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个喜欢热闹的女孩儿,也因为自己是个“乐天派”,周围有许多的好友,拥有了这些朋友让我拥有了无穷的快乐,也因此从未领略过孤独的滋味。但此刻,我尝到了……今天,我要放胆谈一谈我对孤独的感受。曾经听过这样一种断言:一个人,独自游荡在街头或静坐在空旷的田野里,陪伴你的  相似文献   

2.
叶赛宁和戴望舒虽属不同的民族,所处的时代环境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诗却具有相似的忧郁哀怨基调。高尔基称叶赛宁是“大自然专门为了写诗,为了表达绵绵不绝的‘田野的哀愁’,……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艾青说戴望舒前期作品,“对人生采取即消极悲观的态度”。这两种评价道出了叶、戴二人诗歌在格调和审美方式上的相似性。他们“以我观物”,把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妙变地结合在一起,或写出由外部世界勾起的内心感受,或以主观情意去感受物象,将外部世界染上诗人的情绪色彩。叶赛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和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838—1840年。小说一出版,很快就卖光了。它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注意,人人都想知道作家所称为“当代英雄”的是谁?当时,有些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迷惑不解,他们或奇怪作者为何把一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标榜为当代英雄”,或误认作者“在描绘自己的肖象和自己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常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情绪。作为沈从文基本思维模式的“情绪的散步”,既影响他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彰显着他的创作意蕴和文学风格,又制约着他对于社会人生的认识深度,并从心理深层决定着他的孤独情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沙林  刘学明 《社区》2005,(5):39-43
冯有为不怕孤独,面对黑压压的代表,一个人高举起手表示反对。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几次在辽宁省和沈阳市人代会上,在就某议案进行反对或弃权表决时,全场只有冯有为一人举着手。中国人一般不愿做这样的英雄。冯有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但另一角度讲又是大获支持。“我是沈阳市惟一一名由选民直接推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我必须尊重推举我的人。他们有意见让我反映上来,却没得到满意的答复时,我为什么要赞成?”在1986年选举区人大代表时,他没被列在候选人名单上,群众自发和人大代表联名把他推选出来。他是沈阳历史上第一个不附加条件被选上…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孤独者》有着极为丰赡的蕴含。该文从《孤独者》讲述了谁的故事,孤独者的形成过程与原因,以及孤独者的结局三个方面,对《孤独者》进行重读。文章认为,《孤独者》讲述了魏连殳、“我”以及魏连殳祖母的故事,而又统一于鲁迅的生命体验之中,孤独者的形成来自于社会的压迫,更与庸众有着复杂的纠缠,而包括魏连殳和“我”在内的孤独者,都是在孤独中反抗以至于绝望的知识分子,“我”最后对“受伤的狼”的嗥叫声的确认,标志着“我”会继续魏连殳未竞的反抗绝望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它主要来源于社会接触不足或人际关系缺陷。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能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孤独现象不仅存在,而且甚为严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孤独心理必须正视,必须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排除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英雄壮举与豪言壮语,本应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事。譬如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毅然献身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朝鲜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王成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再往早说,前去刺秦王的荆轲,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都成为不朽美谈。但是,英雄也未必就有豪言,壮举也不一定要有壮语作伴。这其中原因很多,或时间来不及,或当时没人记录,或英雄拙于言谈,不善表达等等。那么,发出豪言壮语的英雄,固然使人振奋,让人羡慕;没有豪言壮语的英雄,朴实…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原有的信仰和关好的希望,使他一度迷惘。但是经过痛苦的彷徨之后,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迷惘,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硬汉子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都无一例外地果断、顽强、临危不惧,满怀与厄运拼搏到底的激情;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  相似文献   

