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2.
李宗桂 《学术界》2002,(2):256-267
5 .文化哲学的研究到八十年代后期 ,出现了一些综合论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这些著作 ,由于是从思想的层面进行的文化探讨 ,而且以中国哲学为重心 ,因而被学术界看作文化哲学研究的范畴。就史的层面而言 ,有不少从论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其中 ,《中国文化概论》〔1〕是中国大陆自 1 949年以后出版的第一部从宏观上、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探讨的论著 ,也是第一部高校中国文化概论教材。该书对于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  相似文献   

3.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杨应琚和他有关西北的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中国西北是个相当敏感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因此,清廷多派能员治理。杨应琚是一位在西北任职多年的清朝官员。他不仅对西北的开发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且还留下两部有关西北史地的著作。本文试图对他的政绩和著作予以述评。  相似文献   

5.
霍尔的著作正在被陆续地引进中国,但对他的研究迄今还非常匮乏,更不要说整体的评价了。本文借助麦克罗比的眼睛鸟瞰了霍尔对文化研究的三大贡献:第一,开创了媒介研究的微观意义政治学;第二,通过对撒切尔主义的评论提升了文化在构造社会中的作用;第三,提出了“在异之同”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这几年,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接二连三,看来有一些热。热是好事,  相似文献   

7.
张仲实六十余年矢志不渝地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了诸多贡献,但他的历史贡献却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他翻译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类型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传播的文本资源;他以培训班为基地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以刘胡兰为榜样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象化,以论战为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了中日战争问题和按劳分配问题,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正> 李贽是明末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家。他所以被称为“异端之尤”,是因为他反对封建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船山对于李贽的反传统表示极大的不满,显示了其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也就是以什么作为价值取向标准问题。从孔子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就十分重视人的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人。至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去陕西“药王山”瞻仰这位千古不朽的药王”、“孙真人”。他的《千金方》、《养生铭》等著作,早已传遍全球。他是著名的道家、医药学家;他帮助魏征修齐、梁、陈、周、隋五朝历史,他与唐初著名文学家卢照邻有过往来,他的医药著作中有丰富的哲理:毫不夸张地说,今后,文、史、哲、医药、科技、宗教各界,都会十分关注这位伟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思想在桂林文化城的传播问题的研究,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桂林文化城的传播和发展,却至今无人论及。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肤浅看法。一毛泽东的鲁迅论即毛泽东关于鲁迅及其著述的论述,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鲁迅论集中于他的四篇著作:《鲁迅论──在”陕公”纪念大会上演辞》、《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四篇著作又以前两篇最为重要。第一篇是毛泽东的鲁迅论的奠基作;第二篇中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相似文献   

11.
杨峰 《东岳论丛》2012,33(4):191-192
颜真卿在《劝学》中说:"有奇书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喜读奇书,乐于评古论今,这是古今人们共同的嗜好.只是当我们诚谨地捧起散发着墨香的书册时,心中往往期待着得到智的启迪、美的享受,而非能如前贤那样超然物外.不过,踏入近现代社会之后,曾经作为价值基准和精神家园的传统文化渐渐削弱了自己的影响力.尽管有不少学者高调宣称传统文化"即吾中国具有特殊之性质,求之世界无其伦比也"①,但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传统文化在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时常常表现出力不从心.如今,经济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在一个古今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如何能使传统文化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如何能使之更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的价值建构,这是文化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文化产品应该承载的内容.事实上,很多古代人物和古代著作多次被"煮"过或者"品"过,其中确实有许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或者成为商业的噱头,或者成为娱乐的行头.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有关传统文化的著作中,新近出版的乔力、丁少伦二位先生主编的《文化中国:边缘话题从书》,则是一部能够满足我们期待心情的重要且优秀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著名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曾以较大的篇幅论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的许多观点未必可取,但他正确地指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番事业一般说来,是很成功的”。①值此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拟就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古希腊文学的介绍和传播是周作人一生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他不仅翻译、介绍了古希腊的神话、古诗、戏剧、寓言和修辞学等著作,还通过自己对古希腊文学的认识和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在批判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鉴别,以期实现国民文化和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林锋 《东岳论丛》2011,32(4):54-60
在以往苏联与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中,《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被定性为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著作"。长期以来,由于上述"不成熟论"的影响,这两部著作及其人类解放理论的哲学价值被严重低估,其深刻内涵远未得到充分发掘和透彻研究。事实上,《问题》、《导言》不仅不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著作",而且是他一生中关于人类解放问题的基本著作、主要著作之一。它们是马克思本人探索人类解放问题的思想历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代表了他早期人类解放研究的最高成就,具有重大哲学价值和强烈的启发意义。本文依据马克思这两部著作的文本,对其人类解放理论的基本思想做了重新开掘和阐释,并对前苏联和我国学界中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问题》、《导言》不成熟论"进行了质疑和驳斥。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对庞德及其《诗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 《山东社会科学》2005,(11):114-116
美国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西方诗坛上影响巨大的诗人。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切都可以从他对儒家经典的翻译及其著作《诗章》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学成就的同时,亦反思了现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撰写的三处“残缺”:其一,缺少中国话语;其二,缺少横向发展;其三,缺乏多民族文学史观。接下来,如何更新与完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司马迁是一位极富写作经验的作家。他的著作中虽无严格意义上的写作学论文,但在对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中,在对自己写作生活的叙述中,常常包含着他对写作活动中各种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考察司马迁的写作观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将散见于司马迁著作中有关写作问题的吉光片羽放入较为清晰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姚朝文 《人文杂志》2005,2(4):92-95
治学道路的切入点会影响研究者的入思方式和成果样态,就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他的未来一样。高小康先生切入学术研究的特殊路径,为他个性化、独创性的研究提供了特定的语境资源。他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与艺术精神迁移的,但他在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承担的国家、教育部、省级课题则多半是当代大众与城市文化的,出版社约他写作的著作更构成了大众文艺美学书系。①这些在我国最早介入后现代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研究的著作和下面征引到的一系列论文中体现出一个强烈的研究道路:为了克服观念先行的…  相似文献   

19.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美学思想,没有美学体系。没有美学体系的原因在于美学所赖以存在的哲学没有形成体系。马克思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只有关于美的论述,这些论述散见在他的多部著作中,尤其是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使很多人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马克思。中国马克思美学的兴盛与中国学者对《手稿》的阐释密不可分。但在这种阐释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