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元三朝户等制度的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的户等制度尚沿用传统的九等划分方式,北宋初则演变成五等户制,到元朝又恢复了九等划分。对于这个变化过程的前半段即唐宋之际的变化,史学界已有论证,但仍有未尽之处;至于后半段即宋元之际的变化,则迄今未见专论。为塞漏补阙,究其所以然。细绎元朝户等制度,实系沿续唐制而来;唐元九等户制与宋朝五等户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全体乡村民户为划分对象,而后者则是在主客户制度基础上的划分,只包括主户,剔除了客  相似文献   

2.
五户丝制是元代特有的一种赋役制度。它产生在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的初期。本文从它的确立、内容、执行情况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对这一制度作了简要的叙述。指出了它的妥协性、过渡性;肯定了它在缓和中原地区各类矛盾、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促进蒙古社会封建化和加速元朝统一诸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探索游牧民族统治者治理农业区的规律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文书中的“酢”、“苦酒”与葡萄酒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文书中"酢"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葡萄酢或者说葡萄酒;二是指醋。唐西州时期,酢就是指醋,出现了葡萄醋。古代吐鲁番地区的葡萄酒包括酒、酢、苦酒三种,其中酒是一种甜型红葡萄酒,酢是一种干型红葡萄酒,苦酒是一种干型白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高昌国时期,酢与酒并用或连用,都是指葡萄酒,酢酒是酢与酒,不是指醋;它们都可作为葡萄园租酒,两者区别不大。浆、苦酒、酒、酢四者,价格递增。自高昌时期,中原地区谷物酒中的"麴糵"技术已在三种酒中得到应用。尽管从文书中看,谷物加工产品酢在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很有限,但也表明谷物加工产品及加工技术在古代吐鲁番地区的存在与影响,特别是在文化上的深远影响。古代吐鲁番地区借用中原名词"酒"、"酢"、"苦酒"来表述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就是其写照,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原西域间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唐朝酒业发达、酒肆林立 ,各地饮酒风气极为普遍 ,上至文士诗人、达官贵人 ,下至黎民百姓 ,皆尚饮酒 1。由于酒的销量很大 ,能获巨利 ,故到唐朝中叶 ,中央政府对酒实行专卖 ,征收酒税 ,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随着对酒的专卖 ,史籍中便出现了“榷酒”、“酤酒”、“酒户”、“酒行”、“酒坊”、“酒坊使”等名词 ,而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唐五代沙州官府与寺院文书中 ,也见到“酒行”、“酒户”等词 ,甚至还出现了“酒司”,为我们探讨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酿酒业与酒业管理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唐五代时期 ,在敦煌城中街肆与城廓乡村中…  相似文献   

5.
元朝匠户户计研究——元朝“诸色户计”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色户计”,是元王朝将全国的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划分为数十种户计的户籍制度。它随历次的籍户、括户而逐渐形成。各种户计分别被登录在籍。无论何种户计,一旦被签入籍,就成为世代相袭、不得任意变更、不得脱籍的世袭户计。 最早的籍户,是太宗窝阔台七年(乙未年,公元1235年),“下诏籍民”形成的“乙未籍”,以后又有宪蒙哥时期“又籍之”的“壬子籍”(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这是元朝建立之前,最主要的两次籍户。到世祖忽必烈即汗位之后,又曾几次括户、籍户,到平南宋之后的至元二十七年(1290)完成了全国的户籍登录。  相似文献   

6.
黑水城F116:W434元末签补站户文书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城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编号为"F116:W434"文书作为元末签补站户的官方文书,是《经世大典.站赤》中某些内容的实证资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其作为官方签补站户文书,又对于研究元末站赤管理机关的运行、站户签补和替下站户、复业站户的处理等内容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兵团经济体制所发生的变化,兵团的农机行业也在进行体制改革。农业机械的所有者已由单一的国有转变为国有、混合和个体所有,其中作价归户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新形式下,农机技术推广的客体发生变化,也要求我们根据新的农机体制,必须对工作方法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在新体制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农业机械作价归户后,农机具的使用者和所有者都是个体劳动者,这个因素决定了新形式下我们对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优化选择、新技术推广手段的正确拟定以及为适应新体制而进行的自身方面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具体部署必…  相似文献   

8.
人户分离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以北京市为例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户分离是当前户籍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诸多因素相互矛盾与作用的产物。弄清人户分离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对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运动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管理工作,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北...  相似文献   

