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高校乒乓球教学中运用教师期待因素进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乒乓球方面的正能量,学生掌握乒乓球技术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里的雕刻家皮格玛利翁钟情于自己雕刻的女神,在他虔诚的守护下,这个雕像竟真的变成了活人,并做了他的妻子。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故事,把对别人寄予深切的期望,使之成为对方的内在动力,从而收到变期望为现实的神奇效果,称作“皮格玛利翁”效应。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高,其下属的表现就可能是优秀的;反之,其表现将是不佳的。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一些精明的管理者十分注重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用小马来拉大车皮格玛利翁效应能促使受激励者化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3.
面对职业院校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把德育工作做到职校学生的心里面去,是我校德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问题。学生问题的千变万化,使得德育资源库的建立成为我校德育工作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德育资源库的建立也必将为德育工作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专注的魔力     
《人才瞭望》2016,(4):67
有个故事说,从前印度有位国王想试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便派人到牢房里抓来一个被判了死刑的囚犯,这个囚犯原是一位大臣.国王说:“现在你就要被处死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一线生机,如果你手里捧着一碗油,顶在头上,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绕一圈,能不洒落一滴的话,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相似文献   

6.
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写的《茶花女》塑造了玛格丽特这一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出一位纯洁无知的少女却因现实生活所迫而沦落为靠卖身为生的妓女.即使她堕落成为风尘中的女子,但是她不甘被腐朽阶级上的人玩弄,依旧保持着少女的纯洁向往和追求浪漫爱情.尽管她一生都与命运作斗争,想摆脱命运的摆布,但其短暂的生命最后以悲剧收场,难逃厄运.通过《茶花女》的写作背景、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主人公玛格丽特性格特点分析文章中的女权主义.从不同的视角透析《茶花女》,将女主人公从开始对女权的忽略,后来对女权的觉醒,全力争夺女权主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迷失主权.  相似文献   

7.
陈洁 《人才瞭望》2017,(16):110-111
班主任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是学生的主要精神关怀者,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只有明确斑主任教师的专业化理念,把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树立良好的教育信念,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建立幸福班集体.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的小说被广泛的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各大导演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追捧,尤其是她的小说中形形色色的女性更让人印象深刻。《金陵十三钗》里所体现的,战争中承受最大牺牲的是女性。她们要承受双重的毁灭,一是生命的毁灭;二是尊严的毁灭。"《少女小渔》中属于弱势群体的移民一族小渔,由逆来顺受到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过程,把社会底层女性的挣扎写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是工具课.是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课,其目的是提高两种能力,打好一个基础.两种能力即阅读、写作能力,一个基础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是生活的教科书,各科的主帅课,是各科之母.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语文天生重要."它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于一炉,又肩负着思想的教育,上好这一课谈何容易!如何落实双基,如何把知识化为能力,变成修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有一段时间强调三个字:少、精、活,窃以为有一点值得注意:教师能否充分利用范本激活学生思维,并相机进行整体思维的诱导,学好这个"一",而后活学活用,以之去反二反三,即运用既得知识,自觉地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即不仅能坐而论道,而且能起而行道.因此,执教者要亮出内功,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注意思维的点拨.牵发思维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要把课堂教学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育人为体,有体则生,训能为肢,有肢则动,求活为魂,有魂则灵.启悟为脉,有脉则活.只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找到自己的能力极限 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奥托·施密特院士(1891—1956)早在14岁时就制订了自己一生的计划,这个计划里详细规定了,他要读哪些书,要掌握哪几门科学,要解决哪些问题,他的身体要得到怎样的发展,那位小伙子进行了估算,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庞大的计划,他必须活上900岁!于是施密特把计划作了压缩,但算下来还是需要500年,他只得再次压缩计划,总算把它压缩到了150年. 那位科学家竭尽全力地工作和学习,他把自己的每一分钟时间都作了安排,并且都充分利用上了,这样,当他的生命终结时,他几乎完全实现了他的那个原先估计需要150年才能实现的人生计划.  相似文献   

12.
我俩给大家讲一个女人的真实故事——一个让男人们感动让女人们落泪的真实故事:一个本来平凡普通的女人,16年来,她使“死”去的丈夫复活了,又把一个30岁的大“婴儿”教育成为大学生,她自己的生命也重新开始了……这个让众人敬仰的女性名叫刘淑兰,现在是辽宁本溪市公路管理处养护科的科长。 她不相信丈夫会成为“活死人” 1980年5月18日中午,接到电报急匆匆从外地赶回本溪医院的刘淑兰真的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丈夫于贵军浑身是伤躺在病床上,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刘淑兰大声喊着丈夫的名字,泪水从两眼中流了出来,整整流了三天三夜。几天后,她才从亲友的叙述中知道,丈夫是在与入室盗窃的歹徒搏斗中受伤了,全身共有15处刀伤,头部有8处刀伤,几天来一直昏迷不醒。又过了3个月,丈夫还没有苏醒过来,医生告诉刘淑兰,于贵军已因脑外伤后遗症严重成为了不省人事的植物人。听到这个消息,刘淑兰就象疯了一样,大声喊着:“不可能!不可能!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相似文献   

13.
亦铭 《人才瞭望》2016,(13):85-86
在中国封建帝国的全盛时期,唐代的历史一度被中断.这个中断者不是别人,她就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摄政5年之后,正式废掉唐朝国号,改元天授建立周朝,从此开始了她长 达15年的统治生涯.武则天的举动是振聋发聩的,她使许多人、尤其是男人诚惶诚恐、敢怒而不敢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的一点探索,与同行共勉.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学习的基础 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是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靠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靠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维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教学过程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常见的教学策略有:  相似文献   

16.
11年以前.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斗胆向外交部官员进“谏”:南极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中国应尽早加入国际南极条约,把国旗插上南极大陆。一年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那个冰雪世界……20多年来,这位年轻的进谏者的建议先后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李瑞环、朱镕基.胡锦涛、李岚清、钱学森等高级官员的高度重视。在他的100多项成文建议中,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月,美国女作家米里亚姆·里德第三次只身一人飞往中国.这个冬天,美国阿什兰一直冰天雪地,就像在冬日盼望春天一样,她等待了很久终于等到了冰雪融化,航空公司飞往中国的航班正常运行.赶到旧金山机场,由于出行的人数超员,她眼睁睁地看着直达杭州的飞机在蓝天翱翔,把她抛在冰冷的机场,最后,她改签飞往上海,乘上上海机场开往杭州的最后一班大巴,深夜到达杭州.她说,这次中国之旅是一次大冒险,但是她一路得到了很多中国人的帮助.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之邦,是她一直神往的国家.那么,中国有什么在吸引着米里亚姆?  相似文献   

18.
朱杰 《人才瞭望》2016,(9):36-37
为使职业教育学校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更具有影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出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创新意识的观点.结论是,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职生的素质和生源成为了教育的一大隐忧问题,学生特别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和思想,尤其是对数学课排斥情绪更甚,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从各个方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真正使学生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20.
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牛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英语虽然是外来语种,同样也不能脱离生活.所以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关键任务是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喜欢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生活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等,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交际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英语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才能圆满完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那么,如何使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实际牛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捕捉思维的灵感,培养其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