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6,(4):43-50
在琼南地区黎族儿童较集中的城市中心幼儿园、城郊民办园及乡镇中心园的大班抽取黎族儿童,用儿童入学准备教师核查表测评其早期发展状况,显示,黎族儿童早期发展依乡镇、城郊和城市呈逐步提高趋势,城市中心文化圈内生活的黎族儿童的入学准备五大领域得分均显著高于生活在城郊和乡镇的黎族儿童。城郊黎族儿童在认知与一般知识领域、学习方式领域的发展与乡镇儿童无显著差异,但情绪控制、生活自理、语言理解和表达领域的发展显著好于乡镇儿童。入城生活对黎族儿童早期发展的促进效应与其入城后的文化生活圈有关,自小进入城市生活中心文化圈的儿童收益最大,居于城市生活外围文化圈的儿童主要在言语发展和生活自理方面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2.
柯尔伯格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茂华 《中州学刊》2005,(4):132-134
柯尔伯格以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批判以灌输教育为特色的"美德袋"教育模式,分别从分析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强调儿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推行以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为主的教育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体性道德教育观.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更新德育理念、调整德育目标和内容以及改进德育方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动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动儿童的定义入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分析了国内关于流动儿童教育及心理发展研究的现状,着重对中观层面上的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研究以及微观层面上的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前者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认知和人格两个角度.最后,针对现阶段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对这一方面研究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遗憾的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展道德认知、加强情感交流、重视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的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认知功能,能够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抑郁症患者存在情绪障碍,其情绪反应模式异于正常个体,表现出负性情绪偏向、正性情绪缺乏或情绪不敏感的特点。行为学和脑成像方面的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往往不能有效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调节负性情绪,他们在进行情绪调节时的大脑活动模式也异于正常个体。情绪调节障碍对抑郁症的作用路径主要有直接作用路径、中介作用路径和调节作用路径;而认知重评策略训练、情绪表达书写、认知训练和积极情绪干预有望成为抑郁症情绪调节干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情绪驱动是引发网络舆情演变的重要因素,了解网络舆情演变的情绪机制,对于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预防网络舆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情绪认知理论,提出从网络群体的感知偏好、网络媒体对舆情信息的精准推送、网络群体情感偏好与推送文章的情感匹配等方面分析网络舆情演变的情绪唤醒机制,并从情绪的启动—扩音—极化的过程了解网络舆情演变的情绪发展过程。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情绪具有轻信和易受暗示性、简单推理、夸大想象等特征,呈现低阈限情绪启动、道德审判情绪凸显、角色期望情绪增加等风险。结合上述分析,从情绪启动的预防、情绪扩音的引导和情绪极化的处置三个方面提出网络舆情演变的情绪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殷杰  艾鹏 《江汉论坛》2023,(5):54-60
道德认知过程中情绪与理性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格林尼提出的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是描述道德认知过程影响最为广泛的道德心理模型,但是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过于强调情绪和理性的竞争关系,二是缺乏对包含语境在内的其他影响因素的考察。在道德研究的神经科学领域,莫尔针对双加工理论的两点不足提出了“事件—特征—情绪”复合模型,指出认知过程中情绪和理性的相互作用,强调了语境社会知识在道德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道德认知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系统。相比双加工理论,该模型在道德认知方面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体现了神经科学复合模型进路才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影响着家庭社会活动的多个方面,并对家属产生了多维的心理社会影响,患者家属在自我价值、心理情绪、婚姻家庭、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适应等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需求,包括希望获得健康照顾、情绪支持、健康教育、经济协助、人际支持、社会接纳以及临终关怀等.社会工作应面向艾滋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谘商辅导,促进情绪调适;开展健康教育,促进认知适应;运用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强化社会支持,完善社会环境;开展个案管理,实现全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1.通过树立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的自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厌恶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了.因此,要通过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反传统性别定型观念--被忽视的教育盲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传统性别定型观念形成和传统性别定型观念严重阻碍了人类的自身发展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引起人们对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尤其是性别刻板观念形成的重视,这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怨恨是消极隐忍的情感体验,弱势群体怨恨情绪的产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怨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道德行为的好坏及攻击性的强弱带来消极影响,并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和攻击性。借鉴情绪的认知理论,将媒介纳入"受众认知-行为反应"模型中,用于解释媒介对弱势群体怨恨情绪的疏导,据此可提出具体的相关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因此“发生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的发生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以外的哲学认识论、科学史、逻辑、教育等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对外界给予自己的恩惠产生认知并伴随积极情绪的复合社会认知过程.心理学已有关于感恩研究的理论包括感恩层面理论、拓展建构理论、感恩道德情感理论和感恩认知情绪理论等,研究者们从静态角度深入探讨了感恩的定义、结构和机制,但未取得共识.文章在评述和总结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感恩的定义和分类,并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提出感恩心理及行为的认知机制,感恩应该包括感恩意识、感恩情绪和感恩行为的三个成分,且三者间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4.
朱韩英 《理论界》2005,(8):133-133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贝额和科温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于认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由此可见,情感对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既可以使认知活动积极化又可能阻碍认知活动的进行。愉悦的心情可形成兴奋,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那么,教师应如何让情感教育充满课堂?一、加强教…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1.通过树立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的自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厌恶情绪,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了。因此,要通过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儿童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抗逆力视角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探讨抗逆力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认知情绪调节机制,比较积极重新关注和灾难化思维的中介作用.对江西省7所学校四到九年级的304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和501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抗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民工随迁子女抗逆力、积极重新...  相似文献   

18.
对19名留守儿童及监护人、12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以揭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的结构及其对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后,单、双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相同变化有物质生活、生活照顾、监护人学习管理、家庭气氛、父母关爱5方面变化;不同变化有:双留守儿童与祖辈缺少沟通、祖辈监管不力、祖辈放任管教,单留守儿童的母亲心情变差、命令与训斥增多、严厉惩罚增多.除物质生活变化外,其他变化均为消极变化.这些消极变化置儿童于家庭处境不利之中,使得儿童快乐感、安全感减少,孤独、心烦等负性情绪增多.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绘画因为其发展性特征,吸引了许多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们的研究兴趣.文章通过对儿童的几何空间概念的发展、儿童绘画中对深度表现、儿童空间关系与情感体验、儿童绘画构图形式方面对儿童绘画中空间表达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选取325名幼儿为样本力图调查情感调控在儿童早期学业成就中所起的作用.在这两者相关关系间存在一个潜在的机制,并对它进行中立的分析,结果表明情感调控与老师对儿童学业成就,课堂创造力,标准化的早期读写能力以及数学考试成绩的评价有积极地关联.与预测相反的是,儿童行为问题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质量并不能说明这些关系.然而, 即使在智商测试之后情感调控与师生关系的品质仍是惟一可以预测学业的成就,有研究发现,情感调控技能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下的儿童发展,同时还有认知发展和独立学习行为,这些方面对学习动机和成就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