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成功了     
“成功”到底是怎样的呢?妈妈说享受“成功”是幸福的,爸爸说要取得“成功”是艰苦的,而我说“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属于勇者的。记得那还是三年级,我们班来了个新的体育老师,姓何,老师人很好,可是对我们一点都不了解。眼看运动会就要来临了,我们班一点准备都没有,参赛人员也没有选好。这可怎么办呢?何老师想了想说:“我们先来个体能测试吧!”我们都在  相似文献   

2.
老爸自从退了休,就天天奔居委会跑,敲锣、打鼓、写标语,忙得不亦乐乎。老妈对老爸说:“老头子,以后我就甭给你做饭了,你就‘长’在居委会得了。”老爸笑:“那不叫‘长’,应该说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老妈把眼一瞪:“我说是‘长’就是‘长’,别跟我咬文嚼字儿的!”老爸挤挤眼:“你倒想咬想嚼呢,只怕崩了‘牙’……嘿嘿。”  相似文献   

3.
李奥成 《新少年》2010,(1):69-69
我老家在乡下。爸妈总说,这几年老家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儿,发展飞快。可到底“快”到什么程度,我一直想亲眼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4.
1 植根于作家的世界观尤其是文艺观的创作方法或者说创作原则,直接决定着作家如何解决文学和现实的美学关系这一创作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因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有的作家宣称他不理会这“原则”那“方法”,只求写出好作品;有的理论家也规劝作家不要被这“主义”那“主义”所纠缠,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实际上,在今日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具体状况下,作家们不理会创作原则,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原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人更自觉、说得更明白;有人不那么自觉、说得不那么明白而已。同样,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中,人们也不能  相似文献   

5.
“活得太累”,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句口头禅。其实,许多人说的累,倒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一种心累。说得更确切一点,是为那得不到的,或根本不需要的“劳什子”而烦神。因为,生活中让人不满足的事太多太多;有的人嫌自己没当上什么官,抑或嫌官职小,不满足;有的人嫌自己拥有的财富不够多,不满足;有的人嫌自己的工作太累,太苦,不满足;甚至有的人认为相貌不如人,也不满足……总之,有千条不满足的理由。其实,人有饭吃就饿不死,有衣穿就冻不死,有房子住,就不怕风吹雨淋……可人哪,有了粥吃,就想白面馍馍,有了白面馍想吃肉,有了肉又想酒;有了一间房…  相似文献   

6.
[被爱情光临却又半途放弃] 林海这样一个三流婚纱摄影师,电脑里存了几百G或美或丑的照片,也算是见了不小的世面。但这回是他头一次见一个个子很高的女生,提着一个大箱子,像一座葱郁的小山一样移动到他的面前。原来她穿了一件碧绿碧绿的大长裙子。 她说:“我叫赵大喜,就是电话里想退婚纱照你们不让退的那个人。那就拍吧。”  相似文献   

7.
<正>寻花问柳吃罢夜饭,我在上网,8岁的儿子在看电视。突然,儿子跑到我身边,挺随意地对我说:“爸爸,‘寻花问柳”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愣,不知道这小子怎么知道这个词,又不好问他,想了想说:“‘寻花问柳’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人们出去看看花儿和杨柳。”“那太好了,爸爸,现在正是春天,星期天您也带我去‘寻花问柳’好吗?”  相似文献   

8.
谢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而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冰…  相似文献   

9.
朋友来电话说,来看看我吧,想你了。我说,既然是你想我了,那为什么不亲自来看看我呢?你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有的是大把空闲时间。他呵呵地笑,说忙着照顾老父亲呢,他那病,须臾离不开人的。朋友才40多岁,却已经"退  相似文献   

10.
心语心愿     
《老友》2009,(8):43-43
我想对年轻人说:请你们像爱护年幼的孩子一样爱护年老的父母,因为父母就是这样爱护你们的,这是回报,也是在储蓄你们的未来。——潘相国(江西宜春市)  相似文献   

