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芳 《社区》2012,(21):21
近日,皖北某市一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活动。这让71岁的刘大妈十分高兴,她的儿子、儿媳从乡下来到这座城市开厂创业已经9年了,刘大妈是前年被儿子接到城里来生活的。这天,当刘大妈带着户口簿、身份证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登记体检时,工作人员查看过  相似文献   

2.
进城生活、做城里人,一直是我的梦想。去年冬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在江西兴国县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终于圆了这一梦。 一开始,我们老两口真有点“乐不思乡”。转眼一个月过去,刚进城的新鲜劲没了,整天吃饭睡觉没事干,闲得骨头发痛。想到外边去找几个老人聊天,又因自己不 里我们老两口也用普通话交谈,当然时时 为了让我能活动筋骨,儿子为我找会说普通话,很难交流。我感觉乡下人过城 还得请孙儿纠正。 一份清洁工的活,每月还有100元的收入里生活真不自在。儿子得知我的心事后,就 正当我为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城里乡下的熟人都说:“你真有福气,两个儿媳都那么好,不知你是烧下什么高香啦。”每逢这时,我总是乐滋滋地开玩笑说:“我是有福气呀,八八年切了胃,九二年老伴没了,九四年又摔坏了腿,如今成了一个多病孤独的残疾老人了。”嘴里虽这么说,但发自内心的欣慰,使满脸重迭的皱纹里充满甜蜜的感觉。 先说大儿媳桑彩秀,她是1987年来家的。那时我还在县水利局工作,老伴也还健在,儿子成家使我这个完好的家庭锦上添花。儿媳彩秀来家之后不仅活泼温顺,而且手脚勤快,什  相似文献   

4.
刘晓祯  赵晨滨 《社区》2009,(30):55-56
案例:王老太太今年70多岁,因为患骨癌截了肢,瘫痪在床已经10年,一直依靠儿子儿媳照顾生活起居,对此王老太太很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儿子的累赘。最近王老太的儿媳和儿子因为照顾老人闹了些矛盾,老人知道后就更内疚了。这些日子,家人发现老人吃药时,把药拿在手里,边吃边说:“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如我赶紧死了呢!”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5.
朱文仓 《社区》2012,(31):21-21
近日,皖北某市一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活动。这让71岁的刘大妈十分高兴,她的儿子、儿媳从乡下来到这座城市开厂创业已经9年了,刘大妈是前年被儿子接到城里来生活的。这天,当刘大妈带着户口簿、身份证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登记体检时,工作人员查看过相关证件后,告知她不能享受免费体检,理由为刘大妈是农村户口。  相似文献   

6.
案例:年近六旬的老张上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两个儿子。他大儿子在城里做生意,小儿子在农村务农。去年下半年,老张进城帮助大儿子照顾生意。进城前,他把自己的老房子和承包地留给了小儿子,并与小儿子签订了“转让”赡养义务的协议,要求小儿子照顾张大爷。可老张进城后,小儿子作为小孙子,  相似文献   

7.
马志国 《新天地》2016,(6):46-47
我的老伴今年72岁。平时我们老两口和儿子一家分开住,但家里一点都不冷清--从10年前开始,大孙子就放在我家,由我们照顾,儿子儿媳到了周末来看看老人和孩子。就这样带了6年大孙子,儿媳又生了一个男孩。大孙子接回了儿子家,我们接着看护小孙子。直到今年孙子转到全托的幼儿园,不用我们接送上下课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与丈夫现年均为71岁。我们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经过多年打拼与儿媳3年前在城里按揭购买了一处房屋。由于我们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几乎为零,不得不于去年年底,退掉租住的房屋,搬过去与他们共同居住。可因为儿子和儿媳的工作、还贷、养儿等压力较大,尤其是儿媳甚至不时故意刁难。近日,儿子、儿媳再次与我们发生争执后,儿媳以房屋系他们所购,我们并未出资,其有权决定让谁居住为由,逼迫我们搬离。儿子则置之不理。请问:儿媳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我的母亲是位60岁出头的农村妇女,她和父亲在乡下种了5亩地。我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家,母亲便被我们接进了城里。为了尽一份孝道,我们总是将家务活尽可能地做完,从不让母亲插手。母亲在初来乍到的日子里总是显得焦躁不安,她常常一个人一会儿站在窗旁观望城市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10.
一封邀请信     
一直以来,父亲都与我们分开过。他是一个固执的老人,喜欢单身,自打半年前与儿媳发生一次口角后,就再也没到我这个儿子家吃过一顿饭。为此,我们拿他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1.
袁梅 《老友》2012,(12):53-53
编辑同志:8年前,我的儿子"倒插门"到儿媳家,成为其家庭中的一员。此后,儿子除偶然会回来帮助干点粗活外,很少对我给予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而今,我年事已高,劳动能力、经济收入、生活自理能力均大不如前,需要儿子从经济上、生活上关照我,我也迫切希望儿子能常回家看看,但儿子却一再推  相似文献   

