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独特的"气韵观"中,"气"论占据了古代社会全部意识领域,影响着中国舞蹈乃至东亚舞蹈艺术表现风格的形式及体系的建立;"韵"的审美价值的确立对舞蹈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构成了舞蹈艺术之理念"气韵观".朝鲜(韩国)舞蹈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中国道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凸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朝鲜族是一个深受外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其舞蹈风格必然带有外来文化的印迹。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语汇和思想内涵,需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族”在环境变化之后,民族认同感亦会发生相应转变。这种重构过程,作为适应韩国社会的结果,通常在“朝鲜族集体主义”“追求平等权”“工具化倾向”等三个行为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强化国家认同是逐步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推理上要想描述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美学现象,必须基于其自身的特点,概括出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主要的美学范畴。以下分别对形、神,气、韵,象、意,情、境,妙、味,雅、俗,轻、重,合、和,技、法等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美学的主要范畴予以论述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在美学追求上主张“阴阳相合、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如影随形”的内在意蕴和人本精神,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气韵”范畴考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 ,以往对中国美学范畴“气韵”的诠释 ,大多陷入了以精神性的“风韵”解气韵之韵、以“文气”解气韵之气、将气韵的哲学基础定位于玄学的误区。实际上 ,“气韵”源于“气运” ,是气运从哲学到文艺审美的延伸。易学中的阴阳气化宇宙论是其哲学基础 ,气韵就是艺术作品中气之运化节奏和谐的显现。“气韵”与“传神”相比 ,有神明之美与神动之美、虚静与感应、超迈与力遒的差异。在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位的“六法”中 ,有重神略形的“物感说”与推崇形似的“写物说”的对峙、共处。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孟姜女传说”通过来华朝鲜使臣的燕行记录得以在朝鲜广泛流传。朝鲜使臣吸收山海关姜女庙石碑的碑文内容与当地民间传闻,融入个人认知、情感和想象,在自身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影响下进行改写和再创造,使传说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燕行录’版”孟姜女故事。通过细致梳理和分析燕行录中的孟姜女相关记录,阐释其故事情节和人物构成的衍化变异特征与原因,能够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域外传播的独特魅力和规律,为当下中韩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所讲的“艺境”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家祥 《江淮论坛》2009,(3):154-159
宗白华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他所谓的“艺境”不仅是指艺术品所描绘的活泼玲珑的生活天地,更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宇宙的节奏和生命的律动,因而是意境与气韵的统一体。宗先生将意境明确区分为三境层,将气韵明确地与易道的阴阳相联系,是对学术史的重要贡献。对意境与气韵作一体化的描述之所以可能,在于宗先生兼备哲人与诗人的气质,醉心于澄怀观道,而气韵与意境正是艺术活动中作为字宙人生本根的道的体现。注目于玄境使艺境理论诗意浓郁,但在逻辑分析的确定性、清晰性和系统性诸方面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朝鲜作家安寿吉的作品中存在着对于“民族”的思考与认识,其相关作品中的“他者”(即“满洲人”和“日本人”)叙事认识既是构成作家在“满洲”时期的现实认识的基础,也是朝鲜人在“满洲”探索生活方向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9.
赵得贤是中国朝鲜族舞蹈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存亡时刻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用舞蹈艺术唤醒中华同胞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识。赵得贤的革命战争题材舞蹈创作观念是他在战争年代与侵略者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唤起人民保卫家国的精神表达,亦是他在和平年代传递民族情感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把气韵等同于“传神”的诠释,存在着三大误区:以“风韵”解气韵之“韵”;以“文气”解气韵之“气”;以为气韵的哲学基础在于玄,无视“无”与“气”的完全不调和。气韵源于“气运”,二者的通假既有音韵学的依据,又有文献可证。气韵即气运,乃气运从哲学到文艺审美中的延伸,是《易传》所崇尚的生命的运动的美学精神的抽取缩和。刘勰的“自然之道”,钟嵘的“气之动物”,与气韵有着共同的旨趣,是分别从文学、诗歌和绘画领域对文艺本体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舞蹈的仪式特征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仪式性特征是传统舞蹈最典型的特征,我们在当代传统舞教学中要充分揭示舞蹈仪式性特征,深化舞蹈欣赏课教学内涵;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仪式性舞蹈资源,丰富民间舞蹈编导课教学的内容;同时以传统舞蹈文化为基础,创作具有中华民族气韵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2.
