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同方言语气词“哇”的语音形式为[?a30],句法位置不限于句子末尾,还可置于句中停顿处。从句子功能和表达语气看,它可用在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提醒语气等;它用在句子停顿处时,表示延宕语气。与普通话语气词“哇”不同的是,它可以与“么、哩、呀、呢”等其他语气词连用,组成“哇么、哩哇、呀哇、呢哇”等,表达新的语法意义。同时,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出现在元音“u”后,还可出现在“i、n”等元音或辅音后,语音环境独特。探析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以帮助我们初步认识大同方言语气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吗”、“呢”是现代汉语疑问句中比较常用的两个语气词。它们在使用上的区别,早在三十年代陈望道等先生就已经讨论过。以后的论著和教材,一般都是把它们看成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或语气词。近几年胡明扬先生提出异议,认为“呢”不表示疑问语气,是“表意语气词。”陆俭明先生也对此加以论证,得出了  相似文献   

3.
豫南罗山方言里疑问语气词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词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承前疑问语气等。特指疑问语气词主要有"着"、"san"、"sε"、"lan"、"哩"、"ian"、"an",选择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反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san"、"着",反问语气词主要有"哩"、"哇"、"呀"、"za",承前疑问语气词主要有"哩"、"an"。  相似文献   

4.
张德岁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3):49-52,80
文章重点考察了宿州方言中较有代表性的14个语气词,它们包括:来[]、吭[]、宁[]、不[]、口[]、就是喽[]、憨]、唉[]、嗡[]、的[]、喽[]、口[]、呗[]。这些语气词用法往往较为复杂,都可以表达多种意义和语气,最多的有十多种用法,少的也在两种以上。从情态来看.它们可以表达确认、推测、否定、强调等陈述语气,请求、商量、命令等祈使语气,惊讶、愤怒、无奈等感叹语气,以及多种疑问语气;从出现的句式来看,宿州方言的语气词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都有使用,且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来”、“喽”、“不”等在句法特征、语义类型以及语用功能方面都很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贵州习水方言中存在较丰富的疑问语气词,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位置以及疑问程度共同构成了习水方言完整的疑问语气词系统。其中有的疑问语气词仅表一种语气,有的疑问语气词在不同的位置能表达不同的语气。文章着重研究习水方言中较常用的八个疑问语气词:不、嘎、哈、咹、(口欧)、麽、嘛、噻。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时期的语气词“也”是一种语气强化标记,能够强化各种语气,同时也具有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也”还能够与其他语气词合用来强化语气。句中语气词“也”和副词“亦”连用形成的跨层结构“也亦”则可能是“也”由句中语气词发展为表示类同意义的副词“也”的句法诱因。  相似文献   

7.
在湖北利川方言中,“哈”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气词。语气词“哈”由来已久,至今仍普遍使用,生命力很强,在各年龄段的利川人的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语气词“哈”在利川方言口语交际中的存在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功用各异。在利川方言中,语气词“哈”具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用于疑问句句末,以寻求确认或推进交流;用于祈使句末,以形成合作商榷的氛围;用于陈述句句末,以重复或核对信息;用于句中或小句末,以提示注意或停顿。等等。此外,语气词“哈”在使用中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几种白话文献中的陈述语气词石锓,董伟语气(Mood)在西洋语言中,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表示的,而汉语的语气主要通过语气词来表示。①语气词在句中或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招呼、提顿、反诘、测度、假设、限止、论断、时体等不同语气。每个语气词...  相似文献   

