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山西昔阳县方言的儿化现象从语音特征、范围和形式、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研究。昔阳方言的儿化现象在语音上都是"儿"与前一音节紧密结合,共存于一个音节中。由于有儿化的作用,前一音节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有在音节尾加一个卷舌动作,更多情况下音节会发生变化:阴声韵主要元音央化;阳声韵脱落后鼻韵尾,主要元音鼻化;入声韵脱落喉塞尾,主要元音央化;更有韵头脱落或者发生改变而导致声母也发生变化。儿化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词类很丰富。在同一词类内部,儿化的形式也较为多样,尤其是名词的儿化;"儿化"强大的构词功能使得昔阳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若熙 《老友》2011,(6):70-7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北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三宝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古城墙修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墙。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由砖砌成;墙外有护城河,深、宽各4米。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及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3000弟子及72贤人。古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相似文献   

3.
前所城     
前所城坐落在绥中县前所镇沈京公路的南侧,是全国126座明代所城中唯一保存完好者。明清时称之为“中前所”,系军事要地。1988年公布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中前所,明宣德三年(1428年),指挥叶兴建置千户所,于此筑城。城墙周长为1778.6米,池保3.27米,宽6.54米,设城门三座,东门定远,西门永望,南门广定。北墙正中镶有石匾,刻“中前所”三字。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攻陷中前所。该地于民国年间开始简称前所。前所城平面呈正方形,京西510米。南北502米,城墙用大石条砌基,外面青砖包砌,内填黄土夯实。现个别墙…  相似文献   

4.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的太行山上。北界昔阳,南连左权,东临河北省邢台县,西北、西面儿、西南跟寿阳、榆次、榆社接壤。和顺方言语法有些特点,本文讨论其中的表音字“圪”,助词“哩”,形容词程度差别的表示方式,近指、中指和远指,语气助词“哇”等五个问题。壹表音字“圪”“圪”音  相似文献   

5.
隋唐洛阳城的里坊全部集中在郭城内.随着都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都城市场的迁徙兴废,东都洛阳里坊的规模和数目体现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隋唐洛阳里坊的街巷布局应是既有东西南北大街,有环坊墙内侧的街巷,还应有其他一些小的巷、曲.十字街再加上小的巷、曲相隔,构成了隋唐洛阳里坊的内部结构,居民住宅就分布在诸巷、曲之内.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约束,隋唐洛阳里坊与长安相比,既相同也有一些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茂幸雄是一名从警42年的日本警察。在退休的前一年,他被调到福井县坂井市三国町的东寻坊工作。"坊"在日语里有"和尚"的意思,"东寻坊"曾是一个僧人的名字。东寻坊是旅游胜地。那里有着绵延一公里的岩柱,全耸立在日本海之中。海水深达17米,岩柱高达50米。  相似文献   

7.
圣经寺     
圣经寺位于辽宁省彰武县大四家乡所在地,是一座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寺院。现只存碉房式建筑的大殿。大殿建在高台上,面阔五间,由门廓、经堂、佛殿三部分组成,与西藏的格鲁派措钦大殿扎仑模式相同。前部门楼二层,底层门廊进深二间,双排方柱,柱上有绰幕枋(雀替),两侧是门楼,左侧室内设有楼梯,门楼一层有窗,二层墙面砌有装饰,系用白色小圆木砌成一个方框,内有黄色大圆,上绘佛教图案。这种图案是佛教建筑中所特有的装饰。中间经堂,高二层,进深四间,方柱四排,最后为佛堂,高三层,进深一间带前廊。经堂和佛殿两侧开有小…  相似文献   

8.
山西原平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期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原平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名为崞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崞县全境解放。1959年,复称原平县。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原平人杰地灵,仅从辛亥革命开始至今的百年间,从原平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将军级人物就有百名之多。"一市八上将,两党百将军",因而,原平有与湖北红安相媲美的"将军县"美称。  相似文献   

9.
宋时期,两浙城市普遍建立起较完备的市政管理体制。在行政管理方面,主要有厢坊制、隅坊(巷)制、厢界街坊(巷)、坊巷制和界坊(巷)制等不同形式;在治安体制方面,府州城市一般实行军巡制,并驻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县级城市则大多沿用由县尉直接管理的传统模式;在赋役征发方面,城市居民主要承担地税、役钱、和买、身丁钱、夫役、差役等;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不少城市形成了垃圾清理、沟渠整治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0.
古城温州南北走向的大街道只有两条:一条是信河街,一条是解放路。解放路古时称“大街”,是一条贯穿温州古城的长街,北端设有望江门(后称朔门);南端设有瑞安门(后称大南门)。沿街小巷小弄极多,有人统计东侧有名称的有27条,西侧有名称的有34条,其中棠荫坊(今仓桥街)、问政坊(今七枫巷)、德政坊(今县后巷)、双桂坊(今纱帽河)、墨池坊、康乐坊、五马坊等,在北宋时就称温州“三十六坊”。百  相似文献   

