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06,27(1):50-52
中国古代文论学科是在现代学科教育制度的背景中产生的,“整理国故”思潮给它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研究范式。这使古代文论研究仅仅成为这个学科知识生产的工具,无法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建构中。在现代学科教育制度中,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应当转变思想方法和研究范式,从单纯的文论知识的生产中摆脱出来,主动承当起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培育青年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类精神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出现后,"梦意识"在现代思想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推动了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唤醒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梦思维"的兴趣和关注.所谓中国的"梦思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文论中一系列有关梦的认识与理论观念的辨析,也是打通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在有关梦意识方面隔膜的一种努力,试图在不同文化理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既是知识,也是思想。从思想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有助于中国文论的整体自觉。中国古代文论思想性包括学科、学术、文化和社会维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反思与拓展中,这些都有体现,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中国古代文论学科话语已经进入了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新发展态势,即后古典范式转型。在这一范式转型中,知识学、方法论、价值观、精神性构成其核心内容,学科反思、学术反思、文化反思与社会反思构成其主要方向。从知识到思想的后古典范式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以及文化复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列文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继续发挥马列文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正视当代马列文论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现实,试图从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传统文论和马列文论的融合,以及马列文论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这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首献 《浙江社会科学》2024,(3):121-131+159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价值鹄的,笃信科学万能,推行学科归约逻辑,取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域限,将实验归纳和进化方法提升为研究诸学之“息壤”。草创期中国文论在价值论、学科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建构上深受科学主义影响,形成其以自然科学价值取代文论特殊价值,将文论归入自然科学范畴,将实证、归纳、进化术提升为文论普遍方法等特征。科学主义在推动草创期中国文论知识体系细化、文学分门别类研究、扬弃整体直观的印象式浑言立论而导向深入细致的析言研究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它在为草创期中国文论提供学科建构理念、发掘学术增长点之余,也给此后中国文论的建构和发展留下了至今依然未能完全超越的学科之踵。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15-121
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普遍存在传统文论"失语"问题。我们多关注西方文学、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而极少关注中国文化、文学传统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造成中国文学批评实践层面的"失语"。在文学功用、文学发生、文学接受等方面,传统文论均可对当代文学进行批评研究,中国文论不应只停留在通往建构的路上,而应在批评实践中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必须先回顾历史、考察现状,然后才能作出相对中肯的判断。汉以后清以前、梁启超王国维之后、建国之后,是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必须结合此门学科在目前的客观走向和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来预测它的发展,并从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态度、形式等方面做了具体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曹顺庆  童真 《河北学刊》2004,24(5):105-108
“西方文论中国化”是我在提出当代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及推动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后的又一重要话题。我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 ,是因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面临两大资源 :一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二是西方文论话语。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才能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设好。在过去的几年 ,学术界围绕着“失语症”进行了激烈的论争 ,并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对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却谈得很少。西方文论已经大量介绍到中国 ,但在中国主要是被移植套用得多 ,人们忽略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其结果如我们所看到的 ,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 ,而是西方文论“化中国” ,即用西方的文论术语来切割中国的文学文论 ,或者把中国文学文论作为西方文论话语的注脚本。这种直接套用西方文论话语来阐释中国文学文论 ,过分相信西方文论话语的普适性 ,将其移植来替换中国文论话语的做法 ,正是造成中国文论“失语”的根本原因。所以 ,要纠正中国文论“失语”状况 ,还需要认真探讨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今天 ,我们提倡的西方文论话语的“中国化” ,指的是以中国的学术规则为主来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论话语 ,借鉴、吸收、利用西方文论话语来补充、  相似文献   

9.
吴建民 《河北学刊》2004,24(6):112-114
回顾近百年的古代文论研究,纵向批评史的撰写一直主宰研究局面.这种按文论发展自然顺序来表述文论过程形态的研究,很难从宏观角度对古代文论的本质特性进行提炼概括.因而,横向文论体系的建构及对古代文论本质精神的提炼,愈来愈成为古代文论研究界的当务之急.黄霖教授提出的"原人文学论"及以此论为核心而建构的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当务之急,因为它标志着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由史向论的转向,并且是转向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但是,由于古代文论本身的丰富复杂性,以一种观点来构建它宏大深博的思想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足和局限,尽管这一观点具有极强的理论涵盖性.  相似文献   

10.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本质上就是要实现中国文论的中国化,保证中国文论话语在当代成为主流.而一种文论话语的显明其实是存活于一定的学术体制的,因此文论话语的变革和更新必须诉诸学科建制,文章立足当前学科制度内涵及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学科建制对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的意义及其展开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1.
外语习得中自我概念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外语学习心理研究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语言习得者的个性因素探索,特别是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对外语习得大有裨益.因此,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自我概念及其应用研究的阐述,说明外语习得与自我概念的密切关系,并对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视野中的体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体育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及其与当时哲学思潮的关系和哲学思想对现代体育实践的指导等进行了理论探讨 ,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体育科学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莎 《学术探索》2009,(1):121-124
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当代作者观伊始之前,都属于古典作者观时期。柏拉图率先把作者看作是“神的代言人”;而亚里士多德则将其看成“自主的诗人”;到了17,18世纪理性主义时期,作者被看作是理性的演绎者,在布瓦罗的基础上,康德进一步给予这个理性主体以“创造性”的天才秉性;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个万能的权威走到了顶点,成了一个孤芳自赏的吟诵者。至此,古典作者观已经完全陷入了悖论,作者既是权威,又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一个非我,这种悖论意味着古典作者观终于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当然,这也说明该是现当代作者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但不论怎么说,古典作者观中的作者始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威,始终闪烁着神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看法有不少分歧。本文讨论了三个前提性的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 ,作者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的歧异进行了辨析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程承坪 《学术探索》2004,26(4):14-17
科斯、张五常等以通用性资产为分析对象,认为企业的出现是由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需要。威廉姆森等人则以专用性资产为分析对象,认为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专用性资产的市场交易费用会很高,企业可以通过特殊的治理结构降低这种交易费用。以上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的企业观意味着在企业资源禀赋既定的条件下,企业的效率不可能超过所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值,显然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事实上,企业既能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也能通过促使资产的专用性水平的提高而获得产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关于国民性问题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和林语堂的《中国人》进行简略分析,就他们在国民性批判问题上的立场、价值取向、具体观点等方面的差异作比较,试图以此来了解和把握当时关于国民性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权 《齐鲁学刊》2003,(2):138-141
《俘虏记》中的战争观和道德观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 ,其目的就是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开脱责任 ,作家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善良”、“有人性”之人 ,这是不道德的蒙骗行为 ,必须给予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的探讨,认为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素质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际相适应,素质教育也需要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域理论,以2011年7月至8月凤凰网的子栏目“自由谈”推出的36期网页为研究范围,围绕自由谈如何表达对重要社会事件的观点,该栏目构建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自由谈栏目通过结构化的格式,把重大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呈现了出来;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过程中,运用文字、图片、评论等形式,建立了一种复杂的读者、作者和新闻事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课程设计的经典指导理念出发,指出泰勒课程设计理念的不足。在反思现代课程观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自己的课程设计指导理念。同时,以这种设计理念为指导,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坚持的课程设计基本原则,并尝试提出四条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