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离家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但是.我只记住一句:“你走吧,由我来向孩子解释。”这句话是爸爸说的,所以,我知道,要走的是母亲。母亲离去后的好几天里,我天天等着爸爸的解释,他似乎把此事忘了,一如既往地送我上学,在学前班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我学会的新字,新听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陈甬沪 《社区》2014,(8):19-19
马是母亲的生肖,她老人家若还健在,已是84岁。每每看到马,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们讲述马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理念,其中“马马虎虎”的典故以及所引发的处世为人理念,也一直影响着我,以致宠辱不惊,演绎出的“尺寸之论”,也为一干文友所乐道。  相似文献   

3.
平凡的母亲     
母亲出生在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家,很小的时候,她的爷爷就去世了,孩童时候的母亲是伴随着奶奶“春秋战国”、“三国两晋”、“五代十国”等一些历史故事长大的,因此,母亲对历史十分偏爱并情有独钟。我们从小到大甚至参加工作了,母亲还经常批评我们不懂历史。母亲民国九年出生,虽然生长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中国,但由于她聪明好学,再加上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母亲有幸在6岁就上了学,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接受过早期教育的女子之一。母亲上了学,有了文化,就结识了一些有进步思想和远大理想的文化人,受他们的影响,也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看了《山西老年》今年第六期刊登的《“幸福号”专列》一文,我很是感动。主人公彭长水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打造了“幸福号”专列,并经常骑着“幸福号”带母亲外出散心,他们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方的河》,许多学者谈到了小说中父亲的原型或父亲形象,我这里要谈是《北方的河》中的母亲原型。母亲原型在《北方的河》中已不是现实生活中某一个人的母亲,她是具有普遍性和象征意义的母亲。母亲原型源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他把集体潜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原型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人员心理上的积淀物,它显现在反复出现的某些意象故事和想象之中。原型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象征,它不断地在历史进程中重复发生。“母亲原型并不等于母亲本人的照片或某一女人的照片,它…  相似文献   

6.
毛古斯     
毛古斯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原始戏剧活动的名称。其本来含意是毛人的故事,因湘西方言的影响,把故事误读成古斯,并沿用已久,故称为毛古斯。有的地方又称这种活动为“故事帕帕”或“帕帕”。“帕帕”为土家语,汉语是祖母的意思,“故事帕帕”就是祖母的故事,这里的祖母代表了土家族的祖先,也就是祖先的故事。这与毛古斯的含义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历数中国的伟大母亲,孟母、岳母、海母,无一不是怪人。她们拥有一套怪异强悍的教育方法。孟子四岁丧父,母亲仉氏含辛茹苦把孟子养大。对于失去父亲的孟子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和地,是他的唯一依靠。反之,孟子也是母亲的精神支柱。除了"孟母三迁","孟母戒子"的故事也已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8.
今年《山西老年》创刊已20年熏我想说说《山西老年》伴我全家乐的故事。这还得从4年前说起,那是2000年春天的一天,我在办公室突然接到《山西老年》杂志社邮来的当年第三期杂志。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敬老园地”栏目里《贤妻保英》四个字。这不是我写的那篇赞美妻子孝敬母亲的稿子吗芽我回家后立即把这篇文章念给妻子听。没想到她却说:“你别到处张扬了,伺候母亲是儿子的事,也是儿媳义不容辞的责任啊选”想想我在部队15年,妻子和母亲在太行山陵川县岭北底那个小村,白天上的是一座山,种的是一块田,秋天收的是一色的黄谷穗、金玉米;夜晚…  相似文献   

9.
爱心降血压     
第一次带妻子回家见母亲,妻子的心里惴惴不安。因为她耳闻我母亲是个“厉害的角色”。多年的操劳使母亲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着急生气,血压就“噌噌”地往上窜,降压药大把大把地吃,一天也不敢耽搁,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为母亲诊治的医生说她老人家是顽固性高血压。我对妻子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母亲脾气不好,又有病,有言语不妥之处,我们多担待就是,她唠叨她的,我们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妻子提着精挑细选的礼品紧张兮兮地随我到了家,一口一个“妈”地叫,直喊得母亲心花怒放,嘴都合不上了。我正暗…  相似文献   

10.
淑女三代     
雷芳 《今日南国》2006,(15):76-76
姥姥是那种富贵人家的小姐。后来家世有点没落,于是,就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我母亲身上,希望能把我的母亲陪养成一代淑女。在我幼年的记忆之中,母亲的确很优雅。后来因病耳朵有点背,说话的声音就日渐高涨。加上我自幼淘气得很,母亲让我磨得脾气也大了,也会打人了,有时候气极了也要骂骂人。父亲都说母亲一点也不像年轻时候的样子了。一说起从前,父亲一脸神往。父亲说:“你母亲年轻的时候像个公主,无比的优雅,无比的动人,我一生从没再见过能比你母亲更有气质的女人了。但是现在,一见你们娘俩的样子,唉,不提也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我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相似文献   

