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极"独特的"气韵观"中,"气"论占据了古代社会全部意识领域,影响着中国舞蹈乃至东亚舞蹈艺术表现风格的形式及体系的建立;"韵"的审美价值的确立对舞蹈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构成了舞蹈艺术之理念"气韵观".朝鲜(韩国)舞蹈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中国道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民间舞蹈风格与朝鲜族民族文化渊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凸现着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朝鲜族是一个深受外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其舞蹈风格必然带有外来文化的印迹。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族舞蹈的语汇和思想内涵,需要深入了解朝鲜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扬”“抑”策略在汉语交际中的运用十分普遍,对这种交际策略的偏爱反映了汉族的民族文化内涵。“扬”“抑”策略是汉民族辩证思维方式的折光反映,是汉民族等级尊卑意识以及和谐价值观的折光反映,是汉民族新奇之美和一波三折之美审美观的折光反映,是汉民族乐观的民族性格的折光反映。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和而不同”,即多种独特的各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 展,构成一个有机的云南民族文化整体。其形成具有自然、历史、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文化特点在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铨的“民族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年代初,陈铨在重庆发表一系列文章,创办《民族文学》杂志,倡导“民族文学运动”。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陈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宣扬抗战救国的“民族意识”。陈铨的“民族文学运动”与1930年代国民党官方支持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有着实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海维清 《青海社会科学》2008,(3):114-117,195
农耕舞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性的)存在,不应该以某一个具体的舞蹈形式为其唯一性的发端和依托,这样的艺术学划分方式,其本身就存在偏颇与谬误。作为某种舞蹈文化的发端,它更应该以一种舞蹈美学的普遍性特征,映射于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之上的舞蹈现象之中。同时,"鼓"与"舞"的合演,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鼓舞"(舞蹈),我们应该以现代语境和凸现舞蹈艺术本体的学术立场来看待"乐"与"舞"的关系及划分。从种种观点来分析,"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之先河"的论断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宋代“日记”与“小说”在官私书目著录、作品命名、题材内容、文体形式、成书取材、相互影响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文类交叉联系。朝中重臣等官员记载在朝亲历朝政要事及生活交际的日记与小说性质相通,含有“闻见杂事”的“小说”成分,与专门载录朝中杂事的小说非常相近。使臣以及接伴、馆伴的官员出使辽、西夏、金、蒙古(元)载录行程的日记,记述日常琐事、奇风异俗等,也多被小说选本收录或小说取材。官员赴任、贬谪、入京、罢官等记述旅程见闻和文人士大夫游览山水、探亲访友等描述行游经历的日记,记述传闻故事、非常异物等,不少内容多具“小说”意味。部分小说编撰直接受到“日记”影响,或带有鲜明“日记”痕迹。  相似文献   

8.
来仪 《青海社会科学》2004,(4):90-95,100
清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在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中华民族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出了既趋同又分化、相伴相生的“多元一体化”现象 ,为近代以后中国各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在此过程中清朝政府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对于促进各民族的接近 ,最大程度地实现各民族政治与文化的一致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各民族在政治与文化上趋于一致性又为各民族的“多元一体”化构筑了基本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弘扬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0.
“青海”意象的生成体现出虚实并重的特色,青海地理位置的边远与民族战争的频繁是该意象形成的客观基础,古代作家的民族情感与国家观念则成为地理概念转化为艺术符号的内在动因。在漫长的岁月里,西部各民族之间的战和更替、对峙融合的形势变化,不仅造就了“青海”意象的书写历史,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作家的民族文化心理从焦虑到欣喜的历史嬗变。  相似文献   

11.
12.
洪波 《学术探索》2012,(7):133-135
降礼体现着一个民族或政权的文明程度。作为两征朝鲜的胜利者,皇太极决定了采用的降礼仪式。他把萨满信仰的"盟誓神判"同汉降礼文化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降礼文化特征,即按萨满信仰的"盟誓神判"来作"兄弟之盟";用汉降礼对"小中华"朝鲜作"君臣之盟"。当然,也反映出满族礼文化的欠缺。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是中朝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朝鲜频繁派出使臣进行朝贡外交,擅长文学描写的使者也意外地描写了中国皇帝的形象,其中就包括金昌业笔下的康熙皇帝。在朝鲜朝燕行使臣金昌业眼里,清朝皇帝康熙不再是别人眼中那个“面貌丑陋”“举止轻浮”“行为放纵”“进退失据”的荒诞形象,而是一位“神气清明”“朴素节俭”而且“文武兼备”“励精图治”的理想形象,即康熙形象成为了略趋理想化的君主形象。金昌业在作品中以一个异国作家对康熙的理解和想象,置换了一个缺席的社会总体想象,从而显示了他自己所向往的一个虚构的空间,表现出了褒奖或针砭康熙的某些观念。  相似文献   

14.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满洲"实施的百万"国策移民",妄图永久占据我国东北。实际,日伪的"满洲"移民基本就是"北满"移民。主要体现在,在"北满"计划圈地占其总用地的75%,实施掠地占其总数的70%以上,移民数占其总移民的60%强。另外,本文还重点讨论大量失地居民的出路状况。  相似文献   

15.
鲁涛  贺波彬摄影 《云梦学刊》2013,(5):I0003-I0003
2013年8月2日,“《古典与现代》之精神气韵高端研讨会”在南湖藏书楼举行。《古典与现代》主编、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国良在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是作者王珂所撰的《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系谱》这部著作第lO章的标题(该专著200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副教授。他198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生班,1989年4月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17.
“可行能力”是一个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经济学范畴。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可行能力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或者用日常语官说,就是实现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缺乏“可行能力”,难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西部民族地区的个人可行能力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利益表达、经济参与和社会机会,以此来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的个人可行能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皤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黑走马”舞蹈为例,对其追根溯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哈萨克族“黑走马”舞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进入现当代以来,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黑走马”这一传统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对促进这一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解析和定义"民族"术语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界长期以来热心关注和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而中国现代学术上频繁出现的"民族"术语根源于西方已成不刊之论.黄现璠教授运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对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以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民族语义学"这一重要新概念,对学界不乏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