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中国人口(身体)素质状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中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多地被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本文仅就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一)全国残疾人的数量。据1987年中国首次进行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69448户中,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科技竞争需要人才,人口素质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江泽民主席强调:优生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优生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人口政策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提高人口素质主要分为优生与优育两个方面,而优生是指提高人口的先天素质,即避免出生缺陷的产生,保证后代出生优良。这是一个远比控制人口数量难度更大、更为复杂的问题。人口先天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努力研究和发展优生遗传科学技术,还需要不断改善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江苏…  相似文献   

3.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人口政策,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几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应当承认,关于提高人口素质问题,则无论从理  相似文献   

4.
(一)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就把旨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四大报告在阐述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十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八亿以上。在我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任务在农村。我们千万不能忽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来抓。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过多而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低。旧中国,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文盲。解放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增长很快,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据统计,1979年全国近四亿青壮年农民中30%是文盲,4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很小;而日本1975年农民中大学毕业生占5.8%,高中生占  相似文献   

6.
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统称为"人口早期教育"),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从大人口观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视角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将人口数量大国建设成为人口素质强国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近10年来,我国在人口数量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控制人口增长成效显著。相比之下,人口质量研究却显得不足,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风气败坏,经济秩序混乱,无不与人口素质低下有关。因此,加强人口质量研究,提高人口素质,对于治理社会经济环境、整顿社会经济秩序,逐步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人口思想。主要有:(1)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搞好现代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2)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3)要用人均标准衡量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的效果,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4)要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5)要通过改革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浅议提高人口素质问题武现社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控制人口数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应当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的工作。一、提高人口素质工作滞后的原因1.我国人口问题首要的是人口数量多,各级党委、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把主...  相似文献   

10.
一论述收入分配对人口素质提高的影响,先要对人口素质提高所需要的各种个人支出进行分析。人口素质,包含人口智力素质和人口健康素质两方面内容。要提高人口智力素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自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倡导“优生”,并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一九八○年九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指出“要大力开展生殖生理,优生(就是不生育有残疾的婴儿)……减少出生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婴儿”。一九八一年十一月,赵紫阳总理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说“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这就是我们的人口政策”。因此,提高人口素质已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简议人口素质四边桶形理论郝清秀从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上探讨人口素质建设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人口理论工作者的注意,人口素质木桶理论假说的提出说明了这一点。它认为人口素质由三个侧面组成:即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或文化素质)和非智力心理素质。故可认为,人口素质木...  相似文献   

13.
人口素质与女工劳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素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问题.一般讲,人口素质既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也包括人的文化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又包括先天人口素质和生长,发育,疾病等后天素质;人的文化素质主要指人的科学存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文化及道德素养等.身体素质中,先天人口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人口整体素质的“奠基工程”,只有获得高质量的新生儿,才能更好地进行后天教育,健康地抚育成长.我们在分析、研究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问题时,对提高人口身体素质问题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要注意劳动环境对女工及子代健康的影响,这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使中国人口数量多这一基本国情由劣势向优势转化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人口素质是反映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一般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人口的文化素质则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主要方面。当前,加强和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乃至加快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是党的十七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要求。人口计生工作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过程中,应该把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其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内在规律.推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广大育龄人群中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是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一项改革。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宣传和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对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改善也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的意义、作用等进行探讨,以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口素质主要指人口健康素质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两部分。①人口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又促进了人口素质的提高。本文就此观点作一分析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我们先考察一下人口健康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1.人口健康素质与道德建设人口健康素质,是指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所谓健康并不是指无疾病、不体虚而言,而是指人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健康情形。”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健康状况,诸如发育正常的智能、乐观的情绪、丰富的情感、优秀的性格等。人口健康素质与道德的关系,主要指人的心理健康与道德的关系,因为道德与人的健康心理有密切关系,而与人的生理健康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科学地治理十亿人口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大事。人口法规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尺度,在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加强我国人口立法建设的战略研究,依法治理人口问题,对于保证人口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10亿人民依法进行人口再生产,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论述收入分配对人口素质提高的影响,先要对人口素质提高所需要的各种个人支出进行分析。人口素质,包含人口智力素质和人口健康素质两方面内容。要提高人口智力素质,需花费一定的教育费用,一般可用货币直接表示,称为人口智力素质提高的有形支出。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已由封闭形态转向开放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口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人口的素质如何,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全面改革城乡经济体制、加速四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人口素质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云南各民族人口文化技术素质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