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洲人对美国的看法经常受到双重观点的影响。他们对美国现状的概念是清晰生动的,即使有时难免也会被歪曲。然而相比之下,他们对美国昔日的形象则是模糊不清。一方面,欧洲人的理智(且不说情感)常常受到当代美国各种现象的冲击——从巡航导弹、高利率、不间歇的竞选  相似文献   

2.
国王的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国王,但他生活得并不开心,因为他总是生病。 王国里的医生都治不好他的病。国王很生气,把他们全部砍了头。一天,两位来自另一个王国的名医前来晋见。国王对他们说:“只要你们能治好我的病并让我开心,我会赏给你们很多金子。”  相似文献   

3.
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 传说奥林匹亚地区有一个国王,他的女儿很漂亮,许多小伙子来求婚。国王与他们赛车:如果小伙子被国王追上了,国王就把他杀死;如果国王追不上小伙子,就把女儿嫁给他。有个叫伯罗普斯的小伙子赢得了胜利。自此,  相似文献   

4.
野狼的呼唤     
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人们去向国王诉苦,说有一群凶残的野狼袭击了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国王马上召集卫队中最优秀的武士,命令他们去消灭这群凶残的野狼。国王说:“等明年春天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将邀请你们中功劳最大的那个人和我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5.
怪怪国王又和奇奇谈了一会关于讨厌语文的话题,两人越谈越投机,俨然成了好朋友。怪怪国王看了一下钟,对奇奇说:"今日时间不早了,我让他们先安排你在'国宾馆'住  相似文献   

6.
荸荠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蔬菜,然而在一些古老的医方记载中,荸荠竟然具有“化铜”的神奇功效。此种功效被明末清初来华的一些传教士介绍到西方,并大加渲染,激发了许多欧洲人的好奇,以致成为法国“国王数学家们”来华后首先求证的一件事情。从不同传教士对待“荸荠化铜”的态度可以看出,在异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的误读与讹传除了知识所限,更多的则是态度使然。  相似文献   

7.
《欧洲人》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继创作《美国人》之后的又一部"国际主题"的代表之作,它讲述了在美国寻求幸福生活的一对法国姐弟在渴望了解美国文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碰撞,他们最终发现自己的道德观念与美国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找到了幸福的弟弟和失落的姐姐选择回到法国。该作品展示了欧美的文化冲突,对比了两种人生观—欧洲人的享乐主义与美国清教徒式的沉闷悲观主义。它是一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喜剧。  相似文献   

8.
早在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6世纪,欧洲人便获得了一些关于中国的零星知识。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使欧洲人对中国心驰神往,并推动了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进入16世纪,大量到过东方(少数到过中国)的商贾、军人、外交使节和传教士等,以不同的方式,将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传递给西方,由此形成了耶稣会士大规模入华前欧洲人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了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相似文献   

10.
都铎时期是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分水岭。这一时期民族国家形成,国民经济产生,国王成为全英格兰民族的领导者。国王利用手中的特权发展经济,专利、贸易特权等王室所颁赐的专属特权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都铎国王利用特许权增加了王室收入;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赶走了外国商人,扶植了本国商人;推动英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工业革命前的第一次高峰。为英国以后在海上取得商业霸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宜振是关注新时期儿童心灵的重要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他的儿童诗想象丰富,清新健康,是启发儿童智慧,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向导。  相似文献   