1910年,朝鲜被日本强制“合并”沦为其殖民地,朝鲜爱国志士被迫来到中国东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独立运动.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他们肩负着直接投入中国革命和积极准备、努力促进朝鲜革命的“双重使命”,与东北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进行着长期的抗日武装斗争.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东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朝鲜抗日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两国史学界应该采用“一史两用、历史共享”的观点去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揭示声律音韵之美既是诗区别于经史典籍的文体特征 ,也是诗“以声动人” ,产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声调节奏源于内心情感的律动 ,二者必须协合和谐。由此标举“声情” ,并围绕“穆耳协心”这一准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气韵生动”在我国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提出的“六法论”中位居首位,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原则.气韵生动最先是作为一种人伦鉴识,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自然本身所具有的气势和韵味,即客体气韵;二是指画家的主观意识和精神,即主体气韵.这两种气韵是相互转化的.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照与贯想,将自然客体气韵化为个人的主体气韵;再通过绘画创作将个人主体气韵化为作品所表现出的客体气韵,从而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创作的最高原则,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判断绘画的审美境界的价值标准;追求气韵生动之美的境界,是中国画艺术悠久而又极富生命力的传统,而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作为人们表达情感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艺术精彩纷呈,民族舞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以来民间舞蹈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认为民族舞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民族舞蹈具有审美价值与现实价值,并分别阐述了审美价值主要包括情感美、韵律美和雕塑美,而现实价值则主要包括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和政治价值,最后对民族舞蹈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怕漏型”民间故事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流传非常广泛,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怕漏型”故事在朝鲜流传和演变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石少颖 《兰州学刊》2010,(7):215-220
仁祖上台后,一改光海君“两端外交”路线,重竖“对明义理论”的大旗。“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给朝鲜带来了空前灾难,也使朝鲜陷入了“名分外交”的困境。从对“缓祸论”的指责到围绕“斥和误国”的争议,朝鲜内部在“斥和”与“主和”问题上进行了长期争论。斥和派与主和派彼此对立,但其政治目标并无本质分歧。在内忧外患面前,朝鲜高举的“对明义理论”更强烈地内化为“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通过这场论争,朝鲜进一步肯定了朱子学“名分论”、“义理论”在朝鲜社会历史观和道德观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为朝鲜战后尽快恢复统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同时,这场论争也使朝鲜统治者在反清问题上的态度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国画)有它独自的特点。这除它所使用的工具“柔毫”、宣纸、颜料和由它所决定的技法(骨法用笔)和水墨渗纸所产生的特殊趣味与西画的油料色彩在画布上所显现出来的特殊调子有所不同外,在绘画的总体要求上也是不同的。西画主张形状的切似、色彩的逼真、气势和客观对象的协调一致;而中国画则主讲“气韵生动”。这在中国历代论画之书每多论及。南齐谢赫在《画六法》中把“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法、画品的总的要求明确地提了出来。俞剑华在《国画研究》中说:“气韵乃画家之最高目的,最妙之结晶”,“为国画  相似文献   

19.
论汉语的“韵律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根据当代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提出汉语“韵律词”的概念及其在构词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讨论什么是韵律词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韵律词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复合词的影响和控制,提出汉语的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因此汉语复合词的“形式标记”就是该语言韵律系统中的“音步”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的“反弹琵琶”形象渊源的探寻研究,通过对敦煌莫高窟112窟“反弹琵琶”乐舞图像的解读,及敦煌壁画中琵琶功用的多元化发展得出:此种形象是舞伎反手持琵琶做出的舞蹈造型,琵琶在此是作为一种增添舞蹈魅力的舞蹈道具使用,并非“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