9.
语气副词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状语,它是现代汉语状语中带有语用性质的成分,其语义角色是表述命题的外层情态,表示说话或行为主体的主观态度和情感,因而这些状语成分具有交际功能。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用来标记功能语气类型,即陈述、祈使、疑问和感叹四种。为了确认语气副词状语的标记功能语气的强弱,我们借助封闭的语料,统计语气副词和句末语气词的同现概率,并规定:语副能独立标记功能语气类型,构成语气类型的必备成分(即去除该成分,原句不能成立)的,为一级标记;既能单独标记功能语气类型,又能与语气词共现的,为二级标记;只能与语气词共现才能标记功能语气类型的,为三级标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兼词“诸”为例,证明兼词在古汉语虚词中自成一类。文中笔者讨论了“诸”的几种用法:相当于“之于”的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用于句尾,相当于“之乎”,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在一些句子中,“诸”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只能训释为“于”;有时,“诸”与“乎”连用,“诸”只有代词作用,失去了语气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城方言语气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城方言是赣南客家方言的一支。石城方言的语气词可分为单音语气词和双音语气词两类。其单音语气词共 2 1个 ,分别表示疑问、陈述、祈使、揣度与商量、惊叹等语气。其双音语气词共 12个 ,由单音语气词按一定的规律构成 ,表示较为复杂的语气  相似文献   

12.
一、常用疑问语气词及其类型结构 彝语的问句在许多情况下,句尾常常用一种语气词,而在某些情况下问句的句尾却没有任何语气词。例如a、b、c、其中,a句句尾带有语气,c句的句尾没有语气词。 彝语中常用的疑问语气词有:  相似文献   

13.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语气词“吧”的意义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语气词“吧”有多种说法,但仍有一些语言现象无法解释,原因在于归纳意义时忽略了用法的考察或考察得不全。实际上“吧”只作用于一个非疑问形式,其作用是附在判断式或祈使式上,缓和句子的语气。根据语气词不同的作用域,可以建立一个语气词系统。  相似文献   

15.
广丰方言的语气词构造整齐而有系统,从音节声韵和音节构成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读音上则有轻重读和高低调的区别。广丰方言的语气词在表示陈述、祈使、感叹和疑问的句类语气的同时也带有复杂丰富、区别细微的具有积极表达功能的情态语气。  相似文献   

16.
夫子何命焉为这句出自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上的《公输》。课本是这样注的:(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焉”和“为”合用,表示疑为语气。按照这个注释看来,“焉”和“为”都是疑问语气词。我们知道古书上语气词连用的情况不少,但“焉为”合用确实难见。愚意认为这里的“焉”不是疑问语气词,而是代词。杨树达《词诠》“焉”字下第一条解释说:“指示代名词,用与‘之’同。”。《辞海》“焉”的第二个意义也说“犹言‘之’”。“何命焉为”的“焉”正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时期表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不少,在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里,常用的陈述语气词有“也”、“矣”、“耳”、“尔”、“而已”、“焉”等,但以“也”、“矣”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陈述语气词,基本上承继先秦两汉,但在运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是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静态的“也”,其功能扩展到表动态的“矣”的功能领域;先秦两汉时期主要表限制作用的“耳”,常常可以替代表判断的语气词“也”。  相似文献   

18.
在《左传》一书中,“焉”字共出现886次,除了作疑问代词115次、作形容词词尾及句中语气词13次、作前置宾语的复指代词一次之外,用于句末共757次。本文试通过对“焉”字前面的述语性质和句子语气的分析,考察全书句末“焉”字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颜氏家训》中的语气词乎作了静态描写,并将其与《论语》、《孟子》、《搜神记》、《世说新语》等著作中的语气词乎作动态比较,认为中古语气词乎的用法基本与上古相同,主要表示反诘语气、疑问语气,只是使用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汉语小句复合现象中,小句间是否存在并列或主从依赖关系,一直争议很大。本文建立在赞同汉语小句复合体有并列和主从之分的基础之上,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语气是小句间依赖关系区分的根本标准。文章通过添加疑问语气词、变换语调序列的方法,从疑问语气来检测小句复合体中的首要句和次要句是否同时具有语气,研究结果表明,并列关系小句复合体中的两个小句各自都有语气选择,主从关系小句复合体中,首要句有语气选择,而次要句没有语气选择;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