9.
元朝     
《中文信息》2007,(6):108-112
中国历代皇陵中大多数朝代的皇陵都已经找到,部分陵墓已经开掘,唯独没有发现元朝的皇陵。而且,元朝10个皇帝,世人连一个皇家陵墓都不知道。不仅这样,连元朝的王公贵族的埋葬地也鲜有发现。那么元朝帝王的寝陵是否存在呢?据史料记载,元朝皇帝均实行秘葬制度,即帝王陵寝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所以,自明代以来,关于成吉恩汗陵和元代帝王陵的确切位置,就一直是人们探寻的热点。对成吉恩汗陵寝的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如在鄂尔多斯高原;在蒙古国境肉的肯特山之南;在阿尔泰山等。既然是秘葬,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那么,种种正史、野史的记载自然可信度都不大。所以在没有足够的实物证据之下,元朝帝王的葬地也将一直会是个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吐鲁番地区的户税不存在中央户税和地方户税之分,户税的制税权和服务对象都是中央,但地方专征专用;吐鲁番地区的户税是多税目、多税率和多税额的复合形式税,而且在户税征收中,定户等所依据的资产除菜地外不包括其他土地。就唐前期吐鲁番地区来说,户税征收存在独特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农民逃亡是历代常有的社会现象。秦汉以来,史籍的记载屡见不鲜。或称为“流人”、“流民”,或叫作“浮客”、“浮浪人”等。到了唐代,史书多称逃户,逃户问题成为唐代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唐代的社会经济,逃户不容回避。因为逃户本身作为劳动力,它同生产关系的某些变革休戚与共。逃户的消长,作为衡量当时阶级斗争状况的一个标尺,它同农民起义又息息相关。本文试就唐代逃户的状况、人身隶属关系的变化及其与农民起义之关系等方面作些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人赵朴初有《咏天华谷史》诗云: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迹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芳独赏我中华.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国人饮茶,自古便带有普遍性.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中国人从何时开始识茶、饮茶,已不可考,但至少在作于战国时代(一说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茶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也)而解之”.茶是一种智慧,犹如酒是一团情感.中国文化自古有阴阳互补的异质同构性,茶属水,性主阴柔;酒属火,性主阳刚.酒调整着情感,茶津润着理智.酒表征着热烈,茶象征着淡泊.酒把万物距离拉近;茶使人的心灵宁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青年成家立业的时间推迟,不仅从学校过渡到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模式发生变化,而且户和家庭构成模式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本文探讨了英国近年的情况。离开父母的新方式产生出非家庭户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究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选择”,还是纯粹对经济压力的一种回应、一种熬过延长了的青年经济依附期的方式,或是在父母家和“最终”的新家之间的一种必须的过渡性生活安排?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年轻人的生活安排,思考我们是如何构建“家”的概念以及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应用于政策和实践的。本文主要基于作者近年在英国做的实证研究,但文中提出的问题则具有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炎夏洗澡时,如在浴水中加入一些祛暑保健药物,会使你周身特别凉爽舒适。 茶浴:茶叶中的鞣酸可消毒杀菌、收敛伤口,所以用茶水浴身具有护肤功效。尤其是皮肤干燥的人,经常茶浴,可使皮肤变得光滑滋润。 醋浴:醋中的醋酸有很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将少量的醋加入浴水中洗浴,浴后周身舒适并可止痒。 橘皮浴:橘皮含挥发性芳香油,将橘皮煎汁,取汁加入浴水中洗浴,清香怡人,令人精神舒畅。  相似文献   

15.
吴超 《阴山学刊》2008,21(5):57-62
《黑城出土文书》(汉文卷)中有地税、抽分羊马、酒醋课和商税等方面的文献,为研究元代亦集乃路的税务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文献反映出亦集乃路的税务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是同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尹成波 《船山学刊》2011,(2):152-155
学界对商鞅变法中颁布的《分户令》颇有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根本就不存在强制析户;另有一些则认为强制析户毋庸置疑。但其内部又有彻底析户和不彻底析户之争。通过研读史籍和出土文献。并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小家庭不利于垦荒、赘婿问题、赋役问题均不能支撑第一种观点;《分户令》和《均出余子之使令》迫使百姓将其成年子弟全部分出,造就了“父子异籍”、“兄弟各户”,核心家庭成为社会主流。  相似文献   

17.
十三世纪初,蒙古势力崛兴于朔漠。1260年忽必烈继位后,将统治重心南移至汉地,有意吸纳汉地的政治制度。然而,体制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与传统势力发生矛盾。以元辽东地区为例,在“户不下数万,诸王、国婿分地所在”①的辽东实行行省统治,无疑要触犯到请王的传统利益,以此之故,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以乃颜为首的部分东道诸王公开叛元,反抗元朝中央对其铃束,史称乃颜之乱。乃颜之乱是元朝削藩改制的大事,早为研究者瞩目,并多有评论。然而元朝平定乃颜等叛王的影响并不限于辽东,此事给元朝东藩高丽带来强烈振荡,进而对元丽关…  相似文献   

18.
北宋初期,在西北缘边地带分布着众多的吐蕃、党项羌等蕃部族帐,他们聚族而居,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各有部落首领,不相统一。由于受汉文明的影响以及与宋朝的关系不同,其族帐分为生熟(属)户,“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横过寇略者,谓之生户。”西夏王朝建立后,熟户“种落叛涣,分寓南北。”归宋“保塞者谓之属户,余谓之生户。”这些归宋保塞的属户,在保卫宋朝西北边疆,抵御西夏统治者进扰中,作出过特殊的贡献。或许是族帐分散、不相统一的缘故,迄今还没有专文对属户的厉史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笔者不揣浅陋,仅就属户的社会地位、军事组织、经济生活等问题作一粗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黑城出土元代签补站户文书F116:W543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蒙古政权一贯把立站作为维护统治必不可少的手段,站户即政府签发来承担站役的人户,是站赤的核心力量,另立户籍。因站役繁重、给驿泛滥、自然灾害等因素以致站户生活疾苦,无力应役,大量逃亡或消乏,政府须及时签补站户,保证站赤功能的正常发挥。黑城出土了大量站赤文书,其中《签补站户文卷》中F116:W543记载元末站户消乏逃亡现象,朝廷命令各地站官及时签补站户,严格依照事产、物力、牲畜等财产标准来签补。上户、中户、下户一概签充,打破了等级限制,并招诱逃亡或迁移站户复业,以补充人数。他们一经签发,就成了站户主体,便长年累月、世世代代被束缚在驿站系统中,为站赤服务。  相似文献   

20.
信贷户销贷款分流原因与扼制贾冬菊信贷户销货款分流,是当前信贷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贷资金投得进、收不回,银行不但收不到利息,甚至还要搭上老本;二是信贷资金不断被占死,导致再投放能力削弱,无力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三是风险急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