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他就像堂吉诃德,明知能力有限,但为了中国电影能走得更远,拼死拨动每一个可能转动的齿轮,找一条出路。2015年11月21日晚,冯小刚凭借在电影《老炮儿》里的表演,击败了众多专业演员,夺得台湾金马奖影帝。但他没有去领奖。颁奖典礼时,他正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老炮儿》演唱会上,唱了一首《爱的代价》。获奖感言也是导演管虎逼他写的:"我应该拿最佳新人奖,因为我还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监察委员会是具有国家机关、政治机关双重属性的中国特色反腐败机构,国家机关是其法定属性,政治机关是其根本属性、第一属性。国家机关属性要求监察委员会须接受人大监督,政治机关属性则决定了其接受人大监督的方式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有所区别。作为国家机关,监察委员会不能监督人大;而作为国家机关和政治机关,监察委员会可以监察人大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8日在首届青岛女画家水彩画展的开幕式上,著名的水彩老画家晏文正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看见你就想起了李轲民,他走得太早了。"紧接着晏老师又讲:"以前我给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无声的泥巴》发表了,你真应该好好写写您老师。"晏老师的一席话深深触动我,作为李老师的学生深感愧疚:没有把老师的事迹记下来哪怕是只字片言……  相似文献   

4.
贺中 《青岛画报》2011,(3):84-87
20年前,他扮演了《牧马人》中的许灵筠,他俊朗的外形、忧郁的气质,使他迅速成为新一代的"偶像"明星;1984年以来,他和陈佩斯在春晚上创造了众多经典的喜剧小品,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喜剧明星离开春晚后,他开公司、玩高尔夫、投资影视剧,如今又亲自挂帅当起了导演,并在大年初一推出了自己的导演处女座《戒烟不戒酒》。以前的"老茂儿"成了"茂儿导",但他那股山东人的实在、豪爽、好人缘,一点都没变,这不,在本刊的采访邀请发出后,他毫不吝啬地提供了大量的照片,还就相关话题敞开心扉,畅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凭借着余罪这一角色,张一山在被一群以颜值和大长腿著称的小鲜肉霸屏的银屏上,成功开拓了一条新路。时下年轻的男演员大概分两种:一种永远活在杂志里,拍照时气场全开,一演戏就犯"尴尬症";另一种则是活在戏里,明明是"老司机",面对相机却怎么摆怎么不自然。前者说的是众人皆知的一批花样"小鲜肉",后者说的就是张一山。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拍照,他说:"因为我本性就不是一个想发光的人啊!"他连说话都有些"老派"。最近他主演的网剧《余罪》在爱  相似文献   

6.
速递     
《东西南北》2008,(3):2-3
上一期第二期杂志读完后,随着文章起伏的心情一时很难平静下来。作为一位老读者,自以为看过文章无数,早已不被那些儿女私情所动,但那些大情大爱,每一次都能带给我新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爱,挽救了《照亮一生的温暖》中那个想要轻生的人,支撑着《"背对儿"和汤尼》中韵汤尼一座桥一座桥地建下去……感谢并支持《东西南北》,因为你使我明白:爱,就是心里有别人;善良,就是多关照别人。湖南读者陈云志  相似文献   

7.
从花开到花落的这几个季节.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陈奕迅《十年》的踪迹。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有人对我说《重庆森林》十周年了.于是我重温了遍《重庆森林》。又有人对我说《东邪西毒》十周年了.于是我又温习了一遍《东邪西毒》。然后我想起来了.今年是我跟王家卫相识的第十个年头,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的眼睛呢——都怪他长年在鼻粱上架着一副墨镜。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国庆节创刊的《浙江书讯》第一期刊载了一篇《郁达夫小传》,对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作了适当的评价,对他晚年在海外的爱国活动,直至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也认为是“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文中说郁达夫在三十年代中期“隐居杭州”时所写的作品都“比较灰暗”,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我浏览过郁氏这段期间的作品,并不认为他那时真正是“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他于一九三三年由沪迁杭,在一九三四年三月为《中学生》杂志写的《杭州》一文确写了这样的词句:“我们来杭州,本不是想上西湖来寻梦,更不是想弯强弩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发表的第一首新诗,在解放前后出版的郭著中,都未收过。这首诗的题目叫《抱和儿在博多湾海浴》,全文如下: 儿呀!你快看那海的银波。夕阳光里的大海如被新磨。儿呀!你看那西方山影罩着纱罗。儿呀!我愿你身心象海一样的光洁山一样的青疏。诗发表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上海出版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第三章回忆自己最早开始写新诗的经过,说:“我们订的是上海《时事新报》。那个报  相似文献   

