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保垒  田高良 《管理评论》2012,(4):133-140,176
以2007、2008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把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分为经营复杂性、会计风险和内部控制建设三个方面。在控制上市公司是否为国有和是否为ST或*ST后,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一般经营更加复杂,存在的会计风险更高,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更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杜倩倩  朱艳 《经营管理者》2009,(22):139-139
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不高,不利于公司治理与保护股东权益。本文讨论了部分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以及其具体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着普遍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往往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搜集整理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近十年来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公告,找出因为财务报告被处罚的公司,制成目录,依据COSO内部控制架构对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最后尝试性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核心,而现有的准则规范在这方面存在空白,国内外学者也未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做出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和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如果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无论是管理层无意识的误报财务信息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目的故意操纵财务信息,都会降低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利用 2007年~200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会计稳健性、应计质量和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3个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的经营特征和行业特征以及公司是否为国有控股和是否为ST公司后,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和应计质量均显著低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但是这两类公司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差别并没有得到很好证实.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会计管理也不例外,会计信息系统逐渐运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融资投资、风险规避的始终,直接制约着企业资金的流动。本文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为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发挥最大化作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本文在此背景下,梳理了国内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研究发现,主流研究集中在包括公司规模、上市时间、财务状况、业务复杂程度、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公司内部因素及外部监督因素。较少研究将中国特色的制度背景纳入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上市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被很多新闻媒体当作负面报道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大量上市企业未披露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此背景下研究负面偏好对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2012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主板市场上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为样本,从负面偏好的坏消息过度反应和事物类别诊断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中国强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来,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主要外部利益相关方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采用Tobit、Probit和OLS回归估计方法,检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监管机构、诉讼相关方、审计师和投资者4个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数量与负面后果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负面效应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而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更易引起负面后果,现阶段的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对此没有构成有效的威慑;②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过度反应对企业有实质性影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显著引起监管处罚、诉讼仲裁、非正常审计师变更和负面市场反应;③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充分程度与负面后果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能够削弱与之相对应的负面后果;④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正向调节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负面后果的削弱作用。         负面偏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内生动力,催生上市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更多隐瞒和不充分披露,即“劣币驱逐良币”。研究结论为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个新视角,也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部门开展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国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的文献较多,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英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且研究较早、较深入。而国内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对国内外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对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均为内部控制机制和制度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对于资产管理、经纪和自营业务等业务中存在的损害客户利益、内幕交易等均未涉及。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现状,建议采取明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相关主体职责和标准、加强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监管等措施,提高和改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作华  方红星 《管理科学》2018,31(3):125-139
 当外源融资成本较高,而内部现金流又不充足,企业无法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募集到所需资金不得不放弃部分投资项目时,便会陷入融资约束困境,导致管理层不得不削减现金支出或提高流动性。而避税在降低企业纳税义务的同时,伴随的是现金支出的降低。因此,企业可能会选择激进的避税,以缓解资金方面的困境。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可能会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高质量内部控制可显著改善企业的信息环境、降低企业外源融资成本和管控税收违法风险,因而可能会弱化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考察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企业激进避税的动机。基于2008年至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以KZ模型度量融资约束,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能否诱发企业激进的避税,以及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否抑制融资约束所导致的企业激进避税动机。        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二者的正相关关系依旧显著;随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融资约束与企业激进避税之间的正向关系显著减弱。激进的避税是陷入融资约束困境企业改善资金短缺状况的替代选择,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融资约束诱发的激进避税。从多个角度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产权性质和金融环境的差别均不会影响上述结果。        研究结果有助于学术界丰富和深化对融资约束经济后果、企业避税诱因以及内部控制作用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也能为税务机关、金融监管当局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政府应加快培育宽松和高效的金融环境,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简化企业融资手续,提高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税务机关与融资约束企业之间应该建立灵活的协调沟通机制,理解和关怀融资约束企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全面实施,强化信息披露,改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浅析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优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促进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本文重点探讨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作用,以及实现财务信息化对优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large U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s) pursued a priv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da with their portfolio companies.