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登奎等 《统计研究》2018,35(11):58-70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文章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长期内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投资者情绪长期内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货币当局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并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雷振  龚光明 《统计与决策》2016,(22):180-182
自2005年我国实施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尤其是2013年实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以来,汇率风险就一直紧随着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市场拓展.文章以2006-2014年我国出口型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分析了我国出口型企业经营绩效与外汇风险敞口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出口收入对出口型企业的公司绩效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公司出口收入占比,不能提高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另外,资产结构等经营能力指标对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我国中央银行进行了频繁、大规模的外汇干预,同时通过多种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对由于外汇占款引发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行冲销.文章对我国外汇干预能否通过资产组合渠道发挥效力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干预能够影响风险溢价,因此外汇干预行为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渠道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升值问题继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了部分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改变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升值趋势。深入考察和分析后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是我国特有的汇率形成机制及这种特有汇率机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所致。我国目前所设计并实施的外汇供求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宏观管理层面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文件,现行的外汇管理机制表现为(:1)对经常账户下的贸易与非贸易收支实行结售汇制;对部分单方面转移支付项目和所有资本账户用汇实行审批制。(2)国家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对外…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收益率序列的双向波动问题以及其记忆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无论是在汇改之初、还是在双向波动态势下均存在记忆效应,在历次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调整之后,人民币汇率记忆周期发生了变化.双向波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记忆性会增加汇率风险,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跨国流动资本的监管,防止外汇投机行为的发生,同时应从根源上引导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波动性显著放大,各经济主体运用人民币远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增加.文章运用协整检验、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交易比较活跃的1月期、3月期的人民币远期产品(NDF和FWD)和即期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套期保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危机前后,境内远期结售汇(FWD)套期保值绩效均优于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NDF).  相似文献   

7.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和目前汇率制度的缺陷从表面上看,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实际上还存在深层次的原因:一是现行结售汇制度难以真实反映外汇需求,由于严格的外汇管制,企业和个人无法按意愿持有外汇,靠制度形成的汇率很难真实地反映外汇价格。二是全球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导致公众对全球的预期投资收益下降,因此将手中持有外汇纷纷向银行结汇,造成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将央行外汇干预引入到包含风险溢价的无抛补利率平价中,并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考察了2006年10月至2015年12月汇率预期和央行外汇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汇率预期与央行外汇干预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具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非对称影响,且在长期和短期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均更易受升值预期影响;②央行的正向外汇干预在遏制人民币升值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负向外汇干预不仅不会遏制人民币贬值,反而会助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③中美息差的缩小短期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则会导致人民币升值;④风险溢价下降短期内会导致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却会导致人民币升值,且长期人民币升值容易贬值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并存时期(1981-1984年底),第二阶段是取消内部结算价,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2005年7月)。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  相似文献   

10.
牛晓健  陶川 《统计研究》2011,28(4):11-16
 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会使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挑战,那么这种影响机制是通过何种方式发生的呢?又是如何传导的呢?本文以货币政策信贷观的银行贷款渠道为理论基础,定量解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对其调控效果的影响。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国内首次构建了一个SVAR模型并通过约束识别了其中外汇占款的结构冲击,进而定量解析了外汇占款从货币到信贷这一传导环节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表明外汇占款的增加在长期内对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有扩张效应,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基础货币余额的弹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占款引致的。这表明,由于存在三元悖论,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因外部经济失衡所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充分关注外汇占款的扩张性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牛晓健  陶川 《统计研究》2009,26(6):98-101
 本文基于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理论,通过引入乘法形式,对原加法形式下适应性预期的演进过程进行了从算术平均到几何平均的变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用于研究在相对水平下自变量的变动预期对因变量影响的对数计量模型,从而解决了原加法形式无法应用于对数计量模型的难题;且模型通过二次迭代保证了参数的恰好识别并提供了克服其内生性的有效方法。作为模型的应用,本文选取了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贷款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结合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实证揭示了这期间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所具有的适应性预期特征及其对外汇贷款变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缅昆  沈能 《统计研究》2012,29(10):39-44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以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以及国际商品价格作为变量,对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之间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了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保持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回落的结论,并根据实证分析数据,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否是当前通货膨胀生成及回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文章提出治理外汇推动型通货膨胀,应以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为主,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瑜 《统计与决策》2006,(21):118-119
一、汇率的形成机制所谓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通常是指本币与国际货币的比价,在2005年7月21日以前,我国主要是指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汇率标价方法主要有直接、间接标价法,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即1美元的人民币价格。在直接标价法下,可以直观地把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看作是  相似文献   

14.
唐莉  田洪 《统计与决策》2005,(12):22-25
银行传统的计量外汇敞口方法有BAP、GAP和MAP等三种方法.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某些外汇汇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实用的计量外汇敞口的方法--WAP法(加权汇总敞口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VAR、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方法,对我国境内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CH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市场)和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市场(NDF市场)之间的即期和远期汇率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即期汇率上,汇率的决定因素逐步从CNY市场转向CNH市场;而在远期汇率决定因素中,NDF市场对CNY市场、CNH市场的远期汇率影响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咨询》2010,(3):2-2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2010年6月19日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构建了非线性阀值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得到充分支持,购买力平价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规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为扩大外贸出口提供一次大好机会,这就要求外经贸工作人员,提高防范外汇风险的意识,掌握防范外汇风险的常用方法。 所谓外汇风险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的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的可能即为外汇风险。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一般应采取以下方法避免外汇风险。  相似文献   

19.
对人民币汇率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教科书把汇率机制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前提条件是同时存在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而且四个市场连通。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在1988年以前属于计划汇率,1988-1993年属于计划与有限度的市场汇率(外汇额度价格)相结合的双重汇率;而人民币和港币则遵循“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同时流通,以商品双重标价形式表现出人民币的市场汇率,这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1.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政府宣布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都是市场汇率,只不过固定汇率政府干预力度大,将汇率波动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及其波动(VOL)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REER及VOL与FD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负向的,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建议是: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完善我国引进外资的政策;扩大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