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出场路径.恩格斯晚年阐发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丰富内涵,完善了资本主义形成史,坚持并发展了《资本论》基本观点.这一理论工作既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特别是《资本论》哲学的重要依据,又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力补充,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酝酿《资本论》而写的著作和《资本论》中。这里首先涉及到《1857—1859年的经济学手稿》。大家知道,这个手稿的核心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是马克思从1857年10月到1858年5月这个时期写的,严格地说它本是《资本论》的初稿。根据这个初稿,马克思于1858年秋着手出版《关于政治经济学批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资本是为了获利而积蓄起来的“物质资财”,所以资本仅被理解为自然的、永恒的和非历史的“可感觉物”.对此,马克思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只看到了资本的“物质”方面,却忽视了使资本成为资本的“形式规定”.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本质的理解,正是通过抓住这—“形式规定”,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抽象力”,揭开了资本物化现象背后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关系”本质,从而使资本这一“隐形者显形”,最终破解了资本之谜.可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相结合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实现了哲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且是涉及哲学、逻辑学、历史、法学、数学、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博大精深、琳琅满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而《资本论》就决不是一部纯粹经济学著作,她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缉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共同著作。恩格斯不仅对《资本论》第二、三卷的编辑和出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资本论》全书的创作,以及对《资本论》的传播、捍卫和发展都有着伟大的贡献。实际上,恩格斯是《资本论》创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的完成者。本文拟从下列几个方面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创作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才使政治经济学发生革命。《资本论》的创立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变化?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等等。这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有必要从理论上给以说明。一 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政治经济学辞典,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论述,几乎都把经济危机定义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或者说,商品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最基本的特征。而苏联经济学家科兹洛夫等在1958年主编的《简明经济学辞典》,把经济危机的辞条干脆写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遗产,迫切要求在研究这一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以完整的观点对待这一遗产.对作为《资本论》有机组成部分的《资本论》第2卷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并了解它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列宁指出:"马克思所作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新贡献,就是他在《资本论》第2卷中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分析."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第1卷的来源是1857一1858年的手稿,这是《资本论》的初稿.其中已经包括了属于未来第2卷的相当广泛的材料.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对再生产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以及在四十年代这10年间的少数其他论著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从这些最初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然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的讨论,在这些早期论著的任何一篇中都不曾出现过。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一系列笔记,旨在作为《资本论》的第一个粗略的草稿,这些笔记在马克思去世后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题发表了。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第一次扼要的讨论出现于  相似文献   

11.
对资本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资本的再认识陈赞晓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活动已是现实。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多次提到资本的概念和利用资本的积极作用。当前,重温马克思的《资本论》,重新认识资本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资本是扩大商品经济的范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把资本定格...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它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宝贵文献。本文仅就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作的阐述,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在我国逐渐兴起。怎样认识这一学科的特点呢?下面简单谈几点看法。一、生产力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围。正如于光远同志指出的,生产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并列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前者以研究生产力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关系,后者以研究生产关系为重点同时联系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力不同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力。在那里它被描述得那样简单、抽象,而这里却正是要研究和揭示其内部异常复杂的矛盾运动规律,其未知部分远远大于政治经济学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生产力经济学的主线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①恩格斯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但其理论基础却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规定”。②劳动价值的规定又是什么呢?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仅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而且是交换价值的实体本身”。③纵观《资本论》,从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16.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总结笔者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不少收获与学界同仁分享:得益于《资本论》创立了节约经济学新学科,出版了《节约经济学》《新节约经济学》《劳动生产率新论》《综观经济效益论》《节约型社会论》等著作。深入研究了经济规律,指出关于市场经济的片面认识,纠正了关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数量界限理论的误解和相关政策错误,深感《资本论》更有应用价值,《资本论》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的指南。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中有几点体会:要带着问题学习,才能钻研下去;从三卷整体学习,做到融会贯通;从体系高度学习,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以发展的眼光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从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中学习《资本论》。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合行 《唐都学刊》2005,21(5):25-28
《资本论》围绕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最终价值目标,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伦理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过程,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伦理思想,展望和构造了未来社会新的伦理关系,蕴藏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因此《资本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序言》、《导言》,是研究经济学的指导性文献。这两篇著作简要地叙述了马克思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起因和经过,精辟地阐明了指导他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基本原理,全面地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等等。虽然这两篇文章不长,但是言简意深,在马克思主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未被认识的远方国家——日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日本的章节为数不多。“日本”这个名称,最初是出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其中有两处关于6:1或8:1的金银比价“在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初”的叙述。这是马克思为研究古代金银比价问题从法国历史学家杜罗·德·拉·马尔的著作《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中引用的。两年后,这一引文在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