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尊敬的何培忠先生:拜读了大作《吉川幸次郎》后,对这一位如此热爱中国、学术造诣如此之深的日本学者实在敬佩之至,对先生撰写此文也深表感激.我是杜甫杜诗的研究者,不懂日文.想不到异国有这样好的知音,可憎的是病魔已夺去吉川先生  相似文献   

2.
诗圣杜甫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15):68-69
这是一位都郁不得志的人,徒有远大抱负,却不被权贵赏识,一辈子百折不饶地在官场打滚,最大也不过当个处级闲官,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真的不是当官那块料。做了官,还不懂得放弃济世情怀,才在官场门缝往里窥视一眼,就写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路过乡村看到官吏抓壮丁,又出来鸣放:"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他简直就是一个愤青,还是组织部门有眼,始终没让他和权势沾边。  相似文献   

3.
唐肃宗乾元二载(公元七五九年)仲秋,因安史之乱的战祸及关辅大饥的天灾,再加上仕途的坎坷限险,杜甫辞华州司功参军的小官,踏上了西征的道途。因为他的从侄杜佐当时在秦州(今天水市)的东柯谷营建了几间草堂,所以他取道秦州,想把一家人迁到未及兵火的秦州,权且栖身,以俟太平。但在秦州生活了不满四个月,诗人身体多病,靠采药为生,再加上天气渐冷,饥寒交迫,又因为寻置草堂住地的愿望也难以实现,秦州又面临着吐蕃威胁,所以诗人很想离开秦州。正当忧虑去向之际,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一位“佳主人”写信给他,说同谷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4.
肖木 《唐都学刊》2006,22(5):144-144
在杜甫诗中,大约没有比“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更能引起语言学家重视了。这是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诗歌语法形式。这种特殊的诗歌语法形式,似乎不能依通常顺序的词序组合成句,然而,却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诗境和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张永言《训诂简论》认为:两句应是名词谓语句,即“香稻馀啄鹦鹉粒,碧梧老凤凰枝”,等于说“此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此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极言其名贵,不同寻常。因为这样的诗句不宜用判断词,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句式。杜甫只不过把“鹦鹉啄馀”“凤凰栖老”分别倒装为“啄馀鹦鹉”、“栖老凤凰”…  相似文献   

5.
导言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以“诗圣”著称的杜甫是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集大成的大诗人。和这一崇高地位相称,杜甫的诗歌理论,他的美学思想也是丰富和深刻的。诚然,杜甫没有写过《诗品》(梁钟嵘著)、《诗式》(唐僧皎然撰)之类的谈诗的专门论著,甚至没有像诗人欧阳修那样,为我们留下一部《六一诗话》,然而杜甫却是第一个运用诗的形式发表诗歌理论的人,即有名的《戏为六绝句》(七绝)以及《偶题》(五古)、《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七律)、《解闷》十二首中的第四至第八等诗篇,它们都涉及到诗歌创作和评论问题,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无疑,这是杜甫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刘素英 《唐都学刊》2006,22(5):27-30
杜甫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位有着广博高深的艺术鉴赏、品评功力的艺术批评家。书论他以“瘦硬通神”为最高境界,画论他以“画骨传神”为最佳标准,诗论他以“凌云健笔”之风为喜,创作他以“沉郁顿挫”而见长,更多地表现为瘦劲之力、沉雄之气和冷峻之美。杜甫在各门类艺术鉴赏中所共同表现出重瘦劲轻肥俗、重骨弃肉、重神轻形的艺术审美观,是他对魏晋时期的文艺思想和艺术审美观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一生,正处在唐帝国由盛而衰 的时期,处在一个烽烟四起、胡骑纵横的 时期。那时,万里河山没有一片净土,到处都是刀光剑影,都是泪水和哭声。至今 读着杜甫的诗篇,昔日的惨象犹如历历在 目,诗人对不义战争的痛恨与渴望和平的 呼声,还似在耳边回响。 唐明皇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为了在 南诏显示自己声威,为了从吐蕃得到名 马,竟不顾人民的死活,不惜连年对边境 大举用兵。“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 意未巳。”(《兵车行》)就是对他这种穷 兵黩武暴行的写照。同时,他宠用渔阳节 度使安禄山,对安的胡作非为充耳不闻, 结果,“主将位益崇,气…  相似文献   

