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四则     
为促进朝鲜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增进各国朝鲜学研究者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交流学术成果,由日本朝鲜学研究会举办的"第二次朝鲜学国际交流讨论会"于1986年9月2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除日本各地专门从事朝鲜语言、文学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外,还有中国、中国台北、东京朝鲜大学以及南朝鲜汉城大学、西江大学、檀国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参加.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梅田博之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一个深受重视的领域。日本人赋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以政治的和经济的意义。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们热衷于议论白桦、遇罗锦以及“精神污染”,因为他们认为:通过中国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日本文坛"被动姿态"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主动姿态"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战后文学史上具有文学"转型"意义、三人三色的力作,陷入困境的日本文学进入新阶段,出现文学的"主动姿态的丧失"现象,"被动姿态"作家渐成主流.大江全力对抗由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代表的"表层的、风俗的"文学,追求文学"根据地"建设,当代日本文坛形成两大谱系.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钟江信光教授为团长的“日本中国语学会”友好访华团全体成员(23名)于1979年3月7日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文学研究所的部分专家在北京举行了学术交流座谈会。日本代表团成员中有五名教授、九名副教授和四名讲师,另外还有几名中国文化学院的研究员。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对中国的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研究,其中有的还发表过研究著作,团长钟江信光曾编写过《中国语辞典》、《中国歇后语的研究》等十几种有关中  相似文献   

5.
国家玮 《唐都学刊》2008,24(4):94-98
1925年3月到7月间穆木天与钱玄同关于"国民文学"的论证几乎已成为一次被遗忘的论争.穆木天提出的"国民文学"以"五四"言说为起点,却重新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调和稳健的一面.此种独特的理论省察实际上与穆木天本人的边缘文化身份焦虑密切相关.在日本留学期间,穆木天通过接触法国"外省诗人"萨曼的作品进一步强化了此种边缘文化意识,从而使"国民文学"概念得以进一步完善,并最终成为其著名诗论<谭诗>中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村上春树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为例,从社会接受和哲学层面阐析村上文学中的"孤绝"主题。村上春树的文学影响近二十年来在中国持久不衰,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都市"小资"群体的阅读需求,也折射出中国特定群体于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集体无意识"。"孤绝"在现代阅读中具有"消极的治愈性"之文学功能,但其精神内核浸透着虚无和主体性欠缺,其文学价值难以与传统日本文学经典媲美。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总说:"中国古代文学哺育了日本古代文学"。一般这是指书面文学而言的,似乎日本的远古歌谣,如《铂.纪》古谣,  相似文献   

8.
《昔昔春秋》是日本江户中期名儒中井履轩根据中日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汉文小说.其在"追随汉本土文学"的过程中,凸显了"中体日用"的特征:以中国经注的体制,重构民族故事;以中国文史的内容,敷衍遗逸意蕴;以中国儒学的价值,规讽当世教化.该文不惟是中井履轩"克肖盲史"的戏编和奇构,也是其独特的知性转换的文学呈现,更是日本汉文学史上别具"中国特色"的妙品.  相似文献   

9.
1979年,日本东京潮出版社出版了新井宝雄编著的《革命家周恩来的实践》一书.这本书深受日本人民欢迎,已再版多次.作者以周总理生平的历史事实为背景,描写了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高大形象.在周总理生前,作者曾任日本《每日新闻》驻北京特派员,曾多次见到过周总理.他在前言中写道,周总理作为"人民的总理","忘我地彻底地为大众服务.而且,他的实践,可以说达到了人类所能作到的极限.这一点,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日本文学批评术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新术语大多源于日本.在母语与外语的沟通对话过程中,学术术语融于不同的文化、文明、学科交织的动态网络中,衍变成为内涵外廷迥异的批评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立足于时代前沿对文学的重新叩问,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新的"文学转型期".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史学杂志》1979年5月号发表题为《1978年的历史学界》一文,介绍日本史学界有关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战后,日本史学界分为两大流派,即资产阶级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日本史学界受西方影响较深,特别是资产阶级学派受西方实证主义、分析伦理学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他们根据卢戈夫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深层(精神)历史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学方法论.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山口昌  相似文献   

12.
张晨 《求是学刊》2003,30(6):109-112
"文学的自觉"说是由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最先提出的;而鲁迅"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观点极有可能就借鉴自铃木<中国诗论史>一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某些日本文艺评论家经常谈论"日本文学处在沉闷状态"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日本文学近年来似乎是有点沉闷,实际上日本文学界都在努力探索日本文学的新发展、新出路.当然,在探索过程中,由于作家的世界观不同,采取的创作方法各异,他们得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抗战文学一般指创作于1937-1945年间的反映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文学,但广义的抗战文学却应向前追溯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时起,对日作战已成为影响国人精神生活的重大时代内容,而报纸文艺副刊则成为抗战文学的重要土壤."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比较有影响的私营进步报纸<国际协报>率先利用副刊,刊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先锋阵地,从而在现代新闻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大平正芳首相推动的对华经济合作所构筑的"1979年体制",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实现战后"和解"的核心内容。"1979年体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于,战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日两国,通过确立《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法律框架,超越战后赔偿这一环节,以日本提供对华经济合作支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方式,共同推进化敌为友、实现"和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大平正芳首相推动的对华经济合作所构筑的"1979年体制",成为中日两国之间实现战后"和解"的核心内容。"1979年体制"蕴含的深层意义在于,战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日两国,通过确立《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法律框架,超越战后赔偿这一环节,以日本提供对华经济合作支持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方式,共同推进化敌为友、实现"和解"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日本耽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创作总体上经历了早期的恶魔主义、中期的传统美回归和晚期的对老人的性的描写三个阶段,其中以巅峰之作<细雪>的问世为标志的向传统美的回归,奠定了其唯美主义大师的地位.谷崎润一郎的文学创作由"恶魔主义"向日本传统美的回归和其所获得的成功,体现了社会思潮和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学接受外来文化的最终结果,对经历了"中体西用"到"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学发展,可同为警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出版消息     
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将在五年内陆续出版36卷本《日本文学大系》,这是日本文学作品的中文选译巨制。由吕元明、于雷主编,吉林、辽宁以及全国各地日本文学研究者参加翻译。本书包括日本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的140余位著名作家的500多篇代表作品,其中  相似文献   

19.
唐月梅 《日本研究》2008,33(1):81-84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并没迅速改变中日文化和文学交流的空白现实;直至1976年,中国的日本文学译介才历经曲折,逐渐走上正常发展道路。本文便要将这一历史演进进行概括,选择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几位著名作家为例,谈谈日本文学与中国邂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人们一直把包括侵华文学在内的为对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