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解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以1993年与自治区成立时的1955年相比,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12.10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增长30.3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3.72亿元,增长到616.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73亿元,增长到34.7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57年的12.51元,增加到780元。农牧业生产连续16年丰收。人均棉花、油料居全国第一位。工业也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不少产品已进入内地和国际市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闫婧 《社会科学》2023,(9):25-34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对民族国家的扬弃。通过对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其从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世界市场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民族国家在生产条件及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对建构世界市场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世界市场拓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市场如何助推传统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并展现了民族国家可以借助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建构并巩固国际分工秩序,进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可能性。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构想了世界市场超越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初步论证了非西方国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获得其国家及民族的独立,并利用世界市场实现其国家及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农牧民人均收入1986年为265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197元。全县1985年底有贫困户1929户、12498人,占农牧民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6.3%和18.9%。致贫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极差;二是人口增长过快;三是教育落后,人口素质差;四是生态平衡遭严重破坏。近年来通过积极扶贫,已使1376户、  相似文献   

4.
素有“津南门户”之称的静海具备着发展商业的优越条件。1978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为9608万元,1986年达24217万  相似文献   

5.
我区乡镇企业发展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经营方式由分散逐渐向集约型过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实现了连年跨越式发展,1995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222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占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587亿元的44.5%.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乡镇企业收入所占份额由1990年的53元增加到1995年的581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全区国有工业亏损严重,处于改革转轨的困境时期,乡镇企业的加速发展对于我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安定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低水平粗放型的发展,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条件偏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切实处理好六个关系,促进“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盟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总人口37,466人,其中牧业人口16,164人,由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等8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20,08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总面积17,819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面积的88.8%。牲畜总头数600,000余头(只),其中自留畜181,367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30%。1980年牧民人均收入289元,1981年为419元,1982年为466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牧民户已有32户。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现在已经有47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有900多万,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2%以上。各民族分布状况是大聚居、小杂居和小聚居、大杂居互相交错,有些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新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认识新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党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初,随着达延汗统一蒙古事业的完成,结束了元亡以来蒙古社会“百年内讧”的局面,蒙古高原的社会状况出现了重大转折,整个蒙古社会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土默特万户阿勒坦汗“雄长于蒙古”。他发展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经济,建立了与明朝的互市贸易;尤其是池促进了喇嘛教在蒙古民族中的传播,是蒙古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对阿勒坦汗时期蒙古民族皈依喇嘛教的历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目标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中国发展模式,是落后民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赶超先进民族,进而创造出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模式。它在实践中的初步形成,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渐进过程;它在内容上的基本确定,需实现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统一;而它在理论上有待实现的突破,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变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东盟国家(即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集团,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我国西南地区距离东盟国家较近,有着发展同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较优越区位条件,因此,努力发展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促进西南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全国物资流通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购销两难,库存过大,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企业拖欠款严重,资金周转困难,效益指标呈现赤字,出现了多年来第一次全行业亏损。湖北省金属材料总公司全体员工经过大半年的共同努力,终于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一定成绩,至10月底,公司实现销售4.34亿元,创利润507万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牧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始终与牧区土地制度变革相联系。牧区土地制度变革是通过变更牧区的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满足国家、集体、牧民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在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前提下实现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草原生态平衡。建国以来,牧区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基本上坚持了这样一条路径:在坚持牧区草畜平衡的基础上,落实牧民对草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调整牧区土地产权关系为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盟地处伟大祖国的北部边疆,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包括鄂温克,达翰尔、鄂伦春、回、满、朝鲜等二十五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人口二百二十多万。全盟共辖十一个旗、两个盟辖市,总面积二十六万平方公里,为内蒙占自治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二,盟内有全国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素称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有土质肥沃的嫩江平原(西岸),还有品类较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全盟有大小河流一百七十多条,总长度四千多公里;还有五百多个内陆湖泊,水源比较丰富,既可开发利用其水能,也可收灌溉舟楫之利。综观全貌,呼盟的确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大有可为的一个好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我区蒙古族作家敖德斯尔的儿童短篇小说《小冈苏赫》荣获三等奖。 《小冈苏赫》是敖德斯尔五十年代的作品。那时,新中国建立不久,作者在内蒙古草原飞速发展的崭新的社会环境里,在内蒙占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组织起来放牧的生活中,塑造了一个受着新生活、新思想的哺育,又具有蒙古民族剽悍气质和倔强性格的牧民儿童——小冈苏赫的形象,真实地、生动地表现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蒙古族儿童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意志。并且从小主人公所特有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中,真实地、生动地反映出内蒙古牧区的草原风光、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和人民的心理特征。作品产生的年代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四  相似文献   

15.
<正> 1992年以来,潍坊市潍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好成绩。1992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98215万元,比1991年增长28%;国民收入达到83485万元,比1991年增长27%;工农业总产值达272205万元,比1991年增长43%,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汉语方言(简称“内蒙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方话的觉要组成部分,一般习惯上称为东部方言和西部万言。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探讨内蒙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探求内蒙方言词汇内部的异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对内蒙人学习普通话,就是对普通话本身的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词义。构词和词源三个方面对内蒙方言进行探讨。一、内蒙古汉语方言的词义1、同义异形。主要指同一个概念,内蒙方言和普通话有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有全区通用的方言词的不同和部分盟市通行的地域词的不同。例如(例…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国有工业企业的基本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关内发达省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国有工业产值占50%以上,而新疆由于种种原因,变化不大。1993年新疆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的352.25亿元,占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36%;产品销售收入311.21亿元,占全区销售收入的86.16%;固定资产净值351.23亿元,占全区的93.0%;实现利税18.03亿元,占全区的82.18%;职工人数64.48万人,占全区的75.97%。因此,国有工业企业能否搞活、搞好,对全区工业生产发展及社会稳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达1092亿元,比1949年增长20倍。近十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一五”到“五五”计划2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6.6%的速度。广西的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到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440.7亿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71.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68.9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93倍和4.5倍。但是,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经济发展较慢,还有相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19.
我区有48个“老、少、边、山、穷”县,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4%;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6.3%。这些县都与“山”相联,因而习惯上统称为山区县,而突出的问题则是穷。田林县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5,633万元,人均302.69元,仅到全国人均水平的33.9%,为全区人均水平的62.2%,其中,工业总产值725万元,人均仅有38.95元,只到全国人均水平的6.5%,为全区人均水平的11.3%;地方财政收入193.88万元,总支出756.74万元,要国家财政补贴641.36万元,相当于  相似文献   

20.
康熙年间,旅蒙商人来到包头,与蒙古地区的牧民做买卖,形成一个特殊的行业——蒙古行。为了适应蒙古行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牲畜、皮毛贸易的牲畜行、皮毛行。以蒙古行为中心,在进购货物阶段,需要牲畜行、皮毛行为其垫付周转资金,办理业务税务;在输出货物阶段,牲畜行、皮毛行虽有不同的交易市场及销售渠道,但最终是为蒙古行说和买卖。三大行业在相互支援的基础上得以发展,成为包头经济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