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湘西匪患,危害深久.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匪患便告彻底清楚,这使湘西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英明.为了更好地认识湘西剿匪斗争的伟大意义,有必要对湘西匪患的起源时间问题,作出合乎历史的分析.湘西匪患起源的时间,历来众说纷云,大体有四种说法:一是明朝以前的两千年史说,根据是东汉以来,伏波将军马援征剿武陵蛮、武溪蛮;二是元末明初的六百年史说,见《擒魔记》序,又见《回忆湘西剿匪和开辟沅陵地区工作》(载《湖南党史通讯》1986年第8期20页云:“……湘西土匪有几百年历史,在元末明初时即有.以后数百年,匪灾起伏连绵不断.”此说为电影《湘西剿匪记》所采用,其中一个匪首取名为瞿廿四,  相似文献   

2.
<正>湘西苗族人民生活中保留着许多崇拜祖先的风俗,这些风俗对研究湘西苗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就湘西苗民的“阿普苟尤”、“奶滚妈苟”的风俗略述如后,以引起研究湘西苗族的专家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的“文学湘西”存在三种审美境界,即诗意自然的湘西、风土民俗的湘西和乱世铁血的湘西。邓宏顺长篇小说《铁血湘西》围绕土匪张玉琳“玩枪”“ 拖队伍”和中共地下党陈策搞武装建立“湘西纵队”两条线索,正面开掘“铁血湘西”的审美资源,展开了现代湘西乱世中的乱局与险象,具有鲜明的“文学地方志”特性。作品 显示出一种以历史大势为框架展开和判断乱世人生的“正史”气象,但也存在以事带人而影响人物典型化、历史味重而人文气息略有欠缺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苗疆举起自由旗,豺虎屯官曳尾龟;助我终将屯制废,为民解脱子孙危。”这是湘西革屯抗日总指挥吴恒良《挽隆子雍四首》中的诗句。不仅热烈赞扬了隆子雍在革屯运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湘西革屯运动的历史作用也予以高度评价。本文仅就湘西革屯运动的特点和历史作用谈点看法。1.利用敌人矛盾,控诉百年秕政。湘西屯政制度,从1797年到1937年(从清  相似文献   

5.
<正> 彭学明在《湘西土地的沉淀》中已经超前地部分地印刷了自己写作方式的无意识(或偶然性)动机以及由此而来的回视湘西悟彻湘西投入湘西的散文效果,试图确立和界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湘西土地馈赠的美丽与风情也给学明提供了一个表白自己裸露自己的契机,并在不间断的连续的散文话语依存中高度经验化情感化,构成他心灵世界和散文世界的两片天空.这两片天空经常性地以文字涌流而契合.读学明的散文初有一个感觉,作者好象用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 沈从文一生的前四分之一是在家乡和家边一条沅水上度过的.十四岁,他就开始在沅水上行游,饱览了由沅水两岸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读透了由这条大河贯穿着的民族哀欢史.二十年后,他走出湘西,成了作家,但仍在家乡的梦里生活.他毕生数百万字的创作,绝大多数是写湘西和写给湘西的.湘西,是他一生情感的依托,创作的源泉和土壤.他的作品充满着家乡的泥土气息,也充满着对旧湘西的忧患.他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的升沉哀欢,紧紧系结着湘西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命运的升沉哀欢.本文将通过对湘西历史的回溯,从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比照中,对沈从文乡上优惠试作把握.  相似文献   

7.
耸立于湘西酉水河畔的溪州铜柱,建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迄今已有1015年的历史。除柱顶被盗而下落不明外,柱身及其铭文虽经千年风雨的侵袭却依然保存完好。柱身形为八面,上镌铭文二千多字,柱高1丈2尺,入地6尺。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研究湘西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湘西民族古代  相似文献   

8.
<正>一九二七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各地党组织均受到严重的破坏.但是,革命的烈焰是扑不灭的,只有几个月时间,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在湘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很快诞生了一个新的领导机构——“中共湘西特别委员会”(简称“湘西特委”),她直接管辖常德、汉寿、安乡、桃源、澧县、临澧、石  相似文献   

