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育课堂模拟实践有助于促进师范生将碎片化的教育知识整合为系统化的实践性知识,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将单项的教育技能发展为综合的教育技能。当前教师教育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课中模拟实践内容不足使得师范生教育知识的融合转化变得困难;教育技能课中模拟实践机会不足使得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增量提质受阻。改进的策略是: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中的课例研究,为师范生创造模拟教育见习机会,促进师范生教育知识的融合转化;增加教育技能课程中的课例练习,为师范生创造模拟教育实习机会,推动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增量提质。  相似文献   

2.
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是教师职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检测师范生的实习成效、促进师范生素质能力提升及其入职后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表现性评价对实习师范生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整个教学流程中的表现展开全方位评估,具有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标准具体、注重师范生自我反思、重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等特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尤其是教育实习的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案例可给师范生提供生动丰富的问题情景,通过对这些具体的、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处理好师范生在学习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感性认识,生搬硬套教育教学原则的现象,使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并拉近训练课堂和实际教学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正>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教育事业观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最好课堂。因而教育实习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个师范生十分重要的主干课,它是整个高等师范教育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芬兰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专业人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师范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教育实习活动来强化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赫尔辛基大学是芬兰培养学科教师的重要机构,其学科教师职前教育实习的实施包括建立学科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联盟、统一培训实习指导教师、设置结构化的教育实习课程、制定科学的教育实习目标等内容。对其实施经验及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可为我国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的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241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教师知识状况。结果发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数学知识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的趋势;综合培养的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在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上的表现要好于分科培养的小学教育的师范生;教育见习与实习、数学教法课和家教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教师知识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在师范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教育实习在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指出原有教学模式弊端的同时 ,提出师范生素质培养及教育实习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特别是在强化教师基本功培训 ;扩展师范教育课堂 ;改进实习方式 ;构建师范生教育实习新模式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其适应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以实习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采取文献资料法、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针对目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提出建设教育实习——实训示范区,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及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双向互动,进而促进师范生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说课可以弥补师范生实践教学的不足,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效提高其多种教学能力,但师范生在说课时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使师范生掌握说课技巧,提高说课水平,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说课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院校开展学生说课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师范院校开展学生说课的情况,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说课标、说教材,培养师范生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能力;说学情,培养师范生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能力;说教与学的方法,培养师范生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说板书设计,培养师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程序是由理论准备、编制说课稿及课件、说课训练到巩固提高。应注意的是:要注意选题;加强现代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学手段的掌握;大胆探索,忌求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