10.
他不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激越的旋律迎接朝日的号手,也不是“奔走在太阳的路上”、用雄浑的歌喉呼唤光明的歌者。他那清澈而又天真的眼睛躲避着阳光下的罪恶,也那敏感而又柔弱的心灵耽迷于夜空中一弯新月。请听他的《摇船夜歌》:今夜风静不掀微波,小星点亮我的桅杆,我要撑进银流的天河,新月张开一片风帆;  相似文献   

11.
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涉及限制公民人身和财产等多项基本权利,必须在法治框架内作必要讨论。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至少在涉及犯罪调查时要定位在刑事侦查范畴。监察委员会调查活动宜接受国家监察有关法律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共同规制,立足宪法规定、借鉴立法经验、综合顶层设计、考量试点实践,从立法目的、原则和具体规则等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改革后职务犯罪调查活动的法律规制体系。调查活动须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为基本目标,在反腐效能和程序公正之间寻求价值平衡;明确分工制约原则并接受法律监督,强调辩护原则,被调查人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从调查措施的审批、执行和期限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制,并对技术措施作特别考虑。未来调查活动应更加注重客观性证据之收集,完善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12.
编辑先生: 方念祖确实不是我方家子孙,有家谱为证。我写的《我为伯公方伯谦鸣冤》一文中,已有说明(见《日本研究》1988年第2期)。据说方念祖是广东人,不是福建福州人。我看过戚其章先生写的《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与季平子同志商榷》一文,文章说“方念祖是方伯谦的嫡孙,念祖者,念念不忘其祖也”,这是错误的。方念祖不是我方家人。  相似文献   

13.
对于山菊同志《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吗?》一文(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1期),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当我又读到了山菊同志的《客体是真理的唯一内容吗?》(见《浙江学刊》1981年第3期)以后,就更加感到,山菊同志关于真理的形式问题上的见解不是偶然的,是与他对真理的内容问题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山菊同志的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可贵的思想和探索,读后深受教益,但通观全文的基本立论和根据,仍觉得很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老狼的声音就是属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这一拨人的。不是吗?我们聆听着他的《恋恋风尘》走过青涩的中学时光,我们歌唱着他的《晴朗》在大学里追求那个百分之百的女孩,而今,当我们一个个都踏上为生活奔波劳碌的道路时,他又及时  相似文献   

15.
正名和利都有了,冯小刚觉得他可以为了兴趣去拍电影了,觉得有资格只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了。让冯小刚落泪多次的《芳华》终于上映了,并在首周末席卷3亿票房,成为最有讨论度的大片。冯小刚说,《芳华》是一杯酒,敬我们和你们的青春。昔日咄咄逼人的"小钢炮",终究是老了。"我不想老了,后悔这件事儿"冯小刚60岁了,老了的冯小刚,时常想起年轻时的事儿。  相似文献   

16.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17.
7月25日,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这只大老虎,谁来监督》的网帖在中华论坛等社交平台上热传,短短一天内,网帖转发量成几何倍增长.发帖人自称嵩山少林寺知情人“释正义”. 网帖称,释永信是非法取得了少林寺方丈的位置.此外,释永信有俩户籍和俩身份证,并讲述释永信与多名女性持有不正当关系,私生活混乱,玷污少林寺名誉.“释正义”表示,此次公开举报,“没有个人原因”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释永信把少林寺变成目前这个样子.此次举报是他的个人行为,“释正义”代表所有看不惯释永信目前所作所为的人.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仇池     
仇池,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披蟒踏靴三百年。其事迹虽在正史上历历可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已荡然无存。幸有伟大诗人杜甫与苏轼的笔传,又能使我们对这座神秘的大山抒发思古的幽情了。 公元759年,杜甫从战火纷飞的关中辞官西行,暂住秦州,写了《秦州杂诗二十首》。其第十四首表现了他对仇池的向往: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 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 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他早在凤翔行在《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一诗中就流露出对“受辞太白脚,走马仇池头。古色沙土裂,积荫云烟稠。羌父豪猪靴,羌儿青 裘”这种仇池古国风物的兴趣。《杂诗》第二十首,还念念不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20.
老毕,陕西的好友,来沈阳玩了几天,我也陪了几天,临走那天,早餐后他对我说:沈阳是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特别是铁西,是国营大厂集中的地方,现在怎么看不到一家了?代之而起的不是楼盘就是商厦,城区建设得很美,也很现代,可那些老企业哪去了?不会都倒闭或是黄了吧? 我很生气他的这种问法,脸似乎被扇了一样的疼,有种被人嘲笑的感觉,神色当然也不好看,我说好,我就带你看看那些国有老企业今天都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