11.
《广州城坊志》点校说明钟文笔者点校的《广东城坊志》,是近人黄佛颐编撰的一部有关广州城坊建置沿革和文物掌故的史籍,全书共六卷。黄佛颐虽为近人,但人们对其生平事迹知之不多。黄佛颐宇慈博,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世居广州。宣统...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CIS)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次,它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观念层、制度层、器物层是一一对应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本源,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体上的映象。当前,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观念上的更新。具体而言,应该实现八个方面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3.
傅学超  郑毅 《中华魂》2014,(10):39-43
正歙县谯楼位于安徽省歙县古城,有南谯楼和东谯楼两座。南谯楼,始建于隋末(7世纪初)。楼三重三开间,高脊重檐,紫墙青瓦,前后通间开窗,下为门阙。楼高20米许,是古城内最高的古建筑。该楼原是望敌楼,后才又用于报时。楼上置日晷、刻漏、钟和鼓。早晚鸣钟击鼓,通报全城百姓。那时城门夜闭晨启,也听谯楼上的钟声,所以,谯楼在古代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设施。据《歙县志》记载:因惑于堪舆(即风水)家之说,又建东谯楼,即"阳和门"。东谯楼,又称"阳和门"。始建于南宋绍兴  相似文献   

14.
《源流》2017,(2):48-48
我们要饮水思源,铭记苏区的光荣历史梅州是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故乡,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梅州人民和东江人民一起建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以古大存为军长的红十一军,并陆续创建了梅(县)(大)埔丰(顺)、五(华)兴(宁)龙(川)、焦(岭)平(远)寻(乌)...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静的地方要数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电话系统实验室。贝尔电话系统实验室,是一个长约9米、宽约7米的封闭式屋子。为了达到消除室内声音的效果,室内除了没有任何障碍物外,各平而(墙壁、天花板、地面)上都铺没了高效能的吸音材料,使入射在其上的声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几乎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6.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6个民族的住所各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民居文化,仿若群星落于九州。福建土楼在福建省西南部,客家人聚族而居,在山坡、河谷以石头作基,用生土夯筑成一二米厚的楼墙,内建3至5层的木结构房子,楼高约16米,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中央有庞大的天井。土楼内部生活设施  相似文献   

17.
江宁区上坊商会现有会员企业52家,主要行业有建材、机电、机械加工、电子、服装等。在围绕上坊经济建设过程中.商会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上坊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娲皇宫     
又名奶奶顶,位於邯郸涉县索保镇的凤凰山上背山面水建在山势陡峭的一块平台上。平台上错落有致地建有奶奶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和木牌坊等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娲皇宫得名於一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为"汉文篁帝创立"初仅一神庙三楹一。据停骚官碑文载北齐一文宣帝高烊自邺返太原尝道里山下起离宫以备巡幸一。明嘉靖、万历年间陆续建筑清咸丰年间喜修总面积6万平方米。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奶奶阁高达23米层层楼阁歇山式琉璃瓦顶它坐北朝南背靠缭壁在建筑选址、地势利用上可谓是匠心独具靠山就势恰到好处。二至四层东、西'南三面均设…  相似文献   

19.
大棚养鸡与大棚种菜的单项生产,已很普遍,将这两件事同在一个棚子里进行,却是一项新科技。具体方法如下:一个塑料薄膜大栅,长15米,宽8米,中间4米宽留作养鸡,两边的2米留作种菜,中间用薄膜与细纱网把鸡与菜垂直隔开,靠鸡的一层甩细纱网,靠菜的一层用薄膜。在靠近后墙,对称两侧的薄膜,即养鸡区与种菜区之间的薄膜,各留一个小窗户,长、宽各为1.5米,都在薄膜的下半部,距地面1.5米靠近后墙处。种菜区两头,靠近鸡门的两侧,也各留一小窗口,长、宽各1.5米,便形成对  相似文献   

20.
杭州得名大约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了①。西湖的历史呢,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 西湖最初不是湖,而是浅海湾。包括今日杭州城区一都在海湾之内。近年来市区钻孔所得的地质资料表明,西湖与杭州,在地质年代第四纪(约二百万年前),是一个面临大海的海湾。例如,从拱宸桥附近钻孔得知,地下三十至五十米沉积的底部,存在厚约三至五米的砂砾层,其中有滨海生物的贝壳,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②。 浅海湾变成今天波平如镜的西湖,居民稠密的市郊,沧海桑田,经历漫长。探古溯源,今天我们登上北高峰俯瞰遥望,还可看出一个西湖轮廓。三面环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