10.
丧偶之痛是人类最深切的哀痛,丧失老伴尤其如此。老伴在世时,尽管患病11年,有时卧床不起,但总可以说说道道;那时候也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但是没有孤独感。老伴去世以后,开始孩子们和我在一起,吃饭时热闹一阵,饭后还是凄凉孤独。每天只能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陪伴我的只有爱妻的遗像和镜子中自己的身影。孤独的生活和悲伤的情绪影响了身体健康,日子不长,头晕脑涨、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儿女们为我请了一个16岁的小保姆,屋子里才算有了点热乎气。一天半夜里,我突然高烧、口渴、恶心,喊叫小保姆好一阵…  相似文献   

11.
年近耄耋之年的李奶奶独身一人居住,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每月的退休金也足够自己花销。每天,老人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子女们都想接我过去,可我这一把年纪,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老人说,最难熬的不是这些生活琐事,而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有时候她坐在窗口看窗外带孩子玩耍的邻居们,能看一整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年老有伴,历来被视为晚年生活幸福的基础。然而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还有许多老人不得不独身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单身老人,是退休老人群体之中最孤独无聊的存在。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正确排遣孤独无聊的情绪,才能享受自己的退休时光。  相似文献   

12.
杨医师:您好。我今年65岁了,退休后专心操持家务。为了不给老伴和子女们增添负担,我只是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甚至一些烦心事我也从不讲出来,只是自己默默承受。日久天长,我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情绪垃圾筐”,许多负面的情绪无法排除掉,反而越积越多,越来越烦,为此我感到自己生活得  相似文献   

13.
曹植妇女题材诗歌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植妇女题材的诗歌清丽华美,“情兼雅怨”,真切动情地写出当时妇女的痛苦、怨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借助弃妇、思妇、盛年不嫁的美女的形象来寄抒自己被猜忌、被迫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怨念悲凉的情绪。  相似文献   

14.
哈代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我出生的那个日子毁灭吧。”——哈代《无名的裘德》“我出生在世上啦,懂吗?真的,那就是罪名。”——尤金·奥尼尔《毛猿》“我的思想早了大约五十年,所以不可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是裘德的悲剧,也正是哈代的不幸!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公众为狄更斯喝彩的掌声刚停息,追随狄更斯的作家还在以“有希望”的结局给苦难的人生抹上一层虚幻的色彩,此时,哈代却以他的创作公然向人们指出: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人的“本能或欲望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人生是孤独的,人生是在孤独中去抗击那可知而又不可知的命运。当然,对于沉醉于假想的乐观中的英国公众,哈代作品的这种意象,换来的只能是一片聒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受到孤独的煎熬,故在创作中反映了人生的孤独痛苦,创作了一系列完善的具有基督教博爱精神“神人”形象来寄托自己 的理想,消解自己的孤独。  相似文献   

16.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儿?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他的神经像是深渊上架起的一道细弱的桥,随时可能折断。  相似文献   

17.
近来文壇上对巴金先生的著作展开了辯論,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也想谈談我的淺見。有人認为巴金先生的“激流”中,觉民弟兄是他們理想中的“英雄”或“革命者”的形象。我觉得不安。因为作为一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8.
苏生 《成才与就业》2009,(24):47-47
什么是情绪?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这样给情绪定义:情绪是由身体明显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教授曾经问一位农妇:“你是不是总感到特别疲惫?(情绪压力大的典型症状)”农妇摇摇头说:“嗨,这个问题在25年前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再去想了!”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鲁迅的悲剧意识在主体性原则上体现为“孤独英雄”的悲剧命运,那么张爱玲的悲剧主体意识则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二者在各自的作品里探讨了知识分子和家族女性在转折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表现出的孤独、苍凉、悲悯的悲剧意识,显示了二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相似文献   

20.
因为空巢、独居等带来的孤独、压抑等情绪不良;缺乏人际互动而带来的缺乏生活乐趣;缺乏户外和集体活动而带来的健康状况下降。项目计划协助居家养老的空巢独居老人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不同的活动小组——“快乐社团”,促进他们的活动常态化的开展起来,逐渐发展为自我管理和成长,成为居家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