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他已八十高龄,每天仍在奔忙,骑着一辆破烂自行车,带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身着一套老蓝色中山装。县城内的大街小巷时常闪现着他的身影。——他就是被人誉为“小车不倒只管推,老当益壮献余年”的繁峙县离休干部,城关片老干部第一支部书记,老干部工作联络员翟义昌同志。 十年间,在老干部工作联络员这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2.
一位老年朋友,两个子女怕他每天骑一辆自行车跑到东、跑到西的累着了,就商量着想给老爸买辆助动车。这事跟老爸一说,当即被老爸制止:“你们的孝心我领了,我所以喜欢骑自行车,是因为骑车虽然累点,但经常活动活动筋骨有好处,这也算是一种‘先苦后甜’,或者说叫‘先累后健’吧。”做子女的觉得老爸说得有理,也就顺了老人的心。这位老年朋友“先累后健”之说,不失为经验之谈。现在有一种错觉,或者说误区,认为人到中老年就不能“累”着了。因此,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借力”,甚至懒得走路、爬楼梯、做家务……如此一点都不累,其实不一定是好事,…  相似文献   

3.
各色生意人     
正笔者年轻时做过记者,交游甚广,什么人都接触过,什么事都想略知一二。这期间,接触了不少做各种生意的人。笔者惊奇地发现,做不同生意的人,竟都带有强烈的行业特色,这是造作不出来的。例如,做机械生意的人,你骑一辆自行车找他,他会说这车的电镀好,不褪色,但胶轮一般。做钥匙的人到你家里做客,会说你  相似文献   

4.
缪娟 《可乐》2011,(5):7-7
上初二时,我骑姐姐淘汰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已经好几年了。看着身边的女同学都骑或蓝或紫的公主车,我十分羡慕。实在找不到把那辆运转良好的小“飞鸽”换掉的理由,我只能在心里向往着一辆新自行车:它最好是紫色的,前面有一个小车筐,我可以把书包、水壶放在里面;放学时,我要骑得很快很快,希望四班那个我喜欢的男孩会看到我的新车子……  相似文献   

5.
证明清白     
同事老郭买了一辆自行车,骑了没几天就说丢了。凑巧的是,老郭丢车的那天,我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并且和老郭丢的那辆车是一个牌子、一个型号,看起来是一模一样。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我看你这辆车挺眼熟,不会是人家老郭那辆吧。”这虽是玩笑话,但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心想,是呀,万一老郭也这么认为,那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云阳换装     
正在中国抗战史上,陕西云阳是八路军的诞生地和出发地。在云阳改编八路军的过程中,许多陕甘宁驻扎的红军基层官兵,并不接受这个名称甚至闹出过一场不大不小的思想风波。一九三七年八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在陕西三原、泾阳一带要率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五师。尽管改编的命令层层下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道理也讲了许多,但红军基层官兵就是想不通。有一天,连长王茂全在执行上级佩戴国民党帽徽的命令时,找到二排长沙玉祥,要求二排赶快换装。他用江西话别有韵味的讲道:杨成武团长说是来看望大家,其实是检查咱们究竟换装了没有,我求告大家抓紧时间,你们不换装,挨训的是我。"许多战士左右为难,让他们脱下红军服,摘掉八角帽,取下红五星,他们心里真的不愿意,可是老连长上门求告,既不发脾气,又不训斥人,总得给这位可亲可敬的老连长一点颜面吧!二排的战士既有怨恨,又有委屈,许多同志竟流出眼泪,哭出声来,他们作战负伤,战友牺牲也没有这种情形!正值此时,杨成武团长穿着八路军的新服装,戴着国民党军的帽徽来到二排。见此情景,一脸笑容:"哟!男子汉还哭鼻子哩。"他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同志们莫要难过,国民党的军装是灰的,我们的心是红的。"杨团长说话很幽默,战士们一听就懂。他接着说:"我们不换装,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8.
浓缩的温情     
朱文杰 《老友》2010,(5):16-16
在我们单位附近,有一位修鞋兼修自行车的中年人。他有一手漂亮的修车修鞋手艺,每天在他的修车小亭前,都会有不少的顾客,其中有一部分是回头客。记得前几年我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时候,找他修过许  相似文献   

9.
欧阳贻法 《源流》2012,(7):65-65
在粤北连州市城区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看到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跑老干局、进燕喜山、上烈士陵园、到慧光塔,用心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整理,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他,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而"离休未休"的老党员、老县长谭力行。正因为他老实做人、公道正派、清白做官的人格魅力,人们都尊称他为"谭老县"...  相似文献   

