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杨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32-34
体语即人体语言,包括表情语、肢体语、服饰语.它必须得体,这是体语修辞的最高原则.要讲究体语艺术,必须态度不卑不亢、举止大方,服饰整洁、自然,并克服消极的、负面的体语,以塑造个人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5.
李名方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修辞学研究提高言语表达效果的规律,必须着重研究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原则。言语表达的得体性,主要指言语表达形式的适宜和内容的适当,指言语表达与言语环境、言语对象的和谐,追求的是人际交往的和谐美。得体性原则是修辞学的唯一的最高原则。得体性原则大致包括合境、合位、合礼、合俗、合式五个要素;具有可接受性、整体性、向善性三个特点。深入研究得体性原则,发展现代修辞学理论,建立得体修辞学,即言语得体学,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之江苏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5(2):51-56,62
与时俱进的江苏修辞学,其特色是勇于理论探新,不断加深对修辞本质的认识,比较好地处理了修辞学与语法学的关系,坚持诚信原则。江苏修辞学应当继续与时俱进,并加强修辞学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7.
贾永雄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1)
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言者(说话人)都必须追求话语的得体性,即找到最佳的言说方式.说话要得体,就一定要遵循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这些原则又不是孤立的,是与一定的语境紧密相关的,因此,说话得体的关键是扣紧和适合具体语境,灵活运用会话原则,以求最佳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春晓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首先概述了得体语言的定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从得体语言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这两个积极方面介绍了其作用;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不规范,教学语言与表达形式的单一化等不得体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浅议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129-131
英语口语在当今社会日趋重要。但是学生对口语能力的认识还存在误解。他们比较注重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及其语法的正确性 ,而忽视了口语表达的得体性。文章列举了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在得体性上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然后将其归纳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并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原因。最后从理论上论证了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 ,从而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 相似文献
10.
刘本臣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尚书》的修辞学价值进行论述.文章认为,圆熟的修辞技巧是《尚书》为修辞学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文化启迪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深层意蕴;同时,《尚书》中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为解释先秦修辞理论的成因投供了第一手材料,史的延伸,这是《尚书》修辞学价值的第三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1.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的标记性与得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永霞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1):64-66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释了英语语言的无标记性、有标记性,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或场合,探讨了英语语言形式针对某一场合的得体性问题,认为语言的标记性和得体性是与语境(或场合)及说话意图紧密结合的。某一场合中,说话者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并让听话者准确地知悉说话者的意图,不管是使用标记性形式还是无标记性形式,都是合适的、得体的;如果说话者用有标记的语言形式,准确地表达了其本人的特殊意图,那就是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与得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永霞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72-374,378
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与得体性的关系。模糊语言是通过语境起作用的。语境或场合对模糊语言具有释义功能和制约功能。“信息量的切适度”与“人际意义的合意度”问题是语言得体性的两个方面。以实例分析了切适度与合意度通过模糊语言得以实现。语言的模糊性是实现语言得体性的手段或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丽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指出我国英语学习者领悟并掌握英语会话语言特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述了本族语者英语会话语言中便利讲话的语言特点、补偿讲话失误的语言特点以及得体性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谭善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
文化中充满着意识形态之物,但文化时常以一种普遍性和自然性的姿态出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世界。文化的影响借助修辞展开,不易被人察觉,更不易遭受反对。巴特的文化修辞学批判直指意识形态堡垒内部,破解了意识形态神话的修辞秘密:文化利用直接意指进行修辞编码,在自然性或审美性的话语伪装下使含蓄意指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认同。通过对摄影修辞和小说文化符码的剖析,巴特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修辞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刘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138-140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修辞学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意义,然后围绕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论述西方修辞学如何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我国大学生不仅具备语言能力,同时也具备语言修辞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能有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冯志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4):344-348,373
社会修辞学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流理论形态,该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是修辞参与社会构建,人们通过话语修辞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并进行社会实践与合作。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中有关话语的对话性、语境论以及话语意识形态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修辞学思想,在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上给西方传统修辞学带来了理论给养,推动了当代西方社会修辞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基于此,从话语构建与阐释维度探讨了巴赫金对话理论所蕴含的社会修辞观,进而明晰社会修辞学的理论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邱香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522-525
指令类言外行为指的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讲一句话执行的试图使听话人做某事的行为。根据“做某事”对听话人造成的不同影响,可以将指令类言外行为分为两类:有益于听话人的指令类言外行为和有损于听话人的指令类言外行为。实例分析表明,有损于听话人的指令类言外行为的英语语用得体性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一,言外行为可能给听话人造成的损失程度;其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亲疏、职业和社会地位关系以及言外行为发生的具体场合等社会因素;其三,英美人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姚亚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本文是针对80年代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向,提出90年代修辞学史研究的学术倾向与前沿课题,以期引起深入探讨,包括史料问题,确立一个什么样的修辞史观问题,即怎样看待人们研究修辞的历史等问题。本文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史的前沿课题:一是加强对修辞学史体系的研究,二是加强对修辞学史发展历程与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