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郑元发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9):61-62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孟德斯鸠暑假的生活,我只做两件事,爬山、读书,简单而不简约。每当红日西沉,暑气渐消时,我便风尘仆仆地来到大蜚山脚下。爬大蜚山有两条路,一条平坦好走,一条陡峻悠长,我常常选择后者攀行。此时已是“满目青山夕照红”,但我并不觉得冷清与垂暮,盈满视野的是绿色与活力。路上,芦苇、野草恣意地生长着,轻吻着登山者的脚步。那从植被树根处渗出的山泉,清冽冽地汇成一道淙淙流动的小溪,时而在山涧中穿行,时而在树丛中隐没,时而从山崖上跌落下来,飞珠溅玉,白练舞动,绮丽动人。一路风景一… 相似文献
3.
朱同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1)
案头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杨伯峻先生的新著《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年版),一本是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两书对照着读,颇有意思.且举一例:文言中的语气副词“其”,一向被认为是古汉语教学的难点,据说难在不容易找到恰当的现代语词与之对译;今将两书有关条目翻检比照,则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4.
熊秉明!法 《中华儿女(海外版)》1997,(1)
编者按:本文作者熊秉明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40年代留学法国,攻哲学,后做雕塑家、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诗人,艺术家。他的父亲,是中国数学的奠基人熊庆来,与同是数学家的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交情甚笃。作者与杨振宁也因此有70年的友谊,由他来写杨振宁和杨振宁的母亲和家庭,自然是多了一份真情与亲近。杨振宁的孝子之风,和对母亲、家庭含义的深邃理解,使他在作者的眼里是一位有“儒者风的科学家”。杨振宁说:“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家庭人伦关系,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重视子女教育。这些文化特口口口而且将口虑塘口出一代z… 相似文献
5.
“活着尽忠,忠于党忠于人民;死后尽孝,土葬大别山为父母看坟。”早在五十年代,传奇将军许世友上将就曾当面向毛泽东主席提出过这样的恳求。将军戎马一生,威震敌胆,而对母亲许李氏却柔情似水,至死不怠孝心,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为养娘 甘当杂役 为探母 打出山门 相似文献
6.
生长在新旧两种教育制度交替时期的鲁迅,他的小学求学时代,主要是在私塾三味书屋度过的。鲁迅的塾师是谁?一般只知道是寿镜吾,其实还有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寿镜吾有两个儿子,都是绍兴的名秀才,长子名鹏更,字涧邻,谱名祖(?)他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中秀才后,寿镜吾先生就叫他外出谋生:到乡下坐馆教私墊。1909年山会师范成立,他被聘为该校国文教员。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印行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同学录》在“教员一览”中记载说: 相似文献
7.
程代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一在古老的希腊神话里,就流传着拉奥孔父子三人被毒蛇咬死的故事。约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借出使希腊之机,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传说她是天帝宙斯和莉达的女儿)。于是希腊调集精兵十万,由阿加门侬统帅,渡海远征特洛伊。战争进行到了第十个年头,双方死伤无数,但希腊军仍然未操胜券。这时希腊军中的奥德赛(一译俄底修斯)献了一条智赚特 相似文献
8.
关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2,(3)
鲁迅的《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花,是在现代散文诗的天地里立起的一块新碑。作品中既反映了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又具有高超的艺术魅力,多年来一直为广大读者所赞叹。此外,其中也有不少篇章由 相似文献
9.
宋学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一、跋涉者的精神绿洲一九八二年,在彭定安五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力作《鲁迅评传》出版了。他送走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华,却迎来了自己学术上的风华正茂的岁月!是的,在鲁迅研究领域,彭定安既是一个新人,又并非一个新人。说他是新人,因为在我看来,《鲁迅评传》是他研究鲁迅的第一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说他并非新人,因为他不但于一九七九年出皈了《鲁迅诗选释》,而且早在一九五四年就发表过学习、 相似文献
10.
刘清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5)
(一) 小林多喜二于一九○三年十月,出生在日本秋田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是日本共产党员,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日本优秀的革命作家。一九三二年二月,小林多喜二在东京做地下联络工作时,由于奸细的告密而被捕,在遭受特务警察连续残酷拷打三个多小时以后,就在当天下午英勇牺牲。牺牲时还不到三十岁。小林多喜二在商校学习期间就练习写作,从一九一九年三月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被诅咒的人》到他牺牲,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写了大量的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回家过节》、《小点心铺》、《腊月》、《杀人的狗》等,中篇小说有《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 相似文献
11.
彦山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
<正>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鲁迅《孤独者》写毕于一九二五年十月,是《彷徨》里篇幅最长的小说。它以送殓开始,又以送殓告终。主人公魏连殳强烈的生存欲望与有意识的死亡动机对立而并存。小说通过“我”,目击了整个过程并做了见证。小说不单纯是“我”的自叙,它夹着魏连殳的自叙和独白,两个层次的自叙互相阐明。这不仅是为 相似文献
12.
略论鲁迅先生的读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新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81-83
鲁迅先生对指导青少年学生的读书很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建议.他认为读书是青少年学生广泛地获取知识、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他强调青少年学生读书的内容一定要广泛,除了要读好自己的专业书籍外,还要尽量扩展读书的内容,多读一些杂书,使自己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启迪;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如何读好书的建议,要求青少年学生读书要认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思考,要用功刻苦,并应把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有用. 相似文献
13.
14.
1936年3月2日.春寒料峭,鲁迅往狄思威路766号二楼的藏书室查找书籍,因受了寒凉而突发气管痉挛.气喘剧烈以至于支持不住。幸好有医生在近旁,立刻注射一针,症状得以缓解。此后鲁迅又卧床三日。方能起身,而一场致命大病已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5.
鲁迅曾经说过:"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用血在我们中让制造鸿沟,并且继续制造.但是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正在用自己的血来消灭这道鸿沟."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一九○二年踏上日本国土后,就和日本人民保持着友谊的联系,而且越来越深.在日本人民中间,鲁迅有不少"亲如兄弟"的朋友.内山完造是鲁迅日本朋友中较亲密的一个.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是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友谊的一个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李安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鲁迅先生为使吴承恩做《西游记》的作者 ,便不顾事实将其“杂记”认定为白话小说 ;沈承庆先生要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小说的作者 ,则将其“杂记”认定为游记。二人都有失偏颇 ,而吴承恩的“杂记”实是志怪传奇 ,与白话小说和游记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王建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几十年来,研究鲁迅生平、思想、著作的专著、文章,不乏上乘之作,然而,如何以新的视角深化鲁迅研究,却是摆在鲁迅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彭定安同志的新著《突破与超越——论鲁迅和他的同时代人》(辽宁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苏振元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朱自清的散文写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具有绵密和深厚的情致,委婉腻细的艺术风格。三十年代以后的后期散文,仍然保持了精细观察、工笔勾勒的作风,并且更多地带上了现代口语的亲切韵味。因而,文章显得更加朴素、隽永。开明书店出版的《欧游杂记》(1934年9月)和《伦敦杂记》(1943年4月),是朱自 相似文献
20.
毛庆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125-129
文章从“鲁迅”笔名出现的时间、知名度和涵义 ,探讨作家鲁迅的人生道路。指出鲁迅的生活道路是平凡的 ,思想道路是曲折的 ,政治道路是坚定的。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思想家 ,鲁迅的道路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