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农村可持续发展呼唤新的伦理观和生态伦理,其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依据生态伦理观,我们应创建学习型的生态文明村,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民生态伦理的教育,引导农民选择更合理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登华  张兵 《金陵瞭望》2006,(19):62-62
农村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文明创建工作.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基层的实践来看.农村文明创建积累了丰富的创建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村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应当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破题.  相似文献   

3.
去年,德庆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张德江书记批示精神,全县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又再创建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目前,德庆县已成功创建了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两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6,(12):33-33
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文明村镇73个,创建省级文明村镇41个.2005年10月。高淳县古柏镇武家嘴村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首批全国文明村镇,江宁区麒麟镇锁石村、雨花台区雨花镇丁墙村和六合区雄州镇被中央文明委再次表彰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相似文献   

5.
近年在一些农村出现的群众性创造“文明村”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大突破.由于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文明村活动的广泛开展,必将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整体水平,而且,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密切相关,广大农村开展文明村活动,必将大大地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总结我区文明村建设的经验,推动这一群众性活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1990年夏,我校哲学系87级学生在教学实习中接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委托.在黎之焕、陈天择等六位教师指导下,用60天时间,对文明村建设搞得较好的横县作百村调查.本期刊登四位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是其中的部分成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横县文明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群众性创建文明村活动是一件新生事物,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如文明村的性质、含义、地位和作用,创建文明村活动的内容等.我们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参加这些问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农村蓬勃开展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仅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区域社会的发展。这一态势的形成,与党中央作出的创建文明村镇的决策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  相似文献   

7.
地处汕尾市北部山区的陆河县螺溪镇,东接揭西,北通五华,西邻紫金,是一个典型的老、山、边、穷乡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地方,在短短几年里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广东省固本强基示范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生态示范  相似文献   

8.
滨海 《源流》2006,(11)
徐闻县徐城镇榕树园村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村,全村53个姓氏,2100人。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路弯曲狭窄,夏天泥尘滚滚,雨天污水横流。由于邻近县城,加上姓氏复杂,村中偷鸡摸狗吸毒人员不少。2002年8月,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通过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探索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在内涵上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创建生态文明村正是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探索,也是农村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是建设社会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近日结束的河南省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上获悉,该省将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用15年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办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对徐闻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农业经济"公司-生态文明村-农户"双轨道运行的发展模式;并形成以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为中心,生态文明村为依托,保证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三者互动运行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模式;就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资金的筹集、用途、运营及管理,提出"四条保障线"、"双系数"方案、"妇联协助管理法",体现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内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始兴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村庄整治等各项工作,通过典型带路,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卫生村建设。近几年来,始兴各地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目前已建有7个省级卫生村,8个市级卫生村。漫步在各个卫生村,幽雅舒适、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生态村有种种不同的提法:甘肃省提出创建“农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北京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山西省阳泉市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镇”,海南省和河北省叫建设“文明生态村”,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委、州政府提出开展“生态家园文明村”建设,广西则称建设“富裕文明生态村”也有人将生态村、小康村二者结合起来,提出“小康生态村”的新目标模式。①在一些地方,生态村的概念被扩大,提出生态县、生态省的新概念。如浙江省提出,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浙江省是全国首批提出“生态立省”的重点省之一,其所属的开化县是全国最早提出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县。这些提法虽然各不相同,实质都落在“生态村”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求知、求乐的欲望不断增强,已经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何满足农民的这种要求呢?我们对横县的20个文明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横县的文明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广大的农民.大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明村创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它涵盖了农村社区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社会秩序,发展科教文卫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创建全面小康社会也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因此,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重要精神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横县自1984年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在文明村建设中,大力兴办文化中心和科技夜校,重视科技兴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一、普及农业科技的状况文明村狠抓农业科技推广,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技术指导.至1988年,全县共建立了22个农村文化技术培训中心,263所村办文化夜校,自1984年以来,全县村镇文化中心共购买科技杂志24.8万多册,印发科技材料2.84万多份,举办科技学习班164期,参加培训的人员达16.7万多人次。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三峡库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因此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创建文明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载体;提高民工素质,改善民工环境、保护民工权益和三峡移民精神是库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8.
严华践  周玲 《金陵瞭望》2007,(24):68-68
近年来,江宁区谷里街道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抓手,以各社区(村)为主阵地.结合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谷里、祖堂和童前等7家社区相继完成了省、市、区级文明村创建,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活动,把教育、引导、制约和激励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到人。同时要重视和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沙河镇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的道理,创建文明村镇既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的素质的内在要求。该镇本着“围绕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