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党政分开,这是政治体制的关键。只有实行党政分开,才能改善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统一。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在本质上是协调一致的,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它们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政治上的表现。两者间出现的某些不协调现象不是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本质,是我们党已经和正在正确地调整和克服它,从而形成协调的相互关系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该具有高度民主、法制完备、结构合理、共同领导、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等特征,其中有领导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党政分开,这样,既抓住了现行体制弊端的主要症结,又为整个改革工作以下几个环节顺利过渡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可以迅速见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新杰 《学术交流》2012,(Z1):19-20
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因此,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6.
张帆 《社科纵横》2005,20(4):45-46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是政治观念与政治的合理性及合法性的表现,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民主政治必须是一种法治化的有限民主,党的领导就是在法治化体系内依法执政,而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执政,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从而在合法性视野里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8.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的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也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下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7):5-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重要的队伍和力量,要将其凝聚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保证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行的正  相似文献   

10.
从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看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对建国以来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作了阶段性划分和特征分析。认为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寓党于政”、“以党代政”、“党政分开”、“以党统政”四个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表明 ,中国党政关系的变革过程 ,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变革过程 ,而这种变革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落实与实际运做的性质。这种变革过程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党政关系的阶段性变革还表明 ,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并不是以某种抽象的价值目标为动因的 ,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依据党的执政经验或教训和应对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对策性选择。尤其是邓小平力主推行“党政分开”和江泽民 1 989年 6月主持党的工作以来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具有转型性质的发展 ,中国的党政关系和政治体制进入了一个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任水才 《社科纵横》2008,23(9):13-15
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是我们党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以超人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坚决反对"以党治国"、"以党代政"、"以党代法"的观念和做法,身体力行地倡导党政分开、依法执政等重要原则.充分体现出邓小平在其党政关系思想中的人民性、务实性、深刻性、创新性等重要特点.不仅为当时理顺党政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进一步构建和谐党政关系新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理论层面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践层面或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党的十七大明确解答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什么路的问题,并作了具体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继续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党对国家生活的正确而有效地领导,坚持党政分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畏前途,关系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正确有效地实现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任何摆脱党的领导的倾向,都是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的,都必须坚决加以纠正。但是,党的领导的含义是什么呢?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实现自己正确有效的领导呢?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肯定党的领导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对历史经验的认真研究,我们党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党的领导主要  相似文献   

14.
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规范化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推进多党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完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是实现多党合作的关键;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则是发挥多党合作制度优势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张顺喜 《探求》2003,(5):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必须还权于民,将人民当家做主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关注宪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的条件下,不少地方企业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并把它初步概括为: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厂长全面负责,党政工团密切配合,以行政干部为主体,专职政工干部为骨干,党团员、积极分子为基础,形成党政结合、干群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的转变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它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阐明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时,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说得很中肯,很准确。怎样理解职能分开?看看苏联十月革命后七十年来的历史,再看看今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党政关系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建树与升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保障。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民主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主制度的创制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民主的现状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乡土化特征,有较完整的结构与多样化的模式;农村民主在其发展中受到宗族关系的影响;乡村公共权力与党的领导对农村民主建设有重要作用,联产承包制与农村商品经济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待民主,农民与乡镇干部的心态存在着微妙的差别。就其整体状况而言,农村民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性。应该提高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设立乡人大常务小组和乡镇民主建设征集站、加强党的领导,从而推动农村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王碧华 《探求》2000,(2):40-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目标确定以后,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有效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提炼,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立足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在人类历史上,政治发展的方式千姿百态,从来没有一成不变、适合于所有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