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8年以来,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我们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七年来,9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直接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项目配套资金和银行配套贷款,集中资金力量建成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明显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和粮食仓储设备,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促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政府共发行了5100亿长期建设国债.连续多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起到了促进经济的景气回升的作用,拉动了民间投资,保证了一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国债增加所带来的利息负担也使得财政赤字增加得比较快,国债余额累积数不断增大,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比1998年以前有了明显的大幅度地上升,使得财政风险和国债风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财政政策走向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从1998年开始,中国为了防止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底,我国政府累计发行国债5100亿元,带动了1万亿元以上的银行配套资金,完成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作为一项应急性的短期政策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确实对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自1998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支出,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发国债规模1998年为1000亿元,1999年为1100亿元,2000年为1500亿元,2001年为1500亿元,到2001年底累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从近几年的实践成果来看,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尚不容乐观,政府在宏观经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州金融危机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5年来共发行国债6600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以及其他各方面投资的增加,国债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近3万亿元,这对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债投资存在着项目储备不足、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以及国家财政债务负担加重等问题,但当前由于需求不足引发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风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敬水  朱云高 《统计研究》2000,17(10):36-41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下跌,经济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的7.1%。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政策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因此,国债政策已成为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动态趋势来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自1994年以来以30%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与日俱增的财政信用风险。因此,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债务问题而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7.
周子康  崔斌 《统计研究》2003,20(2):41-3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扭转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 1998年到2 0 0 1年 ,我国政府共发行了 5 10 0亿长期建设国债。由于连续多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的规模增加得较快 ,赤字率和国债负担率都比 1998年以前有了明显和大幅度地上升 ,财政风险和国债风险受到了高度关注 ,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也引起了争议。从反映一国财政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来看 ,2 0 0 0年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 14 98% ,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 ,属于较低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迁,客观评价其成效,并如何适时运用财政政策,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成效 从下表中可以看到,1996年以前经济增长率为两位数增长,而1996年以后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约8%,其中1998、1999两年更是出现了消费价格的负增长,通货紧缩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国从1998年起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财政资金,财政赤字从1998年起迅速扩大,到了2001年,财政赤字约为1997年的…  相似文献   

9.
数据诊断与我国国债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其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正逐步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分析和预测我国的国债规模,对于指导我国债务的运营,有效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我国的国债规模达到6153.53亿元,财政赤字为2934.7亿元,虽然从国债依存度、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连续3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下半年增发国债1000亿元,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在初预算安排发行500亿元国债的基础上,又增发行600亿长期国债,专项用于增加投资和技改贴息;2000年,年初预算安排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下半年再增发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加快在建国债项目的建设.3年财政累计发行3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统计模型泛化过程中的误用、滥用现象日益严重,模型应用中的种种失范行为违背了学术精神。统计模型应遵守的学术规范包括:模型的建立和调整要有理论依据,合理的模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证分析中应重视数据质量以免错用滥用统计数据,建模中要避免命题不可证伪,陷入"数字游戏"误区等。通过学术规范彰显的学术精神应体现在对模型方法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或是根据模型结果论证新的命题。当前,中国应制定有关统计学的学术规范,并完善期刊的审稿制度来解决统计模型的学术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快城镇化进程 提高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志澄 《统计研究》2001,18(5):43-46
一、城镇化与经济竞争力1 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即城市和集镇 ,城镇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而衡量城镇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是以区域内城镇人口占全区城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的。城镇人口指居住在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包括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常住的农村户籍人口。城镇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 ,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 ,它是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从本质上来看 ,城镇化不只是形式上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  相似文献   

13.
区块链在记账技术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从根本上影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改变工商会计数据基础、重新界定数据资产权益、金融中介服务去中心化以及大规模开发应用微观数据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区块链技术重大突破对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的影响。本文认为,为了适应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应在改变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划分方法、扩展数据生产边界、拓展数据资产核算范围、完善金融产出和金融资产处理方法、加强跨境经济活动核算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谢鸿光 《统计研究》1996,13(1):69-71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at never me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should be seized so as to open up a new prospect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wa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and also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for the prosperity of China’s statistical publication cause and som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相似文献   

15.
高艳云 《统计研究》2001,18(3):55-57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统计学专业一直有两个部门,一是一些综合大学数学系开设的概率统计专业,另一部分是财经院校和部分综合大学开设的社会经济统计专业,二者之中,前者的数量较少,它是将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来看待,所开设课程主要是数学和各类数理统计方法;后者数量占有绝大的比重,它以政府统计为主要内容,所开设课程主要是政府统计的各种指标体体系及其核算方法。毋庸讳言,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近些年来都面临着生难招、业难就的尴尬局面。统计学专业如何走出危机,其出路在何方?已成为我国统计学界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紧迫问题。1998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将我国现存的概率统计专业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二者合并,设立了从属于理学门类的统一的统计学专业,那么这是我国统计学专业走出危机的出路吗?仍需我们认真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统计学与统计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铿 《统计研究》2003,20(12):3-3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因而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任何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通过实践发现和总结出来的 ,离开了实践就不会产生科学。一般 ,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理论的”和“应用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但是 ,统计学这门最古老的科学却似乎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也许 ,这与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这一性质有关。作为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与数据信息相关联 ,它是研究“大量”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和应用的方法论科学 ;二是与具体的实践过程及其相关科学相关联。它是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成瑞 《统计研究》1996,13(2):3-11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socialism. The statistical agenc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fundamental system of socialism.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aspects of statistical monitoring of ownership,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nti-corrup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various types of monitoring indicators should be taken as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improving indicator system and survey and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Statistical researchers often want to compare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native test statistics based on simulation dat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ever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practice and points the way towards valid and more systematic methods. The main themes are that (i) accuracy measures should not depend on a specific nominal size such as 5%, (ii) powers should only be compared for tests of equal size and tha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provide a systematic method of doing this, (iii) in comparing accuracy measures for competing tests,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ir typically high correlation. This is most simply and generally achieved via classical bootstrap, and (iv) relating test accuracy to application conditions is a standard regression problem to which exist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applied.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各部门的能源效率,本文利用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中国1997-2002年期间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得出我国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首先应该对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调整,建立起一个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其次,放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选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实证分析了以CAPM为理论基础的均方业绩测度方法的不足,提出收益分布非对称性条件下的基金业绩评价,并建议使用半方差调整期望收益来测度基金业绩,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