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东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90-9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应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却步履维艰,尤其是作为社会调控的主干部分的行政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甚至可以说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目前应着力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以期尽快改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和谐的局面。变革是世界各国行政管理的永恒主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重视并认认真真地进行行政改革研究和实践工作,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虽然各国改革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精简统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追求一个高质高能、开拓创新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改革的前车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可见,政府改革不仅在于精简,而且更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机构膨胀的诸多因素。事实上,政府机构膨胀的诱因和精简的难点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背景下进行的,这就为此次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吸取以往的教训,在精简的同时,建立起一个防止机构和人员再度膨胀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包玉秋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转变职能,精简高效,权责一致,走向法治。其中,转变职能是出发点,精简高效是核心,权责一致是关键,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是最终目标。为此,应加强行政组织体系的法制建设,即完善各级政府组织法,制定行政编制法,清理和编纂现有的行政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4.
政府机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机构现状是:第一,从编制管理的环节看,机构臃肿导致干部队伍宏观失控;第二,从预算管理的环节看,编制与预算脱钩导致财政预算失去制约力;第三,从机构职能来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职责不清;第四,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来看,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缺乏明确分工。现行政府机构存在的弊端的症结在于:第一,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和西方近代功利思潮的影响;第二,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制约;第三,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工资制度的制约;第四,改革没有配套,机构改革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脱节。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是:第一,必须大力整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必须加强立法,依法改革,依法行政;第三,必须创设优良的改革氛围;第四,必须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4):29-34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职能分析,实现职能配置科学化;通过科学定编实现组织结构合理化;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实现政府效能高效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4-5
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弊端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清政府机构的弊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市场经济对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需要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是相对于全能政府而言的,政府的职能、权力、规模、行为都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明确限制,需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与制约,并且有纠正其偏差的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邓家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45-4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拟采取的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府在适应新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而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是企业在适应新的市场社会条件下,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改进与变革,我们在强调政府向企业学习、追求企业化政府的语境下,也应该重视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改组的启示与借鉴。本文分别从职能转变、机构精简、劳资关系、多元协作、民主法制、道德自律六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宇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1-130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改革政府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持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每五年一次,至今已有八次,形成了周期性改革政府的国家建设机制。政府机构改革围绕政府职能优化展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优化必然给市场和社会力量以成长空间。所以,在周期性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政府、市场、社会这三大国家治理力量往往得到同时加强。周期性政府机构改革由此成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机制。实践表明,五年一个周期的政府机构改革,既能不断优化国家治理体系,也能随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马建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4-6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政府机构的弊端反映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对立,社会自主性的增强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层动因,转变政府职能是还权于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如何推行大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继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推行大部制是地方机构改革的突破点.只有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级政府关系和转变政府治理结构相配合,地方政府推行大部制改革才算成功.地方大部制改革需坚持职能调整模式原则、差异性原则和统筹协调原则,由省级政府主导,职权配置和机构设置应当考虑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分离问题.省级政府机构数量应当控制,以决策型机构为主;地市级政府职能应当逐渐弱化,尽量减少机构;县级政府除部分决策机构外,更多地设立执行机构.改革的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要求,吸收相关行政机构和行政相对人参与. 相似文献
14.
陈天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2):148-155
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价值取向支配下进行的,价值取向决定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和效果,评价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必须从价值取向出发。政府机构改革的价值取向从属于公共行政价值取向。政府机构作为实现国家意志的载体和工具,具有明显的执行属性,目的在于保证公共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公平,因此,效率与公平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机构改革轨迹,从机构精简、政府效率等方面看,它基本上满足了效率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平价值也获得了一定关注,但处于次要地位,导致严重的公平问题,其根源在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定位。只有将这种非均衡的价值取向转变为“讲究效率,注重公平”的均衡价值取向,才能准确找到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并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方可成功。大部制是兼具效率与公平价值的体制,是今后政府机构改革的有益方向,但也需要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进行合理权衡与取舍。 相似文献
15.
张紧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88-93
从一些典型个案来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理顺纵向政府间关系,形成了纵向政府间机构设置整齐划一的结构。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深圳、顺德等地的实践来看,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多样化与国家的统一管理并不矛盾。因此,调整纵向政府间关系应该成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贾洁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40-343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再陷入困境,采用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从纵、横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建模、分析与破解。针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改”与“不改”策略上的纵向博弈、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先改”与“后改”策略上的横向博弈,分别提出改变各自博弈均衡的条件和改进策略收益的具体措施,从博弈论视角得出减少改革阻力、增加改革动力、形成新的博弈均衡、走出机构改革困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五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份,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全国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获中央批准,正在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张荣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对现有机构进行撤并 ,对多余人员进行“消肿” ;坚持因事设置机构、因岗位定编制、因才择人的原则 ;行政机关要严格把好“公务员”的准入制度 ,对退出人员采取补偿政策 ,建立面向行政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海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2)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再探政府机构改革“黄宗羲定律”破解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动适应性改革、机构撤并与职能转变缺乏有效互动、改革重横轻纵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难以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终陷入"黄宗羲定律"怪圈.建设学习型与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结构与功能互动,横纵改革结合,形成网络化改革治理格局,建立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与立法等,是21世纪我国政府机构改革跳出这一怪圈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