8.
诗圣杜甫在唐都长安生活十二年 ,为一生最重要时期。古今诸家论其故居 ,有杜曲、樊川、氵水、杜陵、少陵、杜公祠、下杜城等。这些缺乏根据。杜甫闲居干谒、为官上朝及陷贼皆在城中。居城南指城之南部 ,其故居在曲江西 ,雁塔南或西南 ,长安南城墙之内。  相似文献   

9.
杜甫秦州咏物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在秦州陷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困境,促使他进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痛苦,他这一时期的咏物诗体现了他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0.
论杜甫的文学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巍 《社科纵横》2001,(5):50-52
"清新"与"老成"可谓杜甫文学审美理想的两翼.这种审美理想是杜甫对此前儒家论诗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盛唐诗人共同艺术追求的概括与升华,并强烈地影响到了后来者.  相似文献   

11.
邹进先 《求是学刊》2005,32(1):104-108
杜诗在审美意象营造上最重要的创变是改变盛唐诗歌意象通常呈现的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和谐平衡的形态 ,重主观感觉 ,突出抒情主体对客观物象的独特感觉、直觉印象、情感意态 ,创造出新鲜、独特乃至变形的审美意象和意象组合 ,给人以全新的艺术感受。这是杜甫对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杜甫诗系集大成性质,而杜甫本人也被后人推尊为“诗圣”,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与他早年时期对诗歌创作的艰苦探索是分不开的,这为他以后集大成性质的创作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俊 《唐都学刊》2001,17(1):42-44
白居易和元稹在理解杜甫时存在审视标准上的差异.白居易注重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乐府传统,由此推崇杜诗的价值、意义,而忽视其艺术性;元稹注重杜诗新题乐府的新变形式即题与义之间的关系,及其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但不甚注重杜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刘中文 《学术交流》2005,(11):148-153
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不只以其辉煌的诗歌创作登上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创作的峰巅,成为“诗圣”;就是在诗歌美学探索上也取得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建树。本文试就杜甫“转益多师”和“健笔凌云”两个极富审美特色的诗学观点,研讨其诗学品格的审美取向,以就正于方家。一种诗学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夔州气象与杜甫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超 《阅江学刊》2010,(3):107-112
由于夔州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气象变化十分丰富,杜甫对此多有描写和记录。对气象现象的诗意表达和人文色彩的融入,是杜甫此类诗歌的一大特点。这些描写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夔州的气象现象对杜甫的诗歌创作、题材取向和风格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中表达的消费观点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他的消费观点的特征和消费主张,并对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我的王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五月,我到西安参加由西安联合大学与蓝田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王维诗歌学术讨论会,会上,遇到了西安联大《唐都学刊》编辑部的同志,他们要我为《学刊》撰稿,介绍自己从事王维研究的一些情况,盛意难却,我只有答应了。自1981年至1989年,我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王维研究上,先后完成了两项工作:《王维集校注》和《王维新论》。记得50年代在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读书时,自己就对王维的诗歌产生了浓  相似文献   

20.
张荣东 《学术交流》2007,(6):160-162
凤凰是我国上古某些民族的图腾,是太阳崇拜的象征。从上古的向往光明,到先秦时期的象征高洁、两汉时期的秉德兆瑞、魏晋时期的俊才罹难,凤凰形象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杜甫笔下的凤凰在此基础上把凤凰之德与儒家的仁爱思想和济世精神联系起来。杜甫诗中的凤凰是仁爱的化身,是诗人奉献精神和仁爱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