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我国为数不少的古代文献,都有苗族在历史上曾有过犬图腾崇拜的记载。晋干宝《晋纪》曰:“武陵、长沙、卢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称:“今武陵夷即盘瓠之种落也”。隋黄闵的《武陵记》载:“武陵蛮七月二十五日祭盘瓠”。唐《元和郡县志》道:“辰,蛮夷所居也,其人皆盘瓠子孙。”宋朱辅《溪蛮丛笑》说:“五溪之蛮,忤盘瓠种也。”《大明一统志》载;“辰之沅陵,壤杂苗僚,祖皆尊盘瓠。”盘瓠故事始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其后记述盘瓠文化的古籍就屡见不鲜了。从盘瓠故事的内核来考察,这些记载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为武陵蛮中一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确实有过犬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2.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一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水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仃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史物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灾难叙述是灾难人类学行为反应研究取向的视角之一。文章以1933年川西叠溪地震的灾难叙述为个案,尝试了解特定时代中各色人群对这场灾难的叙事方式。透过邓锡侯灾情通电、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文、《叠溪地质调查特刊》、《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等四份灾难叙述文本的阐释,不仅可获悉书写者对灾难本身的情绪、企图与立场,更能深刻理解文本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与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4.
就朱子学的传承而言,薛文清重新确立了儒家之道统。他在继承朱子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复性"。此"复性"意味着回复人的本然之性,同时意味着天道与性为合一、"率性"以达到人道和天道合一,以显示道体之流行。李退溪对朱子学的传承特色可见于《朱子书节要》。他编辑此书时,始终坚持道德义理在日用间自然流行出来的原则。李退溪从工夫论的意义上重新解释了道体之流行。道体流行实际上从人的修养工夫中自然发现流行。从东亚儒学思想史看,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可以说是朱子学继续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武陵蛮,病死军中,后当地形成广泛的马援崇拜民俗。通常认为马援身故之处是沅水壶头山,今据史料考证及民间采访,认为应是澧水上游的张家界天门山。  相似文献   

6.
作为坚定的朱子学者,朝鲜大儒李退溪平生对朱子学说的疏通与卫护不遗余力,义利说就是其中一例。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其文本实际上是朴英从叶采《近思录集解》当中抄录的一段话。这段被韩国学者视为“朱子曰”的文字系叶采综合朱子本人相关叙述以及陈淳《北溪字义》“义利”条等材料而成。从陈淳到李滉,从中国到韩国,朱子学经历了一个递相祖述的过程,朱子思想因而得以发扬光大,同时,其隐含的多种可能性也得以释放,最终超越了个人知识、地方性知识,而成为东亚近世的一种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申氏为屈氏之别,出于屈巫臣,春秋时期世系为:屈巫臣→屈狐庸;延陵氏、堂溪氏皆为公叔祖类之孙、古公亶父次子、太伯句吴之弟仲雍后裔,延陵氏出于去齐之孙、寿梦乘季子公子札,春秋时期世系为:去齐→寿梦乘→公子札;堂溪氏出于寿梦乘之孙、夷末句余次子公子夫概,春秋时期世系为:寿梦乘→夷末句余→公子夫概。可见,申氏之族为吴公室异姓贵族,延陵氏、堂溪氏二族皆属吴公族。按《左传》义例,延陵氏之族可称之为"寿梦族",堂溪氏之族可称之为"夷末族"。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屈狐庸、公子札、公子夫概,屈狐庸属吴异姓贵族作家群体,公子札、公子夫概二子可称之为吴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8.
《春秋左传》、《史记》等汉以前的史书中所指的“颍”的地理位置在颍水上游。所谓的管仲地望“在安徽境内”、“在安徽颍上”说和《辞海》中有关管仲地望在“颍水之滨”的说法都属地域模糊不确。管仲地望应在颍水上游之滨。根据南京图书馆藏的孤本嘉靖八年《登封县志》,可以确定管仲地望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内。  相似文献   