11.
话虽糙却有深意;耿直却又圆滑;多疑却又轻信;说假话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喜排场;遵古训却又赶时髦;挺知足却又想爆发;信算命却无宗教感;爱抱团却好窝里斗;不管闲事却说闲话;只争朝夕却慢慢来;想风流却怕这怕那;有贼心却无贼胆;标榜坐怀不乱却又盼望红杏出墙。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心目中,爸爸什么都好,惟独有一个大“毛病”,就是爱撒谎。爸爸对我爱撒谎。小时,爸爸经常给我讲一些离奇的故事,说什么吃饭不洗手会变成小猪,吃饭掉米粒脸上会长麻子,大灰狼喜欢吃撒谎的孩子……2004年雅典奥运会夜间直播,这可是爸爸最爱看的,我也想跟爸爸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也想跟爸爸一起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也想跟爸爸一起关注那激动人心的赛场……奥运专题报道结束,我仍坐在电视机前不动地方。爸爸一看这阵势,赶紧关掉了电视机,对我说:“不看了,不看了,快去写作业。”“爸爸,你不看奥运直播了?”我惊奇地问。“我不爱看,明天整点新闻…  相似文献   

13.
张景 《社区》2011,(2):55-55
这里所说的人类的“五知”。是指在人生旅途中“知欲、知进、知足、知止、知退”的五种境界或五个层次。一、知欲。想要或我要,这是人的本能,不仅婴儿、白痴有,甚至连动物都有,并且欲望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4.
真理和生命     
沈缃 《今日南国》2009,(21):39-39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 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  相似文献   

15.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出现在句首,当谓词为动词时,句首时处词的分析处理,历来的说法很不一致。综观各家各书之说,动词谓语句首的对处词,有视作主语的,也有说成状语的,另亦有二者兼而采之的,其中以“状语”说为由来久,流行广,影响大。“状语”说的依据是“主语指称事物,谓语所指称的行为(包括主动、被动),性质或属性是属于这一事物的。”从这一原则出发,“因为‘坐,的行为并不属于‘台上,的”,因此,“台上坐着主席团”的句式是主退谓后,也即“台上”是状语。或者认为这一类的句子“在结构上只具有谓语部分”,时处词“在这里只是修饰动词的状语而不是主语”。  相似文献   

16.
田玉荣 《社区》2005,(5):3-3
《社区》杂志的那篇《房子成为“凶宅”之后》的文章,引出了我几年来想说的话。我非常同情李松同志的遭遇,也很同情天普公司的无奈。他们心中由此产生的阴影,是不会因法律的裁决而消失的。因为,面对新房中出了人命案,人们心中那种说不明、道不清的“硌硬”是不会很快消失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哲人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这句话,我揣摩了好久,觉得应该这样来理解“三知”: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辨证地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这  相似文献   

18.
春节六陪     
狗年春节,休哉优哉,闲哉游哉,此闲那游,有个“六陪”。不过,这闲不是那闲,此陪不同于那陪,我的“六陪”,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姐三陪”,何况鄙人不是小姐,更不是年纪轻轻的小姐,而是一个年纪六十超外的老人,一个退而未休的老人。这个“六陪”,自然也不是有人所说的“官员三陪”:陪上司,陪老板,陪小姐。何况,我也不是什么政府官员。那可能有人要问,老头陪谁,谁让老头陪?那么我的回答是:老头怎么没人可陪?何况,我的“六陪”,还陪得有味,陪得有趣,陪得有乐。我所陪者,我的老伴也。我所“六陪”,陪老伴治病之所需矣。  相似文献   

19.
儿子的心愿     
有一天,一个男子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他很疲倦烦燥,到家后发现他那年仅5岁的儿子正在门口等他,这更增加了他的怒气。 “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那个男子回答。 “爸爸,你一小时挣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那男子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你一小时挣多少钱?”小男孩恳求道。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要把“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看成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对“口语”是这样要求,我想,对“书面语”更应这样要求。因为它对口语作用大,影响深,能起到净化语言的主导作用。这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说的:“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 (《送孟东野序》)本文试图仅就书面语言美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