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沿革及其民族性内涵出发,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十个方面,即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骂实宽厚;勇毅力行。传统迈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一是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由统治者提倡的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那些虽未在理论上体现,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者更自觉,后者比前者更纯朴。传统德目是阶级性与民族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那些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内涵、体现时代精神的德目,便构成美德,它们在价值的意义上构成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现代中国迈德文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大力弘扬我们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是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浩若烟海.大致地来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可以粗略地概括、梳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热爱祖国,不屈不挠反对外敌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感受最深,最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就深深地眷恋、热爱和卫护着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每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关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能使我们大学生懂得修身、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传统美德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形态以及文化源流 ,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远意义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弘扬传统美德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弘扬传统美德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一)弘扬传统美德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始终保持弘扬传统美德的正确政治方向。在选择和确定传统美德的内容时,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标准,如果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应坚决予以拒斥。  相似文献   

6.
由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成都日报社评论部、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于2001年12月5日在四川省社科院召开,来自省市理论、教育、文化、新闻界的专家学者约80人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养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论研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云南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很注重发展道德文化,讲究道德自觉和自律,使古代中国以文明礼义之邦闻名于世。今天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克服各种腐朽思想影响,抵制腐败现象的滋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们在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努力中,再造精神优势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宏伟工程。<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祝,对道德建…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民族的求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意义上,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求真精神、求善精神和求美精神。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自然包括着弘扬中华民族上述三个方面的精神。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这三个方面的精神传统是很不相同的。譬如,中国社会历来以伦理本位和以道德代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美德的界定首先,就传统美德与文化传统的关系而言,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发展曾经产生过和正在产生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一位日本学者专门撰写了《中国文明与世界》一书.他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把中国文化同世界文化做了详细的比较,客观地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1)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如埃及、波斯和罗马等,都未得到真正的独立和发展,甚至相继走向了消亡,唯有中国从未被征服过,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发展.(2)中国文化在亚洲占有中心的地位.可以说,日本和朝鲜的文化是中国的卫星文化,越南文化也是中国的卫星文化.(3)中国文化同欧洲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具有文雅和稳定的特点,欧洲文化则具有冲动和不安定的因素.如果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能够得到交融,人类将会避免战争的灾难,未来世界的和平与发  相似文献   

11.
论世纪之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将是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崛起和腾飞这一近现代历史主题的新世纪,是决定中国历史之命运的极为关键的又一百年。在这新世纪到来之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它就是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  相似文献   

12.
孝的问题,近两三年来在社会上引起了愈来愈多的人的关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向人们提出的新课题。在风雨骤,云水怒,运动不已的年月里,个人的不幸和苦恼多来自社会,家庭矛盾处于次要地位。现在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物阜民康,人人心情舒畅。但有的人回头一看,“后院”起火了,家庭问题突出了。如儿女不服管教,无休无止的要索;婆媳间没完没了的争吵,等等。一种摆不掉、口难开、没处诉的家庭烦恼在折磨着一些长者。一幕幕家庭悲剧发生了。“病重才觉孝子少,年暮方悔教子迟”,人们才开始领悟到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不可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3.
弘扬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庹立声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繁荣,为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大有所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指针。  相似文献   

15.
独具匠心不同凡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评介张秉尧由张文玉等同志主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一书(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弘扬、研...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 ,历经五千年的传承、充实与发展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在“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定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这个总任务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 ,为我国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文化建设提出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战略任务,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炼,这一重要战略任务的提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科学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在党的历史文献中也是第一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十六大报告的这一重要思想和论述,对于我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搞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祝力维  王英 《理论界》2004,(6):199-200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丰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观.现今国家提出了弘扬现代民族精神,并重视武术的学习与推广,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武术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武德,民族精神在武德教育中得到弘扬.作为当代青年来说,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来实现爱国主义的美好主张,做到保障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是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道德的根本特征和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燕赵文化的剖析与提炼,本文尝试性地探究了燕赵传统美德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阐述了弘扬燕赵传统美德对“和谐河北”构建的促进作用以及要紧紧围绕“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途径,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弘扬燕赵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