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秦汉时期汉语文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当前的汉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秦汉时期汉语文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具体表现及得以传播的原因,以期对当前的汉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泰国政府及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对汉语在泰国的快速健康传播所起的作用,并对语言传播的顶层设计进行了界定。以越南、缅甸为例,说明顶层设计的缺失会影响汉语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泰国的实践经验对其它国家的汉语传播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顶层设计为汉语传播制定出整体性战略规划,具有自上而下的统领作用,但它要有可操控性,保证执行力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整体效应,推动汉语的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汉语国际传播充分体现了国家软硬实力,涉及国家的最高战略。中国在加快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同时,更要大力促进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健康持续发展。汉语国际传播历史演变反映了国运的兴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汉语历时和共时传播模式、形态、内在机制,以及宗教文化对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影响,对今后汉语国际传播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国家软硬实力,促进中国和平崛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宗教传播与语言研究的关系紧密,聚焦了佛教和汉语研究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考辩佛教与汉语亲密接触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佛教与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语言理论建设等的联系,结论认为佛教的传播与汉语研究的关联有效地促动了汉语自身的发展以及汉语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模因论和框架理论,分析了英语"-gate"词汇向汉语传播的模因动因,同时对汉语"门"词汇意义泛化的认知理据作以解读。研究发现,英语"-gate"词汇跨文化传播过程就是"门"模因形成的过程,而汉语"门"词汇意义虽发生严重泛化,但泛化轨迹仍旧发生在"门"框架内部,是其核心概念向边缘概念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要素进行探究,有助于把握汉语传播的当地环境及利弊因素,使问题发现和对策分析更加深入、系统.本文在解析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理论来源基础上,尝试构建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研究范式:具备传播需求与传播价值的语言在中外双方共同推拉下传播,传播过程受国家需求和民间需求上下驱动,以及传播国和对象国双方支持的左右推拉影响.研究还对范式进行了内部指标界定,使范式体系能够用于数据收集,实现汉语国际传播宏观、中观、微观影响要素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该范式使建立汉语国际传播影响要素数据库成为可能,对深入开展汉语传播区域国别风险对策研究,以及服务孔子学院等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球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突破1亿,这标志着世界汉语学习时代的到来。摩尔多瓦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是连接独联体及欧盟两大政治、经济集团的桥梁和窗口。近年来汉语在摩尔多瓦快速传播,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攀升,基本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对摩尔多瓦的汉语传播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摩汉语传播的瓶颈和面临的机遇,有利于汉语传播在摩尔多瓦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传播现象由来已久,相关学术研究则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随着近年来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语言传播研究也迅速开展。从宏观语言传播规律性研究,到具体语言如英语、汉语的传播研究,特别是在汉语传播领域,成果颇丰,但仍未臻完善。纵观可知,我国语言传播的学术研究与汉语国际传播实践是互为促进的。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仪助推了汉语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当前,汉语的交流与传播面临学习人数不足、语言市场占有量不足、汉语语言复杂性与汉语传播涵化现象、严重缺乏精通汉语的职业人才等困境."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交流与传播走出困境应经贸搭台,文化推动,建设合作平台,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多措并举做好宣传工作,尽力解决网上授课带来的"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问题,加强线上教学管理,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加大汉语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移动技术为汉语辞书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汉语国际传播为移动辞书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移动网络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决定了移动电子辞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要性。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移动掌上辞书在内容、表达和体验上有其独特的特征。移动电子辞书给汉语学习模式带来了创新,有利于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广告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媒文化形式,充分体现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西方个人主义和中国仁爱思想,作为两种核心价值观,在诠释商品时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通过对中西方广告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实质和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华文传媒在华文教育起到了拓展教育方式、营造语言环境、提供背景素材、丰富华文知识等重要作用,对华文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均有促进作用。华文传媒使华文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技术性的"汉语语言教学",更深入到华文的深厚文化底蕴、哲学价值观等文化历史层面,为华语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新疆为原点面向中亚地区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尚处于起始阶段,还存在着文化传播力与媒介影响力失衡、国际传媒报道失真、本土性价值观念与话语体系失语等文化传播困境。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推动中华文化中亚传播,将文化传播视野扩展至人类共同发展层面,可达成与不同民族国家各文化间的传播共识,实现中国与中亚各民族国家的和平对话,延伸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空间,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多元思想和文化的挑战,应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打造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等举措,引导大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背号下,转型期的中国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正处于冲突和裂变之中。精英文化的冲突与裂变致使一些新闻媒介对传统文化的自我矮化和民族文化的虚无化,导致有些主流媒体抱残守缺,唯我独尊,不思进取,主流文化则面临来自市场和腐败的两大挑战。而大众文化的离散与平面化,导致社会公众中缺乏一种具有崇高价值和巨大感召力的主导性价值观。这种转型期的文化冲突和裂变已使中国传媒的政治、公共、市场三种角色的建构更加不平衡,正面临着在政治身份的母体之下,如何合理延伸公共与市场定位,以达到三种角色平衡共存的问题。目前,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已使中国的媒介丈化处于困境之中。本文最后指出,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就在于从早期大公报这样的品牌中吸取极具价值的宝贵营养,重建中国式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传播动因的研究,是建立古代文学传播理论的关键.从传播客体而言,文学传播的动因即文学创作的动因.从传播主体而言,文学的性质和审美价值决定着其传播的性质和方向.本文以上古文学创作和传播动因的描述,来初步探讨古代文学传播动因,企图搭建古代文学传播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传媒的转型,汉语受到外来词语及多元表达形式的冲击,汉语体系尤其是词语方面发生了一些裂变,出现了汉字中夹杂使用数字、符号、外文和以视听、图像代替语言的表达方式。汉语词语的裂变使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和"象外之象"的传统审美范式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导致审美世俗化:重感性轻理性,亲视觉满足疏信仰沉思,近表面直观远深层静观。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审美范式必然重组或重构。最好的方法是在吸纳图像、字符、数字、外文等审美意义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保存汉字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汉语的内视性、精神维度及诗意体验对新媒体语境具有补偿与拯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纸质媒体插画,还是数字媒体插画,都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表现方式。从中国风元素在插画艺术中的基本表现入手,对插画艺术与中国风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就如何提高中国风插画的设计水平提几点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中外英文媒体在翻译策略上均采用"异化"法,致使"中国英语"在媒体上大量出现.传媒翻译领域的"中国英语"现象具有深厚的传播学背景."中国英语"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就传播中国文化而言,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英语"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华文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本文阐释了媒体融合下的华文网络媒体发展状况,界定和分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概念和研究,剖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舆论构建、舆论特征,对华文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