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我国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要把经济搞上去,而要振兴经济,全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又是它的基础。目前,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展了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但时至今日,少数民族教育问题还很少有人涉及,而这是关系到本世纪末占国土60%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亦即是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2.
1987年夏秋时节,笔者有幸到黔桂交界的南丹、荔波等县苗瑶族居住的山区作民族调查,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之缓慢,人民生活水准低下,感触尤深。笔者深切感到,更新少数民族同胞中的一些传统观念,是加速民族地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乡瑶族地区的经济、人口调查对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的少数民族山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一、南丹县里湖乡瑶族的基本情况南丹县里湖瑶族自称“多漏”,自古以来居住在我国广西北部和贵州南部交界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山区。因这一瑶族男子一律穿著长及膝盖的白色短裤而与其他瑶族支系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瑶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大力兴办儒学、社学、义学,推动了瑶族子弟向学之风的形成,培养了一批瑶族知识分子。但受瑶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瑶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亦十分突出,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研究的湘南瑶族地区是指在湘南瑶族集中的聚居地区和瑶汉杂居的小聚居地区。前者包括江华瑶族自治县和享受自治县待遇的江永县,后者包括永州、郴州、衡阳三市所辖的31个瑶族乡。以上统称湘南瑶族地区(简称"湘南瑶区"或"瑶区",下同)。据2007年底统计,湘南瑶区共有人口115万,其中瑶族62万,占总人口的54%;有国土面积78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瑶族人口素质问题已成为瑶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影响了瑶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瑶族教育,已成为瑶族同胞的心声.发展瑶族教育对提高瑶族同胞科学文化的整体素质,对促进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瑶族地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瑶族服饰纹样以其绚丽的色彩、精美的图纹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本文通过对广西瑶族传统服饰纹样的宗教、色彩、图纹、寓意等特性进行分析,阐述瑶族服饰纹样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西部的松嫩平原上,从事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共9万多人,80%以上分布在农村。其中,蒙古族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富裕县、泰来县,有5个民族乡,64个民族村;达斡尔族2.4万多人,主要聚居在齐齐哈尔市郊区和富裕县,有8个民族乡,1个民族联合乡、30个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中央代表团活动中,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宝生、自治区民委主任余达佳等陪同,调查了瑶族居住较多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贺县、恭城县,其后又到湖南省的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东省的连南瑶族自治县进行访问。进入湖南后,有湖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黄道奇、省民委主任邓有志参加陪同;进入广东后,有广东省人大常委副主任罗克明、省民委主任唐辉参加陪同。1988年12月28日,费先生 相似文献
12.
东芒大队原来是广东省连阳各族自治县最贫困的一个瑶族地区,解放前由于历代反动统治的迫害,全队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拔一千四百公尺高的“竿边”、“长浪”石灰石山上,不仅缺乏土地、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而且缺水,人民生产和生活异常困难,文化更是极端落后。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 相似文献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瑶族聚居的主要地区。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有瑶族140多万人,其中广西就有86万多人,占61%。广西的瑶族主要分布在都安、富川、金秀、巴马四个瑶族自治县,这四个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人口占广西瑶族人口的将近一半。其中:都安20.5万人,富川11.9万人,金秀4.4万人,巴马4.2万人。瑶族支系繁多。以广西四个瑶族自治县而言,都安和巴马以布努瑶为主,富川主要是平地瑶,历史上又称良(粮) 瑶,金秀盘瑶人口最多,约占80%。瑶族各支系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比较而言,富川平地瑶的发展水平较高,与当地汉 相似文献
14.
<正> 瑶族人民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普遍比较贫穷。要使瑶族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与其它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关键在于振兴民族教育,以提高瑶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壮大瑶族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16.
17.
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考察组 《广西民族研究》1992,(4)
前言 为探索我国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现代化的途径,掌握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形貌,我们“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考察组”一行8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及右江民族博物馆研究人员各4人),从1991年7月10日起至30日止,在西林县境内进行了为期20天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较详细地调查了该县足别瑶族苗族乡的团结寨、普合苗族乡的新民寨、文雅村等解放前后的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做好永州市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市民委近日组织力量对江华、江永、蓝山、宁远、新田、双牌、等6县16个民族乡镇,40 个特困民族村为期20 余天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对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项目、物资等方面对民族地区一直进行了重点倾斜和特殊照顾,经过民族地区干群的艰苦努力,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贫困人品大幅度减少 从1992… 相似文献
19.
早在吐蕃时期,拉萨就已经是西藏高原上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放后,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拉萨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纵观拉萨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西藏教育的发展情况。一、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解放前的拉萨地区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官办学校教育、寺院教育和私塾教育。1.官办学校教育:“孜拉扎”(僧官学校),创建于1751年,附设于布达拉宫内,隶属“译仓”机构。学员为三大寺及各寺庙的僧童,也有少部分贵族子弟。学生学习结束后,可以直接升为“仔仲”(僧官),也有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