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如果让你记下一天的支出,这也许算不上什么难事,如果每天、每月、每年将所有的支出一分不差地都记录下来,你的体会也许就是一个字“烦”。但在我区,每个街道都有这样一些居民,他们承担着每天为区统计局记账的任务。前不久,有许多老记账户被迫“下了岗”,但是在换户座谈会上,他们的一番心里话,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60多岁的大妈心直口快地说:我们全家对记账工作可认真啦。开始我们并不了解统计工作,在居委会同志的引领下,调查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耐心说服。经过培训、辅导,我不仅学会了记账…  相似文献   

2.
光头主义     
【正】从对光头的恐惧到对光头的依赖我经历过漫长的一段时间。初中时期正值所有男生都喜欢长发飘飘的年代,我也不例外。再加上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更让我在以后的近20年时间里对光头持有排斥心理。那次偶然事件是这样发生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刚刚踏进大学校园,成为统计人时,逢人相问,你学什么专业时,我就说“统计”。然后,那人就会说“好专业,跟会计差不多吧!”我赶紧说“是的是的”,别人不理解、感觉陌生,自己也就顺水推舟,这类似的尴尬极有可能是许多统计人曾有的遭遇。这实在是统计的一大悲哀,可现实情况是,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有意无意地接触着统计,运用着统计,因此,对统计不该陌生并不是一牵强的说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每位女性朋友都有买打折商品的经历,在平日里也还会时不时的凑在一起大谈购买经历,交换购买经验,言不由衷的津津乐…  相似文献   

4.
【正】2000年,我们1983年这一年龄段的球员开始接受国家队的选拔。然而,第一批选拔名单里并没有我。现在想来,这太好理解了。因为我从小给国家队教练留下的印象就不是特别好——很调皮、很自我、不好管、不太听话。所以,很多教练根本就不喜欢我。对于这样的局面,我并没有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作完一张统计表的时候,我就像农民在田野里看到金黄的麦穗那样愉快,像炼铜工人看见马丁炉炼出的铜水那样兴奋,像美术家作完一幅美丽的巨书那样欢欣!我不能不这样高兴!因为那些整整齐齐的数字,并不是一些简单的阿拉伯字,而是充分显示着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的数字.拿大家都看过的国  相似文献   

6.
<正>十多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站的人群中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战友。他和我是一个连却不一个班的,他和我一样都属于不爱说话的人,所以我们当兵期间的交流不多——电视剧里的士兵一到休息时间总是打打闹闹的,事实上并不是那样的,休息时间有休息时间的事要干,实在没有事情,到别的连串串老乡才是最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一直都没弄清青春在人生旅程中应该是从几岁持续到几岁,不过想想自己从二十多岁干统计到现在,用这么个题目应该不算是矫情和张扬。十年弹指间,参加工作以来的许多情节仍然历历在目,但毕竟已过了十年,在走过3600多个日夜后,当年的秘密也就不必再作为秘密珍藏了。我最大的秘密就是——我是混进统计队伍的。这样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其中确实存在着一点小小的“技巧”。上大学的时候念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工业统计、农业统计等念了一大堆,但我对统计的认识并不比没学过这门课的人深刻多少,只知道统计应该…  相似文献   

8.
一生一会     
【正】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生起很深的珍惜。因为一生里能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一生只有这一次相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  相似文献   

9.
父母爱情     
拍完《四个春天》后,很多次映后交流里,都有观众问到同一个问题: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有哪些记忆深刻的细节?每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停顿片刻,因为这样的记忆太多了,需要选择,我每次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有些片段最终并未放入成片,但在生活里它们仍然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数据修订方面国际公认的一套好的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修订政策”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不同的数据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数据修订的具体内容也不一样。2003年1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有关GDP核算和数据修订的决定,正好面临着如何进行数据修订的问题,并且在修订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恰逢其时。只要谈到数据修订,一些人总是认为数据修订意味着以前公布的数据有错误。我们的任务是向他们做解释,告诉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数据出现了错误,其中还存在着许多原因。我向大家介绍一个经历…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期望拥有一个舞台,我们期望着它足够大、足够光鲜、足够让自己有面子。是的,曾经的我也一度这样认为,我有学历、有理想、有抱负,我认为只有北京这个舞台才拥有适合我的灯光,我不能理解父母把我从那个代表着全国中心的舞台揪回来,不理解把我从都市白领女青年这个光鲜的身份变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统计人。我埋怨过、抗争过,但却在埋怨和抗争的过程中找到了"舞台"的真谛—"舞台处处有,灯光好坏不重要,  相似文献   