9.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是所谓的"主理学者",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继承退溪的观点。他撰有《栗谷李氏论四端七情辨》。李玄逸的辩驳文字,当中显现三重混淆:首先,他并未意识到,朱子以其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性理学架构来诠释孟子的"四端"说,其实偏离了孟子的基本观点。其次,他未意识到,在理气论及"四端七情"方面,李退溪的观点已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反倒是李栗谷更忠于朱子的观点。最后,他也未意识到,当李退溪的观点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时,李退溪反而比李栗谷更接近孟子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溪蛮丛笑》一书以条目体例形式记述了公元 12世纪时沅江流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土产方物、文物古迹 ,是研究这一时期湘西民族史及历史民族文化状况的珍贵资料。原书作者朱辅为南宋人 ,其生卒年代、仕履经历及其人品才识的具体情况史料缺载 ,本文运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借助《溪蛮丛笑》一书本身和叶钱为该书所作序言及其他相关零星资料 ,尽可能对朱辅的生平、为人品格和才情学识加以大致复原  相似文献   

11.
沅水流域古城镇历史文化悠久,城镇布局与选址体现了古老的五溪文化精髓,具有典型的山水文化小城镇分布特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在传承流域本土住居文化、保护流域自然生态、协调新老城区建设、尊重多民族特性等基本条件下进行。同时,沅水流域地区的小城镇形态与沅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从流域区域规划的宏观层面,分析当前沅水流域小城镇建设的问题所在,对湘西沅水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准确定位与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江右商人广泛地活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也成为进入沅水流域较早的商帮之一。位于沅水中游地区的湘西自治州境内存在着大量的万寿宫遗址,展现了该地区江右商人的活动印记。而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沅水中游地区是江右商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沅水流域丰富的物产、水陆交通的改善吸引了大批江右商人来此行商,而江右商人在沅水流域的频繁商贸活动推动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贫穷落后突出、发展较差的区域,急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经济发展。结合区域实际总体上把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定位为森林生态类型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草原、湿地生态类型区。从限制开发区发展可承载特色产业出发,着力在该区域打造生态旅游业、生物产业和水电业,从而促进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人祭祖认祖的族群寻根意识,在羌文化核心区茂县以“中国羌城”命名的建筑群中有鲜明体现。文章从祭祀先祖的羌城神庙中的元昊纪念大殿切入,立足笔者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田野走访,结合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若干事象,透视其中的族群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羌族及其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陇山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以西的首座大山,属于关中平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分界。陇山区域是黄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游牧文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西亚文明在陇山交融汇集,形成了独特的陇山文化。陇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系之一。法门寺、麦积山、崆峒山、须弥山等文化遗存反映着陇山区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一路一带”的战略视域下,开发陇山文化,发展陇山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大的区域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6.
瓷源于陶,而陶很难直接发展成瓷。浙江东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制陶基础,且其产品极其丰富,至东汉时,在曹娥江中游地区首先烧制出成熟瓷,一度成为江南地区的制瓷中心。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宗教、民俗等人文环境,有利于深层次揭示越窑的区位特点和形成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变化明显;干支流实测水沙量减少,减幅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径流量减少幅度从上游的20%至下游达到40%左右;对于输沙量,除河源区变化不明显外,干流各站沙量减幅在27%以上,头道拐至潼关各站减幅为57%~87%;干支流洪水发生场次普遍减少,且洪量减幅小于同期沙量减幅,前者为8%~46%,后者则为57%~64%;随输沙量减少,泥沙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区域存在着泥沙中值粒径增大、变细和变化不大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清江中上游生态景观类型及资源特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中上游地区素有 华夏植物园"、 世界硒都"、 全球古生物庇护所"的美誉,珍稀的生物资源,雄奇的自然景观,悠远的历史遗存,独特的民俗风情,使这里成为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宝库,其生态景观类型涵盖自然生态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半自然生态景观三大系列,体现了生态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罗马法在德意志地区兴起的过程开始于公元14世纪,这实际上是外来罗马法文化在德意志地区得到认同的过程。其时,中世纪德意志最伟大的法典———《萨克森明镜》已经出现,也就是说在德意志普通法文化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的时候,罗马法文化才刚刚到达。那么,罗马法文化凭什么在德意志地区获得发展的机会呢?就此,文章对这一同时具有思想史和制度史意义的法律事件,从背景、动因、历变和影响四个方面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当阳,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就部分方言词,通过声韵对照关系来考查在古汉语中的情况,追溯其本字,借此来了解楚地的民风民俗和汉语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