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传统戏剧资源丰富,在中国传统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戏剧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逐渐走向衰落,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传统戏剧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对于传统戏剧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抓好传统戏剧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和教育,对于延续中华文明、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6,(2):189-192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民族生存发展史在文化音乐形态上的结晶凝聚,传承好、保护好,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以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赵跃 《东岳论丛》2022,(8):55-61
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承与传播是各国都要面对的问题。伊朗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创新性传播为其他文明古国提供了参照。伊朗戏剧文化在传承古老叙事传统的同时,与当代社会文化相融合,并积极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寻求发展。对伊朗戏剧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分析,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互通提供有益借鉴,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寻求更多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潮汕文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通过调查潮汕地区的特殊成人礼(出花园)、传统信仰(拜老爷)和传统戏剧,了解潮汕地区的传统风俗习惯,进一步了解时代的变迁对于潮汕文化的影响,对潮汕传统节庆文化作深入研究,加深对其社会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以发挥它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潮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下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赋予民族传统艺术生存与传承的动力.旅游业具有民族传统艺术生存与传承的功能,把民族传统艺术与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二者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相关理论对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并以德夯苗寨民俗风景区为例,探讨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互动现象,强调民族传统艺术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达到既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艺术,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表明新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形成,体现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民族文化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真正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就像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和自然生态平衡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所谓的文化链和文化生态平衡。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文化在共同存在和互相作用的的进化过程中推动着人类的整体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并保持一种相对的天然平衡。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维护地区音乐文化生态平衡,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界和艺术界学者关注的焦点。相比其他形式的传承途径来看,学校教育传承具有可复制和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优势,更是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走向普及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理应积极引入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投入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重大历史使命中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戏剧类的非遗保护应标举活态思维。中国传统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生长机制,同时也面临着受众市场变迁的挑战。传统戏剧在积极应对市场化报偿机制介入的同时,更要明确其在地域文化和民间生态中的生存现实,从而才能在民族文化认同与现代市场消费机制的互动中寻求良性发展,复归活态的非遗保护生态园。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民族化发展路径,即注重在音乐风格上体现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并有意识地保护与传承本民族优秀音乐作品和优良演奏、教学传统,使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鉴于此,为促进广西本地音乐文化发展,可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将本土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打造独特的音乐文化品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长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了本体分析,认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有其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是在藏民族中传承的文化现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竞技体育在西藏的普及,具有原生“活态”性质的传统体育不少项目面也临失传的境地,对如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业已成为民族成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风貌是其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要素,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对维护当地民众共同的空间记忆、传承和延续区域文化精髓,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要实现提质增效,需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多维度综合效果评估。从传统村落主体场所形象、传统村落外部空间环境、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条件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四个方面,系统构建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南岭走廊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级法测算其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可为深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优化创新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内涵和路径,提升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成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保护、创造和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村的理论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探索实践,对文化的定义、保护、创造和发展等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生态村建设的效果.在现阶段,传统文化应被视为不断创造积累的产物,不能轻易划分其中的"糟粕"、"精华".在较完整保护传统文化时,也要重视文化的发展和创造,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之间由于文化信念、文化自觉的差异而难以协调,基础教育保护又由于高考指挥棒压力使得民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将民族非物质文化从民间推向大学的象牙塔是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调和方式,在侗族大歌的大学传承实践中,实现了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邢婧 《理论界》2010,(4):142-143
传统民族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民族文化和众多民族艺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的承载者。目前传统民族节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和保护仍然存在种种问题。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在遭遇消逝抑或变质之后,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民族文化基因仍未被有效保留或修复。本文拟从中国艺术人类学的视野考察当下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意义和现状。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艺术,保护本土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艺术传承,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然受到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影响。故而传承成为民族艺术自身特色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前提。传承不是传统艺术的临摹和单纯的复制,而是传统艺术的不断更新和重建,使中国文化及艺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中扮演着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各利益相关者均负有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伦理责任。企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应摒弃“强势”对“弱势”保护的姿态,这既是对作为民族文化主体的该少数民族负责,更是对人类社会负责。政府民族文化责任,体现在对民族文化保持起码尊重的消极责任,以及为民族文化提供体制化保障的积极责任两个方面。社区应该承担的民族文化责任除了保护之外,还有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侗族人民在长期利用当地生物资源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而这些传统文化和知识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糯禾文化、民族医药、饮食文化习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文化等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对糯稻遗传多样性有保护作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促进传统知识的利用和惠益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