11.
《木马赢家》是劳伦斯晚期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被拍成了影片,还选进了校园课本,其影响非常巨大。小说讲述了小男孩保罗之死的故事,也因为小男孩的死,对母亲海斯特的评论大都持负面批判态度,却对父亲的“不在场”所隐含的男权关注甚少。分析文本,发现保罗之死与母亲并没有绝对的关系,而是小说中语言所形成的“男权象征体系”误导了读者,将母亲推向了审判席。  相似文献   

12.
头脑转盘     
这是发生在南方某大学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正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因为春节没有回家,深为惦念他的母亲从数千里外的农村老家来学校看望儿子。端午节快到了,这位50多岁、衣着破旧的农村母亲还特意拎了一篮子粽子。然而,母亲的到来,却让这位大学生感到十分不快,甚至还异常震怒。他觉得土头土脑的母亲会使自己在同学面前“丢脸”,于是坚决不让母亲进校园。经过十多分钟的僵持,在儿子的一再催促下,这位母亲含泪而去。临别,母亲还反复小心地问儿子:要不要把粽子留下来吃?但儿子嘴中嘟囔一句:你快走吧,谁还吃这个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很平常也很奇特的故事。“平常”是因为这个女孩的素质也许太平庸了,她做过那么多种工作,都半途而止了,她是一个失败者。说它“奇特”是因为这么一个失败者,在她三十多岁也许应该成为一个家庭妇女的时候,她却开办了自己的残障学校,成为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这么看,她又成功了。这似乎又很“奇特”。那么,造成这平常之后的奇特的原因何在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这个女孩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的时候,母亲都及时地给予她安慰和鼓励,而且从来没有抱怨的话,这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故事中的母亲自己用最浅易通俗的语言说明…  相似文献   

14.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仙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年礼内涵。一田螺姑娘型故事常被学者们归入“幻想故事”或“童话”一类,在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为400C型。我国田螺姑娘型故事大都与报恩的主题有…  相似文献   

15.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我,中专毕业后,在城里娶下媳妇安了家。人常说:婆媳像天敌。更何况这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我把忧虑说给妻子,妻笑言:“放心,看我日后的‘招数’吧!” 婚后不久,妻果真“出招”了。第一招“嘴甜”。妻总是不叫爹娘不开口。母亲因乡下农活忙,不能帮我们看孩子,总怕媳妇有看法。妻发觉后说:“娘,您老把8个孩子拉扯大,劳神费心,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只一个孩子,再累也比不上您当初,您放心好了。”甜甜的话语把母亲说得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招“手勤”。母亲来城里小住,家务活妻绝不让我插手,总是把我推到母亲身边:“多日不见了,娘俩好好说说话儿,这些活我全包。”母亲看到媳妇如此疼爱她的儿子,  相似文献   

16.
3年内。中央电视台“家庭”、“道德观察”、“共同关注”节目分别以《母亲》、《爱的代价》、《明天》为题。报道了国内一个罕见特困残疾人家庭的真情故事。在全国引起震动。一场救治伟大母亲。拯救特困残疾人家庭的爱心行动波及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73个县市……  相似文献   

17.
所谓“树大分杈,儿大分家”。有了自己的营垒,精力便全部倾注于小家庭;虽然和母亲同城而居,相隔不远,却很少回家看望母亲。 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像个长者。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相似文献   

18.
为妈妈洗脚     
《新少年》2004,(Z2)
上海一家合资企业招收员工。一天,有位青年去面试,主考官是位总经理,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你的母亲洗过脚吗?”他被主考官的问题弄愣了,满脸通红,摇摇头说:“没有!”主考官又问:“你为你母亲洗过衣服吗?”他又是满脸通红,无言以对。面试结束,主考官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已看到我们的企业设备先进、待遇优厚。欢迎你下周再来面试一次,不过有个条件,你回去要做一做。”回到家,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母亲。当母亲把脚  相似文献   

19.
施羽尧  李菁 《社区》2008,(14):38-38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近距离刺杀孙传芳,以报10年前的杀父之仇,而她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而在女儿施羽尧眼里,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20.
近日,山西省壶关县赵屋村支书徐补红“简办丧事、礼金交公”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引起震动。广大干部群众无不称颂徐补红是过得硬的好党员、好支书。 那是5月3日上午,补红带着失去亲人后的悲哀,来到了村委办公室,把头天安葬母亲的礼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