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纽扣     
父亲第一次突发脑溢血是在去年春天,那次,经医生全力抢救方转危为安。他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就强烈要求出院。我其实希望父亲能在医院多住几天。自母亲病逝后,他一个人守着空空荡荡的大屋子,太寂寞了。回到家收拾停当,父亲叫我在床边坐下,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布包说“:听说得过脑溢血的人,很容易复发,复发了就很难过那个坎儿,我害怕出现那种情况,所以,提前给你交代一些事。”我说“:爸,你好好的,说这些干什么!”父亲摆摆手,打开了那个布包。布包里有存折、房产证之类的东西,父亲一一交到我手里,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块花手绢。我以为是什么贵…  相似文献   

2.
混迹江湖     
很佩服那些单身母亲,尤其是那些将孩子用个布包一甩甩到后背,就此行走江湖的女人。该是何等的豪气万丈?只身闯荡江湖也就罢了,何况还带个小不点?典型的袋鼠妈妈。此刻我在想象着我那样的形象。胸口有个布袋,我的小不点蹲在布袋里面,时不时地将头冒出来看这个花花世界,还一个劲地朝路人傻笑。哎哟……  相似文献   

3.
记得,小时候,我的书包是单肩斜背的军绿色布包。临上学的前一晚,母亲用红棉线在上面绣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刚开始,我嫌难看,不愿背,母亲却说:怎么会难看呢?雷锋都是背这样的书包啊!我一听,半信半疑,就勉为其难的背去了学校。到了学校,老师以及高年级的学姐、学哥们都嚷嚷:“吆!雷锋来了!”我一听,便高兴得不得了。后来,那个书包一直被我背到磨出了洞。  相似文献   

4.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5.
黄方国 《社区》2002,(14):19-20
因为哮喘,我住了几天院,然后回到家里休养。虽是机关里不大的官,来嘘寒问暖的却不少,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母亲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个消息,托人捎来一封信和一个布包。信就几句话,大大的字歪歪斜斜:大儿,听说你病了,很着急。本想来一趟,但腊月年边的,家里不敢离人。带来的东西用来熬水喝,治咳。另外,要少抽烟、少熬夜、多穿衣服……你妈。我打开包,见里面是一大碗柏树果。清冷的光芒中,我眼前蓦然浮现出在农活中忙碌的母亲的形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谎言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你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秀。”母亲咬住嘴唇,有些怒不可遏地对我说:“是的,我不爱你,你自己都不爱惜你自己,别指望别人会爱你。”我不可置信地看着母亲。母亲目光坚定地与我对峙,毫不掩饰。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绝望,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但我依旧梗着脖子回望母亲,脸上写满不屑与叛逆,内心里,却早已泪流成河,亲情构筑的世界顷刻坍塌。母亲有3个儿女,我是最没出息、最没长进的那一个。上学的时候,从学校里逃出来,以…  相似文献   

7.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进入南昌县竹林小学上一年级。母亲拿着我从学校领回来的新书凝视良久,她闻着新书散发的阵阵墨香,嘴角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想读书的梦,在我这里终于实现了。之后她亲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书包的正中还缝了一颗红五角星,它使书包更美观、更光彩夺目了。母亲郑重地帮我把书包背上,对我说:"你碰上好时代,好好读书吧。"我牢记母亲的嘱咐,兴冲冲地背着母亲自制的书包,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9.
汤繁英 《社区》2005,(10):56-56
母亲节到了,我不禁又想起了已离开我多年的母亲。关于我和母亲的记忆都发生在春天。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母亲总是要带我回乡下看看,那里有漫山遍野的金黄色油菜花,美得醉人。母亲一生没有出过远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坐一次火车。我曾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了我一定带她去坐火车。母亲听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父亲去世早,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总是向门口张望,我知道母亲每次都会第一个来接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到十几里外的县城住读(虽然我那么舍不得离开母亲),母亲每个月都来看我,…  相似文献   

10.
给人最好的     
母亲从老家带来满满一口袋应季菜蔬。我随口幸福地抱怨了一句:这么多,哪吃得完呀!一向热心的母亲搭话:要不送你朋友一些吧。我立马响应,扯个塑料袋便装。母亲急忙上前制止,拉我蹲下仔细挑拣起来:韭菜全部择过,去掉污泥、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镜华 《北京纪事》2018,(2):67-70
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 母亲离开人世已近30载,每当我忆起母亲,悲恸之感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弱.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生我养我一次,而给我第二次生命是在我十岁那年,我患了严重的肾脏炎.为我的病,体单力薄的母亲抱着我,隔几天就到北大医院去.半年过去了,我的病情却日渐加剧.母亲一刻不离地守在我的身旁,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母亲卖掉了自己的皮大衣和一切值钱的东西,她常躲在厕所里哭……而年幼的我却常不知深浅地和母亲任性,记得有一次我要一把刀,母亲就用菜刀亲自给我削了一把木刀.母亲做刀时额头上的汗珠,和露出的笑容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殊不知这笑容后面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悲切.  相似文献   

13.
只看一眼,我已泪流满面——妈妈!那是我的妈妈!星期日的早晨,当我还赖在被窝里时,门就被推开了。母亲从外屋走了进来,她的脸冻得通红,一进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娟,妈又找到工作了!”我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急切地问:“是吗?妈,干什么工作?”“卖东西呀!”母亲满脸的喜悦。“又是摆地摊儿呀!”我一听就泄了气,天天风吹日晒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哇!母亲一把将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我就知道我的宝贝女儿会担心的,这回我可是在正规商场里卖东西,风不吹雨不淋的。你呀,你就踏踏实实把心放在肚子里,安心学习吧。”岁末的一天晚上,看到母亲在点…  相似文献   

14.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石兵 《山西老年》2010,(8):44-45
从懂事那一天起,我就感觉母亲是恨父亲的,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母亲诟病,母亲一见到父亲,便开始无休无止地指责,小到衬衫上掉一粒纽扣,大到家里添置一套家具,只要是父亲经  相似文献   

16.
亚新: 15岁的时候,我开始频繁地和母亲发生争吵,每次吵架后,我就会去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借宿。那天是个雨天,晚饭的时候母亲又唠叨起来了,我推开饭碗,抓起书包就冲进了雨中。我在同学的怀里哭哭啼啼说活着真没意思,等我安静下来才发现沙发的另一头正有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以看戏的表情看着我,我又羞又恼。同学介绍说那是她的表哥,他友好地向我点头,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相似文献   

17.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8.
打电话     
我的母亲算不上是一个漂亮的女人。身体有些胖,皮肤也比较黑,喜欢露出牙齿大声地笑。可是我曾不止一次地偷偷为她做传。有一次,母亲出差在外,打电话回来要我接。我知道不过是嘘寒问暖之类,加上我从来就讨厌接电话,就不想去接。弟弟不满地在旁边说我:“妈打电话来你都不接,你以为你是谁啊?”可是我真的很烦。我不想听那些话,母亲都不知对我说过多少遍了:偏头痛有没有复发,还失眠不,早上背了英语没有,路上注意安全……被弟弟抢白了几句,我只好抢过电话,果然母亲又在那边絮絮念叨开了。我木然地听着,一边“嗯,嗯,嗯”,后来我真的是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19.
穷人的浪漫     
恋爱中的人总是浪漫的。例如,情人节那天,我从电视里看到,一个外国小伙子送给他情人的礼物,竟然是一幢建在海边的别墅。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又花钱让人把整幢别墅用布包了起来,并在那块巨大的白布上,印满了红心与红唇。  相似文献   

20.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