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0年2月鲁迅参加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从此,鲁迅公开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反对国民党反动派,这在鲁迅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以号召被压迫民众争取自由为宗旨”。该盟组织部主任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现在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残酷的压迫之下,尤其是在帝国主义间争夺市场的最后挣扎所反映的军阀混战、白色恐怖加深的时候,一般民众,感受不自由的痛苦,与日俱增,争取自由已成为迫不及待的需要”,因此不能不奋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国民党,尤其是反军阀战争,为争取一切失去的自由的奋斗”。另一篇文章指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才能获得,所以争自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不废江河万古流——对颠覆鲁迅者的颠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秉持公心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反思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学术工程。然而 ,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潮影响下 ,近来一些作家和批评家撰文情绪化地颠覆鲁迅。能对鲁迅说三道四、评头品足虽然是一种学术自由的表现 ,但学术自由是既有颠覆鲁迅者的自由 ,也有颠覆颠覆鲁迅者的自由。学术自由的土壤应该生长出枝繁叶茂的文化果实而不应该只是堆积文化垃圾。应该承认 ,鲁迅洞见中国文化、历史与社会的深度及其自由主体之存在的深度是 2 0世纪其他作家和当今那些以颠覆鲁迅为快意的作家们所不及的 ,因此 ,对于 2 1世纪中国文学而言 ,重要的不是怎样颠覆鲁迅 ,而是更深入地学习鲁迅并争取超越鲁迅  相似文献   

3.
本文质疑鲁迅思想与近现代人类“民主———自由”文化有着逻辑矛盾的观点,力图探寻鲁迅思想内在的、统一的逻辑构架。在社会历史观的角度上,青年鲁迅已经越过人类文化演进的表象而直取其背后的生命自由意志与“自由—独立”精神;作为一个决意投身文艺的人,鲁迅重视人的精神觉醒、精神创造力量的思路是一种回归其生命本根的思路;而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史而言,鲁迅瞩目人之自由意志、“自由—独立”精神的觉醒的思路关注的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远远没有得到正视的重大问题,看取的是一个民族不断通向新的历史文化进程,包括通向“自由———民主”文化历程的生命本根。  相似文献   

4.
彭小燕 《东岳论丛》2006,27(5):109-113
物质生存匮乏与“平等—自由”意识缺失的生存现实迫使回国之后的鲁迅重构自己的思想。留日时期的鲁迅集中关注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创造问题,回国之后,眼见他人以及自身的物质生存困境,鲁迅意识到了物质生存问题在中国现实中的重要性。而国民身心中充斥的等级观念、主奴意识也迫使鲁迅重新调整他对19世纪人类“民主—自由”文化的态度。留日时期的鲁迅并不认为19世纪人类的“民主—自由”文化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范本,他认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必然有新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人类生生不息的自由创造意志。而归国之后,眼见蒙昧、守旧的国民精神现状与社会文化氛围,鲁迅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长对于中国现实的重要性,意识到了“民主—自由”文化的生命基石—国民精神中的“平等—自由”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7,1(2):93-96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鲁迅“立人”思想的文化内涵黄健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思想家的鲁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有关人的自由与解放,特别是有关人的精神自由与解放的思想主张。置身于20世纪初中国社会所爆发的中西文化冲突的前沿,鲁迅敏锐地感到,近代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3,1(6):72-77
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一个尊孔复辟的中外反动文化大同盟.以传教士李佳白、李提摩太、殖民主义者庄士敦等为代表的"中国通"纷纷来华"讲学"、"访问",发表了他们的尊孔观,呼应中国的尊孔逆流.虽然,西方"中国通"的尊孔观不同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旧文化的尊孔观,但是,他们对于中国旧文化借尊孔复辟,抵制、阻碍新文化运动乃至民主主义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异的文学现象。鲁迅杂文作为鲁迅学中一个重要课题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鲁迅研究者攻伐钻研的重心之一。本文仅就以下相互关联的两方面作若干探究:一是关于鲁迅杂文的渊源问题,一是关于鲁迅在拓展中国现代杂文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所试图说明的是,中国现代杂文运动如何在鲁迅的耕耘莳刈下,才绽放得“红华绛采,炤烈泉石”,汇成一片无垠而炽烈的榴火的呢?  相似文献   

9.
当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自然地会想起鲁迅。“五四”运动和鲁迅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列宁说过:“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伟大的“五四”运动造就了伟大的鲁迅;而鲁迅也在“五四”运动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五四”为标志,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同样,鲁迅也从辛亥革命时的“精神界之战士”,进而成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的文化革命的英  相似文献   

