经过多年的学习充电,羽翼日益丰满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之时,将面临又一个关乎前途命运的重要抉择——就业。如何选择职业已成为学生、家长谈论最多的话题,虽然观点各异,却都有理有据。选择职业需考虑的因素很多,而兴趣、潜能是选择职业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冯丽霞 《职业》2013,(11):80-80
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其构成包括三个要素——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标志。其关键在于“综合”。  相似文献   

20.
陈福东 《职业》2016,(28):68-69
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代职业人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具有职业精神是必要条件.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综合性职业能力,可以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打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与行为.本文就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重要性进行概述,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