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口65.8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42.85万人.2015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9.51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2亿元,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1.38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558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相似文献   

3.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4.
武胜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劳动力中妇女劳动力占到总数的40%以上,而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女性占的比例更大。经调查,全县农村女性劳动力共有16.58万人。由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女性富余劳动力除部分自发外出务工外,依托县劳务办统筹、职业培训机构直接输出和各乡镇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合计34批3108人。  相似文献   

5.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10):F0003-F0003
近年来。安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即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劳动力输出转移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通江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劳务基地县。2006年全县农村劳动力34万人,劳务储量达20万个,年均转移劳动力保持在18万人左右。近年来,通江县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苍溪县幅圆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78个村,71个社区,全县人口78万,其中农村劳动者35万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劳务经济成为苍溪县的支柱产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达29万余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凸显.近年来,针对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现状,苍溪县不断探索新的就业方式,着力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05年遂宁市劳务输出达81.35万人.创劳务收入42.68亿元;长期在遂宁境内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48万人,其中建筑业行业14万人,社会服务业10万人.制造业6万余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4万人,其他行业10万余人。农村劳动力分布到了各个行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内江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计划全年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1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8亿元,农民工品牌培训1550人,农民工在岗培训9500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1.4万人。为此,该市要求各部门要强化技  相似文献   

10.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扬州市现有农业人口322万,农村劳动力167万。近年来,扬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走出田头,走进城市,走向海外。2001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4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523.8元;2002年农村劳务输出55.2万人,新增5.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19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619.4元,增加的229元中,劳务收入增加95.6元,占增加额的41.7%。目前,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致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新兴的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13.
资中县去年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26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劳务输出已成为资中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观念转变、提高素质、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10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6亩,是一个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劳务大县。今年4月以来,射洪县就业部门对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情况等进行了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已实名登记入库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7.47万人,其中,外出务工30.93万人,占82.54%;自主创业5188人,占1.38%;在家务农6.02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金堂县曾是全国“打工第一县”,高峰期每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17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0亿元。随着县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金堂县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思路,加快推动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提升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吉林省驻外劳务机构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严峻的就业大环境,2009年,吉林省将确保33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00元。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输出农村劳动力328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17.
青川县是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万人。近年来,青川县坚持"要富余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理念,确立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工作目标,拓展输出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深化维权服务,劳务开发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县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8.
南充市嘉陵区近年来把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收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到2005年底,已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9.1亿元,人均达144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引导能人302名,带资0.75亿元,回区创办企业257个。年创税19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嘉陵区因地制宜,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促富民强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大英县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大英县劳动保障局按照“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培训带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2007年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50人.培训农民工2.1万人,品牌工程培训2960人,获证人数1.55万人.年劳务收入9.35亿元,全县人均劳务增收202元,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和支柱产业,并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