10.
鲁迅精神的内核是他的自由精神 ,从文化心理方面看 ,鲁迅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无所顾忌的个性自由和奋然前行的自由意志。这是鲁迅区别于他人的自由精神——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对西方营养的大量吸收。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思想个性根植于其青年时代的思想选择。在普遍崇尚物质、制度的时代氛围中,青年鲁迅选择了生命主义———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意志成为鲁迅的思想轴心,是鲁迅一生求索、反抗、战斗的精神动力,铸就了他思想巨人的风采。同时,也造成了专断、霸道的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2.
青年鲁迅吸收了尼采等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和恶魔浪漫主义的生命自由精神,形成了以自由意志为核心的生命主义思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将个体生命自由作为绝对价值;二、高扬个体生命的内在主观体验;三、强调个体生命的流动性与扩张性。鲁迅对民主制度、物质文明的批评,对科学理性的理解和反省,都基于这种生命自由意志。鲁迅的生命自由意志一方面是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理性思想在实践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以俄苏"同路人"文学和上海左翼文艺运动为背景,瞿秋白对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作了深刻的阐述。鲁迅去世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背景上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瞿秋白和毛泽东对鲁迅的崇高地位所作的结论代表了鲁迅思想研究的不同阶段。梳理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向"圣人"的历史移位与归位,并重新思考"同路人"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将丰富和充实"鲁迅本体"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一"网"打尽天下的今天,鲁迅因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划时代的贡献而在互联网这一最具活力与自由的媒体上占有重要地位。互联网对传播研究鲁迅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家知名中文网站在2001年和2006年出现的"纪念鲁迅专辑",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民间对鲁迅的关注、热爱和对鲁迅认知的多元化,并反映出鲁迅在当代中文网络中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伟大旗帜下,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出现了众多的杂文作家,斑斓的杂文作品中国现代杂文运动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十分重要的一翼。而在这个群体运动中,冯雪峰同志有过不可抹杀的功绩,主要体现在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本文拟就雪峰在杂文理论方面的贡献,作一点初步的评述。杂文,首先是鲁迅大力倡导并创作示范的;而雪峰对杂文运动的贡献首先也就是跟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25日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诞辰110周年。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为纪念鲁迅及其对中国新文化革命运动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本刊特选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副研究员、鲁迅研究专家卢济恩(卢今)先生的新作《忧愤深广的问题小说——鲁迅<阿 Q 正传>探索》一文,以表悼念,  相似文献   

17.
赵歌东 《文史哲》2012,(1):140-154
"同路人"是1920年代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主要作家群体,这一群体在俄国文学向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列宁、高尔基都是"同路人"的支持者。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中,鲁迅、瞿秋白将革命的"同路人"作家看作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同盟军和后备军,他们对俄苏革命"同路人"作家和作品的评价与译介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鲁迅对"同路人"的认同和评价基于其自身的革命历史经验,他不仅肯定"同路人"的文学观点和革命立场,而且自觉地在左翼文艺运动中采取了"同路人"的姿态。瞿秋白结合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理论对"同路人"向革命的"同盟军"的转变作了历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鲁迅的"同路人"姿态给予了肯定的历史定位。冯雪峰也曾经肯定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历史姿态,他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度引导晚年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转向革命的"同盟军"。由于苏联1930年前后的政治斗争对"同路人"作家存在偏见和敌视,致使"同路人"创作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转型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长期被遮蔽,鲁迅、瞿秋白与苏联"同路人"文学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鲁迅研究者坚持斯大林时代对"同路人"作家的偏见,不承认"同路人"作家的革命意义和特定历史价值,因此也无法理解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鲁迅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同路人"姿态,对于理解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起源及其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对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源流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年代末期,创造社、太阳社在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过程中对鲁迅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创造社、 太阳社的主张是一种历史主义的历史规划,鲁迅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鲁迅的革命理念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 向历史实践的扩展、转化。鲁迅以强烈的自由意志质疑创造社、太阳社的历史规划,同时也尖锐地批判他们危险的 思想弱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代宗师,而且还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鲁迅笔下塑造了许多儿童形象,如天真、快乐、渴望自由的儿童形象、麻木的小看客的儿童形象、苦难的儿童形象。这些多面性的形象皆令人难忘。在这些儿童形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心怀世界,心怀天下,心怀儿童的鲁迅。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鲁迅内心对儿童深沉的爱,对儿童生活的关心,走入他的内心深处我们仿佛可以听到他为民族振兴而高声呐喊,为解放儿童而高声歌唱,为"救救孩子"而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20.
王吉鹏 《殷都学刊》2010,31(3):44-46
鲁迅曾经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精神是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被称之为民族魂。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变换,人们对于鲁迅精神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出现了杂音,那么鲁迅精神是不是过时了?鲁迅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到底还有没有作用?价值多大?本专栏以"鲁迅精神与现代社会"为讨论专题,目的是唤醒人们重新认识鲁迅及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