12.
进城与儿孙一起生活,我自然高兴。一开始,我老两口真有点“乐不思乡”,转眼一个月过去,刚进城的新鲜劲没了,整天吃饭睡觉没事干,闲得骨头发痛。想到外边去找几个老人聊天,又因自己不会说普通话,很难交流。我想:“咱乡下人过城里生活真不自在。”儿子得知我的心事后,却劝我要“入城随俗”,并制定了“学说话,学规矩,学习惯”的“三学”计划。于是,念初中的孙子成了我老俩口的“说话”老师和“生活顾问”。在孙子的“指教”下,我每天6点起床在街上“走路”,接着买菜回家。中午看电视巩固普通话,下午又上街“走”,晚上则接受孙子的检查。经过三…  相似文献   

13.
繁峙县大营粮站离休干部王秀今年已经88岁高龄。知道底细的人都说,老王能活到今天,多亏有个好儿媳。老王的儿媳叫康翠英,今年43岁。21年前她经人介绍与王秀的儿子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刚过门时,公爹有离休费,丈夫勤劳,家里有几亩地,她家在当地农村算是上等人家。可好日子没过几年,接连的不幸打破了她家的平静。婚后的第9个年头,婆婆得了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需人照理,照顾老人的重担自然就落在她肩上。3年多时间,翠英没回过娘家,没进过县城,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老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翠英,要不是你精心照料,我哪能活到…  相似文献   

14.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和城里的媳妇。可在我们家婆媳从来没有争吵过,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儿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女儿,唯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实。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儿,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的公公也拉来,体体面面地为孙女过了个“满月”,我的“余悸”消除了,对婆婆也多了几分敬意。为了帮着带孩子,婆婆进城和我们小住了一段,使…  相似文献   

15.
丁宁 《新天地》2012,(3):39
丁老师:您好!我已经五十多岁了,没什么文化,几年前丈夫病故留下两个儿子。我一直在家务农,供孩子读书。现在,两个孩子都自食其力了。我觉得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种地太吃力了,就外出到城里做了家政工。我到这家是照顾一个90高龄的老人。这家人对我不错。一开始,我不会做城里的饭,女主人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教我。我不会使用电器,他们就耐心地告诉我。虽然老人时  相似文献   

16.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利用2017年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村老人调查数据,构建分层线性模型;基于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分析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冲突和代际情感团结。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家庭代际情感在成年子代身份和特色农业发展视角下均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女儿与老人之间基于血缘纽带的情感冲突最少、情感团结最高,儿媳与老人之间基于姻缘纽带的情感冲突最多、情感团结最低,儿子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与情感团结处于女儿和儿媳之间;随着特色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老人与子女的代际情感冲突明显减少,代际情感团结明显增强;特色农业发展可以起到有效减缓代际情感冲突和明显增进代际情感团结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恋土(散文)     
隔壁邻居的王奶奶回家去了。是在被查出身患食道癌之后没几天回家的。 老人的儿子老王和我在一个单位。几年前,他从乡下把年迈的老母接来住,老人家常到我这边串门,我也常去看望她。老人家很怪,总说儿子的家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乡下。王奶奶乡下的家我未去过,但老王向我介绍过,乡下没有什么亲人,他是老人唯一的儿子。所谓的“家”,只是两间草房子而已,孤零零地立在一片梨园的边上。老  相似文献   

18.
永济市石桥村李永文一家争先恐后侍奉瘫父的故事,在河东大地被传为佳话。 李永文今年整八十,老汉干了一辈子农活、木工活,不料五年前因患高血压,致使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拉屎撒尿也得人料理。 为照顾好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李永文的三个儿子、儿媳进行了分工,媳妇白天侍候,儿子晚上守护,轮流照料病人的吃、喝、拉、撒、睡。人常说,“百日床前无孝子”,可李家却难得三个儿子、儿媳五年如一日,精心侍奉,从未给过老人脸色,更没有发过脾气,在石桥村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9.
老不离伴     
大儿子、儿媳从国外来信,一定要我和老伴去探亲,而且怕一起去不放心这个家,建议我们轮流去。这可使我们老俩发了愁。不去吧,儿子、儿媳盼着,两人一块去吧,还真放心不下这个家。轮流去,每人半年,那就意味着两人要分开一年多,这对花甲老人来说简直太长了。 老伴说:“我出去,留你一人在家怎么办?”我说:“我把你的大照片放在写字台前,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个样。”老伴回敬说:“我是怕你得了‘空巢综合症’,等我半年回来,你又呆又傻的连我也认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周金柱  韩阳 《社区》2012,(11):50-51
百岁老人拄着拐杖找到老邻居"控诉":你快去找社区来看看我,儿子、儿媳对我不好!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六旬儿子、儿媳却满腹委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王兴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街道中铁一局社区唯一的百岁老人,他和二儿子一起生活,已经有15年。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