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父母的感情很好。可近几年,人越老越孩子气,常常因一件小事红脸。几年前,我在部队被选改为士官不久,母亲就吵着让父亲到部队看看我,顺便到南方城市转转,说看到他在家里晃悠就烦;而父亲却叫母亲到部队探亲,到我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也好,说听到她唠叨就生气。  相似文献   

2.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梦想拼搏的"90后"消防兵 2007年12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军人家庭出身的焦云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首都消防兵.2008年焦云龙还是上等兵的时候,家人顾忌消防职业的危险性,申请为其办理了调离手续.他得知后匆忙给父亲通了个电话,把他想留在消防部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他跟父亲说他喜欢消防部队,在每次抢险救援的现场,每当成功救出一名被困人员时听到被救者那一句真心的谢谢、每当成功灭掉一起大火看到老百姓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决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个伟大的职业.最终,他成功地说服了父亲,留在了消防部队.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7,(7)
我和刘志信是邻居,他自1992年退休后就开始收藏奇石,我经常见他捣鼓石头,也不免受到熏陶。一天他邀请我去他的地下室看看,我一进屋,立刻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奇石所吸引。室内排列着几个石架,石架上摆满了奇石,每块奇石都有一个配合无间的石座。老刘站在架子前面,就好像部队首长在检阅士兵,他轻轻抚摸自己的藏品,脸上又浮现出父亲对儿女一样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张敏,于2000年1月10日不幸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然而,无论岁月多么久远,无论世间多么沧桑,父亲的音容笑貌在我的眼中永远清晰明亮,父亲的谆谆教诲永远沁我心田,父亲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儿孙立业做人的宝贵遗产。父亲的眼泪从我记事起,我只知父亲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在悼念毛主席的追悼大会上。还有一次是父亲去部队看我,回来后掉了眼泪。那时候,我所在的部队施工烧窑背砖坯,我拼命干活锻炼自己,生了病也不去看,饿得吃9个窝头都不知道饱,从驻地走到砖场2公里路竟将军服湿透。父亲来看我时,指导员田财英同志把我从砖窑里叫出来…  相似文献   

6.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让我回去一趟。对父亲,我是淡漠的,他从部队转业后,安置在外地的一家工厂,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苦的,累的,一直都是母亲。我辗转赶到家的时候,窗外  相似文献   

7.
我出生在无锡农村,父亲是个农民,但他读过私塾,思想进步,深明大义。在旧社会,他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资助过中共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热心为村民服务,当了多年生产队长,使生产队成为全大队的先进生产队。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江苏水利学院中专部,但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困难,1962年学校被迫停办,我回家务农。1964年年底,部队到我家乡招募新兵。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开三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许多,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车水马龙中,从早一直到晚,仅靠着一辆三轮车来维持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着,但在人们眼中开三轮车的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一些人的鄙视。然而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自悲,而是把他希望和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  相似文献   

9.
我没有见过父亲,却在65年后到了父亲生前所在的部队,平生第一次感到别样的温暖。我是一名退休教师,祖籍山西省临县安业乡任家沟村。1 947年我6岁那年,我的父亲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的教导员,不幸在指挥陕西蟠龙战役中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10.
高小宝 《社区》2013,(11):31-31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两个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个人是我家的亲戚,是位木匠,在我们那一带名气很响。有一年,我家要做一些家具。把他请了来。父母对他特别尊敬。我颇不以为然地问父亲为什么要那么周到.父亲说:“我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本事!”就因为父亲这句话.我暗暗对他多了关注。随着他完工成型的家具越来越多。我开始对他的手艺佩服起来。  相似文献   

11.
想起他     
《北方人》2006,(12)
父亲离开我已十五年了,有些东西渐渐模糊远去,有些东西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明晰。父亲是湖南人,是个插队知青。记忆中,父亲一年中在家的时间很少,即使在家,也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很害怕父亲,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外出回来,我不是像一般的孩子见了爸爸欣喜地奔上去,而是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他,直到他掏出带给我的水果或者点心,我才战战兢兢地走到他身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又跑开了。  相似文献   

12.
党员父亲     
父亲是1969年在部队入党的。父亲退伍后,在地方民政局的一个下属单位上班。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常加班不计报酬。一年的工作下来,最让父亲欣慰的是——荣获“优秀党员”的称号。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有时也看不起父亲年  相似文献   

13.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14.
从记事开始,我就被父母要求保守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我的父亲是成龙!父亲有他的事业和影迷,我和母亲都成为生活在他背影里的亲人。他基本上一年只到洛杉矶和我们见上两个礼拜,而且从没带我出去玩。  相似文献   

15.
老家只剩下老父亲和那幢老屋了。我知道,孤独会使老年人加快衰老,何况父亲还多病,我好说歹说,父亲才同意进城来住。可没几天,我就发现父亲的气色越来越坏,在我那狭窄的房间里,他整日焦躁不安。一天,我中午下班回家,却发现父亲不在,四处找寻不着。黄昏时,父亲突然回来了,脸上有了些喜色,他说他沿着一条街一直走下去,终于走到了有田野的地方,他在田里与当地的菜农拉了很久的家常。父亲喘着气,唠唠叨叨数落城里的不是,说成天呆在家里守着个电视机像个哑巴,谈城里人很冷淡,对门对户不说话……几天后,我终于挽留不住,父亲又回乡下去了。  相似文献   

16.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一代人对祖籍已十分淡漠,那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我出生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桂林;生长在中国苦难最深、文化积淀最厚的城市——南京。“我是南京人! ” 我是南京人,血管里奔流着南京人的热血,也奔流着南京的屈辱、南京的抗争、南京的骄傲。 我父亲曾是个抗日的热血青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是南京国民党守城部队71军87师师部副官。从淞沪抗战到南京突围死里逃生的故事,几乎成了我们儿时的教科书。故事的结尾父亲总是表情痛苦地长叹一声:“这一仗打得真窝囊,眼睁睁把一座南京城几十万同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故乡是安徽无为县,家在县城里。我的父亲吕惠生1926年从北平国立农业大学毕业后,同乡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共产党地下组织取得了联系,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新四军江北游击队初创时,武器和给养十分困难,他四处奔走,运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为部队筹集了大批粮饷和弹药,让国民党反动派十分仇视,1939年冬,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图谋杀害他。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心愿     
正父亲徐宝权生于1925年,卒于1998年,享年73岁。从小就听奶奶说,父亲上学时成绩很好,并考上了大学,但那时正是战争年代,兵慌马乱的,爷爷奶奶不放心他一个人出去,父亲是个孝子,就放弃了去省城读大学的机会。1949年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工作,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1980年夏天,十七岁的我高中毕业。当时全国已恢复了中断十几年的高考,父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以圆他未能完成的"大学梦"。但由于我成长的年月正是"四人帮"横行之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3,(8)
——"那时,杨宇霆就抓住了我,我就外出带兵打仗,他就在里面辅助我父亲。"——"我把军情告诉了他们,假如敌人今晚上攻破这儿,那我们就完蛋了,整个地完蛋了!"——"奉军所有的部队都被打垮了,就我指挥的部队没有被打败。"第一次直奉战争,分东路军和西路军。西路军是整个地垮了;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