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 《职业》2014,(5):60-6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的核心。本文以“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为起点,针对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师资匮乏、师资队伍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企业实践制度不完善和资格准入制度不科学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出适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慧敏 《现代妇女》2014,(12):115-116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组成部门,强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是保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土作实际,重新审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提高“双师”素质策略方针,提出了双师素质培养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创新创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实践水平较低的问题,就此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以期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壮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兼职教师培养专职教师,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师实践水平,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阳  王莹 《职业》2014,(18):155-156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开展技工院校师资培训至关重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最完整、最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笔者就开展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进行探究,揭示其对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分析,根据一般高职院校的“双师”现状和实际问题,结合本校近年来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以点带面地为高职教育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和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提出转变观念,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引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校企合作、改进激励机制、完善培养体系等措施,探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简称“双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队伍日益扩大的“双师”在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还在待遇、职称等方面对“双师”进行了政策倾斜。近年来,关于“双师”的研究也日益兴盛,“双师”在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地位被拔高。  相似文献   

8.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但当前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认证标准模糊、引进专兼职教师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据此,应建立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激励力度,以满足旅游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杨德山 《职业》2008,(35):42-44
<正>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在规模、结构和整体水平上已有很大的提升,师资队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然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  相似文献   

10.
周倩 《公关世界》2024,(4):130-132
1+X证书制度的制定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先是厘清了“双师型”教师和高职教育的概念,接下来说明了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与特点,然后探究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最后通过某职业学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果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增强,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政策和加强配套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1.
俞迪佳  朱缨 《职业》2016,(26):60-61
职业技能竞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推动着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增强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下企业一线实践、参与企业科研、参加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等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本文论述了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林曜 《职业》2014,(12):63-64
本文根据对山东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结果,以调研数据反馈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揭示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双师型教师界定不准确、引进培养渠道单一、激励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正确定义双师型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以及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特长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晓霞 《职业》2008,(8):68-68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有诸多的制约因素。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师资队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整体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调。为此,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积极引进、大力培养专职教师,同时聘用兼职教师,将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可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产学研结合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的秘密武器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职业院校师资的继续教育体系以及德国对于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的重视,借鉴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及职后培训的经验必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职后培训提供发展的启示和契机,进而保障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陈玉明 《职业》2013,(21):16-17
要兴办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自身必须要创建特色,增加吸引力。重点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本文探索了创建特色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二是加强职教师资培训,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要完善职业教育的各项制度。在笔者看来,兴办职业教育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职业教育中一度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情况,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改变我国职教专业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  相似文献   

17.
钟雁 《现代交际》2011,(8):193-193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进行研究,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及对策,希望能为高职教育提供决策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覃兵  任逸姿 《职业》2017,(14):62-63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职业教育事业要想继续繁荣发展,则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顺利推进的保障.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极为缺乏,职业院校教师普遍面临教学与实践无法兼备的困境.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培养渠道贫乏、师资考核标准模糊以及职后培训欠缺等问题导致的,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教师的自我教育给出了一些启示.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自我教育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并且对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因此,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就要努力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要具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对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0.
邵永录 《现代交际》2010,(11):204-204
在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构建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与课程建设,从而提升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