12.
亲人的样子     
我有时有这样--种奇怪的感受,就是大脑中如电线短路,瞬间陷入了记忆的黑暗。在这种短暂的黑暗中,我甚至记不起一些至爱亲人的面容来了。或许是因为我们也有这样一种心理,总觉得我们的亲人,放心地在那儿,当这个世界的其他人放弃了我们,最后还有亲人筑造的堡垒,在为我们做着顽强忠实的抵挡。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个性格古怪的人宣称他永远也不会用微信,理由是怕朋友圈里那些莫名其妙的人。我不知道这样的决绝者有多少,只知道有些人会时不时清理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才子大叔前些日子以"我不是你们好友"的方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要"清理门户"的意愿,原则是"不认识的人不加,见过一面只是工作关系的不加……想不起来是谁的删掉,昵称搞一堆花...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慈善     
【正】慈善和给某某基金、某某协会捐款不是画等号的。在我小时候,我们家和大部分邻居都接受过政府和公众各种各样的慈善捐助,我们看到了这些捐助是多么粗心大意和不平等,因为有的人确实是需要捐助。而有的人根本不那么需要。和我一起长大的在马萨诸塞州布罗克顿市的邻居们一直都很慷慨,但与捐款无  相似文献   

15.
信任     
一位公司女清洁工提出辞职:“你们对我根本不信任。”经理回答:“你可别这样说。我甚至连保险箱的钥匙都随意放在办公室里。”女清洁工:“这倒不假,可没一把钥匙同保险箱能相配。”信任  相似文献   

16.
【正】我自磨豆浆,每逢磨好煮沸,我与我的大孙子就大喊大叫"喝豆浆啦"!叫着所有的院落里的人一起喝,一边喝一边感觉到营养与精力正随着豆浆进入口腹,进入血脉,进入肌肉与骨骼。我排队买炸油饼,并趁机与诸邻里寒暄。我每天都要找机会在东四三条的自由市场来回走那么几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五一年起,我一直在国家统计机关工作.三年来,完成党和国家所交给我们的统计工作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我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过程.现在把我在实际工作中钻研业务的几点体会写在下面,和大家研究.(一)安心工作是钻研业务的前提.任何一件工作,只要是党和国家所需要的,都是重要的.在我们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的统计工作更是如此.可是有些同志不了解这一点,因而不安心工作,成天考虑的,不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怎样才能把自己调走.像这样的同志,在工作中必然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当然更谈不到钻研业务了.  相似文献   

18.
这一期,我跟您聊聊投稿的技巧。从文学的角度说,诗词讲究韵律,小说注重情节,我们这里所说的技巧,无论如何也上升不到这个高度,充其量不过是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不是成规,不是原则,起到的作用,可能仅仅是让一些作者、特别是一些基层作者,在投稿时少走一些弯路而已,当然了,也不排除投其编辑的所好,都是自己人,我实话实说。 承蒙读者的厚爱,现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稿件。一般说来,编辑是先目测一番,首先剔除那些红头文件式的稿件。以这种方式投稿,说轻了是图于省事儿,说重了,就是应付,撞着了算,撞不着…  相似文献   

19.
这样的主题也可以写一篇文章,难不成是我为了凑字数在灌水吗?当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有些观念我们从小就学到了,之后也经常听到用到,于是习以为常,像"平均"就属于这一类;可是它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讯息,可能很多人都从来没有好好想过.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南京──谨以此文纪念南京解放45周年斯童这是我足迹所到过的,最深厚温馨的城市。所有不同的城市都以各自不同的风姿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苏州的大街小巷摆满了桥,桥下流淌着不十分清也不非常浊的水,加上古雅的园林,奏出一曲小家碧玉的缠绵古韵。北京太大,过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