9.
<正> 清康熙、雍正年间先后在湘西苗区和土家地区实行的改土归流,给湘西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改土归流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移民垦荒,土地开辟,人口增殖等.其中最为有效的是鼓励汉民入峒垦荒.大批汉民进入湘西,打破了土司原来据地自封的闭塞状态.使湘西与湖广和其他邻近行省各州、县连成一片,促进了湘西的社会生产、城乡贸易和农副业的发展,使民族关系产生了一种新的历史趋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湘西开发历史悠久,土司统治时期既开启了新的开发进程,又产生了历史的不平衡性;改土归流时期,原土司区开发历史进程加快,广大苗区“屯政开疆”,也进入新的开发历史时期,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变迁,古代湘西社会的历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1.
<正>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探讨湘西地区货币流通的起源对于研究该地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湘西地区货币流通始于何时,史无明文,根据现存的出土钱币,可知该地区最迟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已有了货币流通.但是透过一些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的蛛丝马迹,又可追溯至战国.  相似文献   

12.
<正> 湘西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的风风雨雨.使湘西这块民族交错杂居的“神地”,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色彩的民族文化,为历代仕宦文人所关注.如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刘禹锡,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史学家朱熹,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现代文学家沈从文、闻一多、周立波等.其作品都留有湘西民族文化的遗迹.本文从搜集文献资料的角度出发,将涉猎有关湘西文化的东西,作一介绍,供研究者检索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清代湘西苗族地区屯田的兴起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清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统治者在湘西苗族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屯田、练勇和边墙碉卡结合,成为此后清政府加强对苗区统治的基本方略之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湘西苗疆此种“均屯”的起因和土地所有制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一、湘西苗疆屯田兴起的原因湘西苗区均屯,乾嘉苗民起义高潮过后,嘉庆元年即开始酝酿,嘉庆二年至五年在几个厅县初步开展,至嘉庆四到八年,苗族人民大起义平息,屯田在湘西凤凰、乾州、  相似文献   

14.
要从区域历史同质性、整体性历史要素和多学科的角度研究近代湘西区域开发史;充分认识这项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近代湘西开发引发的社会变迁;研究中要重视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历史人类学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湘西是我国桐油的重要产区之一,素有“桐油之乡”的美称.按地区产量,湘西地区仅次于四川万县地区,名列全国第二位.从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材料看,湘西桐油产量,1936年307,300担,1940年仍为203,100担.解放后产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1949年,为103,500担;1952年为158,600担,1958年为168,800担;1981年为103,289担;都没有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为什么湘西桐油生产发展的总趋势会是下降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与桐油价格问题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湘西具有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其区域形象可以概括为奇山秀水、世外桃源、质朴自然、巫风盛行、红色印记,但是在形象输出中存在传播庸俗化、忽视历史文化底蕴、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永顺老司城申遗成功对湘西区域形象有增补作用,具体体现在认知上能增强湘西人民的文化自信,历史传统上增加湘西历史文化底蕴,旅游上丰富湘西文化旅游内容,对外传播上可改善湘西以往神秘、荒蛮的形象,人文上则增加湘西区域景观的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7.
湘西民间家具的设计思想与文化内涵反映了湘西地区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湘西民间家具保存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习俗,见证了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变迁;湘西民间家具的文化气质体现了湘西人对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蕴含着湘西人自然观、审美观和生活观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湘西民间家具的造型淳朴、雕工精细,雕刻题材丰富等造型与装饰特点体现了湘西地区文化与审美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湘西民间家具在布局与陈设的反秩序特征,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湘西民间家具的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朴实无华、经久耐用,展现了湘西民间家具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抗战爆发后,湘西地下党组织得到了恢复发展.在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我州境内的凤凰、泸溪、乾城(今吉首)、保靖、永绥(今花垣)五县分别组建了县委或县工委,党员总数达二百余名.在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湘西地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值此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回忆这段艰苦历程,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发扬民族精神,致力振兴湘西,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利用暑假对湘西自治州有关单位和某些县市有关单位及学校进行了访问和调查.通过访问和调查,我们深深地感到;湘西自治州的教育工作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要振兴湘西经济,根本之举就在于振兴教育.现将调查的情况和初步意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生活习俗,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素质.千百年来,由于受历史迁变的影响,苗族生活习俗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在湘西凤凰的苗族却仍明显地保持着独特的生活习俗.它充分反映了这种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内部较强的文化凝聚力.现将多年来在实地考察中得到的认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