12.
13世纪,德国汉萨同盟商人凭借优势进入英国,并逐步掌握了英国大部分对外贸易。当英国作为民族国家兴起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之时,汉萨同盟却走向衰落,汉萨商人也在16世纪末退出了英国。汉萨商人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应忽视。他们向英国国王的贷款,缓解了国王财政拮据状况,抑制了国王与各阶层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他们从事英国羊毛和呢绒出口贸易,有助于促进英国羊毛和呢绒的生产,有助于英国与国际市场对接。在汉萨商人带动下,来到英国的德国资本和移民,还为16世纪英国采矿冶炼等“大工业”部门的兴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殖民早期,印第安人在生活物质上接济了早期的欧洲移民,使之免于饥饿而死,并教会了他们适应北美大陆环境的生存能力.在后来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又以自己的文化丰富了欧洲移民的文化,并在与欧洲人的暴力冲突中促成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合,从而加速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当一群亚洲人、美洲人、欧洲人、非洲人和大洋洲人坐在一起大谈孔子的时候,你一定好奇他们在谈什么。 这正是2008年12月10日在北京发生的真实场景。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的中国根源>证实中国的园林(建筑)观或审美观在16~18世纪推进并促成了欧洲的"浪漫主义转向".其间,坦普尔和钱伯斯虽是两个关键人物,但欧洲人的"期待视野"制约了他们对中国审美观的理解,误读也就在所难免.本文力图通过评述,以辨清他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罗宾汉     
<正> 第一章“歹徒”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英国人罗宾汉的故事。那时,英国多原始森林,罗宾汉的家就住在森林附近。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小农场,一天,倏地亡故了,罗宾汉便说:“好啦,我就要当农场主了。”农场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鹿,可鹿都属国王,只有国王才能猎鹿。若是其他的人猎了鹿,就会被绞死。国王有个朋友,名叫吉斯波恩·盖伊,他不喜欢罗宾汉。一天,吉斯波恩·盖伊站在小镇的市场上向市民宣布说:“罗宾汉射死了国王的一只鹿,他是国王的仇人,是‘歹徒’,不能再住在这里了。”罗宾汉离开农场,逃到了森林里;同他前来的还有另外五个“歹徒”。于是,他们  相似文献   

17.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有关遗嘱捐赠法令的出台改变了国王遗嘱捐赠的诉求和方式、规范了国王遗嘱捐赠的执行。亨利八世统治时期《遗嘱法》和《解散学院法》等法令改变了国王遗嘱捐赠不动产的方式,也降低了他们对于以遗嘱捐赠换取祈祷服务的需求。执行国王遗嘱捐赠过程中,围绕捐赠土地租赁和捐赠土地收益归属等问题产生的纠纷,因1536年《用益法》赋予遗嘱捐赠受益人等起诉权而基本得以顺利解决,提高了国王遗嘱捐赠的执行效力。处理这些纠纷时出现的法令、有关萨伏伊医院的判例和温莎圣乔治小教堂判例等,为类似捐赠案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促进了捐赠法令的完善。这有助于我们认识都铎王朝后遗嘱捐赠的程序、方式和相关诉讼原则的发展,拓宽我们认识英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捐赠法令和判例变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环球博览     
各国怪异拾趣 梦游城 南美洲秘鲁国有一个名叫泰莱镇的小城,居民只有两万多,大多数患“梦游症”。一到夜晚,街道上便熙熙攘攘,患有“梦游症”的居民都来到街上游荡,十分热闹。这种病是先天性的,医生们至今束手无策。 不准下象棋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已立法不准百姓下象棋。因为他们认为,按照国际象棋的规则,车、马、象甚至兵卒居然都可以进攻国王和王后、消灭国王和王后,这无异于公开鼓动士兵造反、消灭国王,颇为大逆不道。于是,国王下令,谁胆敢下国际象棋,必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1,(5):1-1
很久以前,一位英明的老国王将全国的智者召集到一起,并交给他们一项任务:“我想让你们替我编纂时代的智慧,用书本的形式把它记载下来,因此我们可以传给子孙。”这些智者离开后,他们用很长的时间才完成。最后他们带着12册巨著回到王宫,骄傲地宣称这是真正的“时代的智慧”。国王看了一眼这12册巨著,说道:“先生们,我确信这些是时代智慧的结晶,囊括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应该将其流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鄙视美国人,那么这篇文章就是给这些美国人的一份报告。不要误解我———欧洲人确实喜欢鄙视美国人,但是他们同时也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彼此会画些漫画讽刺对方,局外人会觉得他们其实是半斤八两。我在欧洲生活了4年,以下调查结果就是基于我与欧洲人的频繁交际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