10.
山西潞城市有两位古钱币收藏家。一位是寿高七五的离休干部崔客琴;一位是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魏志斌。这两位老人已收藏有古今中外的钱币数百上千种,在潞城和上党地区远近闻名。不久前笔者慕名拜访了二老。 崔客琴老人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解放后教过书,办过报,1984年从教育部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收藏古钱币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76年的一天,崔老从电视节目中看到,我国考古工作者从南沙群岛上发现了清朝初年的古钱币。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小小的古钱币对于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1.
浦城 《山西老年》2012,(12):17-18
在福建省浦城县老促会,有一位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老人,每天坚持上下班,他就是浦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南下干部田健。田健1926年出生,山西省长治县人,1985年1月从浦城县人大主任职位离休。离休后,他主动担任起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关工委名誉主任、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七个职务。他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老龄委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老促会工作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12.
那年我刚上班,毛头小伙子一个,正是风风火火骑着自行车在街上乱窜的年龄。一天,我带着女朋友正在飞奔,突然被一个交警拦下。那交警也很年轻,一脸的血气方刚,他告诉我说骑自行车带人,按规定罚款5元。当着女朋友的面,我觉得很没有面子,就直冲冲地对他说:“不就是骑自行车带个人吗?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罚行不?”  相似文献   

13.
正中指被碎骨刺破感染1937年10月31日,白求恩跟随医务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前线战地救护所。在检查伤员时,他发现一个叫吴明的战士因颈部受伤严重感染,已生命垂危,错过了抢救机会,正准备抬往隔离室。可当他听说这位战士在战场上表现异常勇敢,曾打死打伤敌人8名,缴获机枪3挺的事迹后,决定立即给这位战士动手术。此时,跟在白求恩身边的李英武大夫见吴明已奄奄一息,无法救治,便劝白求恩放弃手术。不料,白求恩一听,大动肝火,"作为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14.
父爱深深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当然也是在农村上的中小学。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由父母接送上学的,而我每天要自己走两公里的村路上学。上初中后,我才有了一辆哥哥们骑过的旧自行车。每天的路程有15公里,父亲从没有接送过我。那年夏天,我  相似文献   

15.
房舒  沈威 《百姓生活》2012,(1):28-28
正2011年12月2日,在广西南宁市,一位老人骑自行车行至闹市区街头,疑与一辆私家车尾部发生剐蹭。老人摔倒在地一动不动,众多市民包括私家车主张先生在一旁围观,无一人敢上前搀扶他。围观者说,自己不具备急救常识,担心方式不对反而给老人造成二次伤害。直到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高中同学小雨在温哥华留学工作很多年,她帮助我很快在温哥华安顿了下来。恰逢休息日,我俩打算先去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斯坦利公园。小雨的建议是我俩都骑自行车去,因为斯坦利公园很大,风景宜人,在那里骑自行车观光是最合适的。她在公交站台停下,对我说我们要坐公交车去斯坦利公园。我这时吓了一跳,我俩推着自行车呢,这怎么坐公交车。正在将信将疑之时,一辆公交车驶停站台,这时公交车司机居然亲自下  相似文献   

17.
驱车飞驰在沪宁高速公路上,我止不住内心的欣喜——因为自己将要采访的,是一位武艺高深的百岁红军女战士。前来接我的军区车队小车班驾驶员小刘告诉我:"自从被领导派往何军长(这位革命老人曾担任过部队的军职领导干部)处担任专职司机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总工会离休干部李心耕,今年已83岁高龄,是全省党龄最长的共产党员。他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党龄已达65年,身体仍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行动自如,可以骑自行车上街,每日活动都安排的满满的,不觉疲倦。1993年被评选为全省“健康老人”。 李老的健身方法主要是坚持天天走步,进  相似文献   

19.
何杲 《新天地》2017,(6):22-23
几乎一夜之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大量共享单车,给初夏的京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方便了出行. 我站在路边,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扫码、开锁,骑上小单车,那么开心、惬意,从心眼里羡慕他们.这不禁让我想起,从前我也有辆单车,而且还是个有着三十多年"骑龄"的老"自行车族".  相似文献   

20.
吴頔 《北京纪事》2016,(7):11-13
应运而生 却遭扼杀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大国.1995年,北京的自行车就已多达831万辆,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如果能骑上永久、飞鸽、凤凰等名牌自行车,大有现今开上豪车的感觉.自行车是那个年代绝对主流的代步工具.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同一年,第一辆电动自行车(以下称电动车)在清华大学实验室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