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需要再认识”──谈安子介的汉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需要再认识”──谈安子介的汉字研究刘光裕随着西学东渐引起的国人关于汉字是非功过的争论,已延续一个多世纪了;在五四新文化浪潮中出现的汉字拉丁化运动,至今也有70来年。或许与自己读书“不求甚解”有关,数十年来对教科书上所说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  相似文献   

2.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邓晓芒读到徐少锦先生跟拙文《人格辨义》(《江海学刊》1989年3期)商榷的文章《“人格”有道德涵义》(《江海学刊》1990年第6期)一文,很钦佩作者的求实精神和穷根究底的态度。但仍感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是徐先生未曾...  相似文献   

3.
拙作《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在《学术月刊》1993年第5期上发表以后,曾引起一些学界同仁的兴趣,该刊曾就此问题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专题讨论会。会上,有20余位学者就拙文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美学、哲学,乃至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朱立元、陈引驰、夏中义、邱明正四位专家的意见已作为论文在《学术月刊》上陆续发表。此外,并未出席这一会议的曹俊峰、徐梦秋、晓声三位先生也撰文参与了此次争鸣。从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有些学者基本上赞同笔者的意见,并力求在拙文的基础上将问题引向深入,如邱明正、徐梦秋;有些学者对李泽厚的“积淀说”和刘晓波的“突破说”也提出  相似文献   

4.
方东美认为哲学思想的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这一对哲学性质及中国哲学的看法具有强烈的道家思想的色彩。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是绝对的、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方东美以《尚书》和《周易》阐解原始儒家,缺乏史料的根据,是对原始儒家精神的一种曲解,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儒家精神置换了历史中的原始儒家精神。现代新儒家有其特殊的含义,有其强烈的道统色彩,所以把方东美视为现代新儒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陆学艺先生认为,中国农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就业。笔者认为,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核心是“农业”问题,而不是“农民’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改革进程中农业问题带来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路径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指导下,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认识和充分发挥农业的功能,把农业变成亮丽的经济增长点,重建村庄的公共生活。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选择渐进和稳定的路径。我们应积极探索这条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7.
论“实践的人道主义”──读《巴黎手稿》兼答李征同志丛大川大连水产学院马列部(一)《手稿》是争议最大的一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932年公开发表以来,立即引起了国际思想界的高度重视。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各异,出现了两种形式上绝然对立的极端评价。一种极...  相似文献   

8.
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西欧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描写“世纪儿”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歌德的《少年维持的烦恼》、复多布里昂的《勒内》、塞南古的《奥培曼》、贡斯当的《阿道尔夫》、缓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以及拜伦的喘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有着相似的病态性格,他们往往被忧郁迷们的情绪所困扰而难以自拔。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经指出:“十九世纪早期的忧郁是一种病,这种病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它是一场由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的瘟疫,就象中世纪常常传遍整个欧洲的那次宗教狂热一…  相似文献   

9.
孔子“和”的思想与二十一世纪骆承烈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西方人的这一说法,似乎出乎东方人意料之外.其实这些有识之士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仅以孔子“和...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续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得以更为充分地体现。“领导就是服务”的本质在于走群众路线;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再论“自由的困境”——兼答王贵明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思想而言,问题的不同解法似乎不能改写为主义之争。通过“无立场分析”以及博弈论方法可以发现,现代政治哲学特别是自由主义以个人、权利和理性作为基本框架去理解人、社会和生活是错误的,它没有能够分析真正的社会博弈,而只是虚构了一种社会博弈。  相似文献   

12.
傅璇琮先生作为当代学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与学术个性的思想体系,其来源,一是以丹纳《艺术哲学》和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观;二是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尤其是以王国维、闻一多、陈寅恪为代表的前辈学术大师的启示。其学术思想体系一是以历史文化的综合研究为主体的方法论,二是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总体设想的学科论,三是关于研究者自身素养及治学态度的主体论。  相似文献   

13.
怎样认识“风骨”和“建安风骨”这两个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概念?学术界虽然讨论过多次,但似乎一直没有获得圆满的答案。鉴于它们由来已久、影响深远,涉及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的许多重大问题,因而站在宏观的高度,联系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  相似文献   

14.
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著名人物,关于其归属,古往今未,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观点,有人认为是华夏始祖,有人祖其为古东夷集团祖先,有人认为他属于古笛蛮部落,可谓众说纷纭。然考其渊源,“伏羲”最早由庄子提出,我国到秦汉时代成书的某些古籍偶有提及,伏羲的传说,实际上是源于《庄子》,乃是庄子借以论道的假托,并非上古帝王,伏羲的传说既不是古代华夏族所固有,也不是古苗蛮民族的遗裔所传入。伏羲被推崇为“三皇之尊”乃至成为众人相信的古代帝王,乃是与中国古代士人崇古传统分不开的,崇古而述古为伏羲由假而真提供了舞台,战国未到秦汉时成书的托言孔子所著《易传·系辞》亦言伏羲,伏羲遂声名大噪,伏羲的传说遂成信史。由伏羲的考证,对我们研究古代传说历史提出这样的要求,研究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和发展既要尊重史料,又要作去伪存真的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西游记》传播源流的南北系统——兼答蔡铁鹰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望 《东南学术》2007,(5):169-177
《西游记平话》最早是福建说平话艺人的创作,并由福建建阳书坊刊印,因而流布天下。现存山西队戏《唐僧西天取经》的产生是在《西游记平话》之后。福建等南方区域多年来流行通天大圣崇拜与齐天大圣崇拜,它是孙悟空原始形像的来源。不过,顺昌的通天大圣碑及齐天大圣碑都不是墓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发表了拙文《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拙文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必须加以坚持,但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叙述方式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加以改变。"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该获得与当今时代条件相匹配的、新的叙述方式。"①  相似文献   

17.
也论马克思晚年的理论贡献──兼与冯景源先生商榷张凌云《学术月刊》编辑部最近,我们先后读到冯景源先生的两篇研究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的论文①。──本文拟就冯先生的两篇论文论证的主题──什么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新贡献再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冯先生和学...  相似文献   

18.
“民贵君轻”论辨析──兼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徐进大凡研究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以及政治思想史和法律思想史的著作,都要论及孟子的"民贵君轻"论。但前辈学者们对它的解释却大不相同。有的认为此论"是说民的问题比君的问题重要";也有的说"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  相似文献   

19.
论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错位──兼论当今中国文化的选择易小明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就十分激烈。从国格或横向地域的角度而言,这种文化交流是平等的,但从社会发展纵深角度来看,这种交流却存在着巨大的时代差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市场经济形成始,就阔步...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断裂”说批判──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