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n private and public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ca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gued that the limited qual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reports, was a major constraint on their ability to act in fund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s. However,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determined a private institutional and company meeting cycle and thi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privat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for governance influence by FIs. In addition, the perceived limitations of public governance mechanisms such as voting encouraged private governance approaches. As a result, the ca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d the incentive and the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sources of corporate information and to obtain a competitive edge over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market through their direct contact with companies.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public information, the paper reveals how public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ubl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ere combined with private sources to create a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advantage. The institutions used this knowledge to diagnose problem areas in strategy, management qua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oard, and their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cycle meant that the quasi insider financial institution had the access opportunity and the joint public/private insight to influence companies across a wide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da and in a range of corporate circumstances. The case institutions exploited these private access and knowledge advantages for investment purposes and for Cadbury style corporate governance purposes. Thus, the private governance process was critically dependent on the FI knowledge advantage, which in turn relied on both financial reports and private disclosure. This wide ranging governance behaviour by institutions corresponds to recommendations subsequently made by the Hampel report in 1998 concerning UK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paper ends by exploring how the private institutional and company meeting agenda can suggest new direction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public disclosure and how this can further improve public and priv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4.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n Aust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financialreporting instruments and enforcementmechanisms in Austria,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the role of the courts in this process. Former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either focused on thecontent of judicial rulings and interpretationsof the law or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regulation and creative accounting, wherea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olvement of courtsand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in the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process by means of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judicial rulings andinterpretations of the law in the case ofAustria between 1990 and 2003. TheAdministrative Court, in its role as thehighest court of appeal in all tax matters,emerges as by far the most active enforcementagent in Austria. This is a direct result offiscal authorities fulfilling the role of anenforcement agency of financial reportingregulations in Austria. Regulation andenforcemen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regulationsoccur less frequently in the civil and criminalcourts and emerge as a by-product of companylitigation issues. Almost fifty percent ofcases are not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enforcement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s, but withthe enforcement of filing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论互联网条件下的按需报告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公司报告中多样化和标准化之间的联系。我们认为,“ 围绕标准报告进行按需报告 ”(Customization Around a Standard Report,以下简称CASR)是未来财务报告的一种可行方法。在此方法下,通用财务报告作为基准,保持了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以满足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求,而附加的按需报告则满足了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CAS R 仅靠报告公司本身是无法有效实施的。CASR 应当由报告公司、信息中介和最终使用者共同担当,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这种联合的 CASR 能在 P2P(Peer-to-Peer)的网络互联环境下实现。在此环境下,原始财务数据(如报告公司)以及财务分析师提供的报告均可通过因特网互联和共享。网络环境将对按需报告和标准化产生极大需求。在这种数据互联和文档共享的条件下,为提高未来网上可能出现的大量按需报告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对鉴证服务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财务呈报管制:理论及其对中国实践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 ,一方面 ,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建设正不断完善;另一方面 ,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欺诈案件却频繁爆发。本文试图对此做出解释。为此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解释内生财务呈报管制的形成以及构建有效财务呈报管制的前提条件;在此框架内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呈报管制无效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考察 ,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万迪昉  张雄  方栋  张慧芬 《管理学报》2010,7(5):747-754
以中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为导向,从金融契约视角,探讨了通过控制权的动态配置来激励企业家时相关因素对财务结构的影响.引入了受控制权影响的干预成本、风险等变量,分析了债务比率与股东控制权、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边际干预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求得较为理想的财务结构.研究得出当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冲击、道德风险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增加时,企业的债务比率应该减少.由于干预成本对股东的边际效应影响了股东控制权的大小,从而改变了不同项目风险下控制权的分配,因此认为适度的债务水平是实现对企业家刚性约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网络财务报告的定义出发,通过对当前我国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状况及国际动态的说明,重点论述了网络财务报告的编报问题.包括从内容上讨论影响网络财务报告的因素,从形式上设想出网络财务报告的实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网络财务报告的雏形,以使读者在理解本文的同时,对未来的网络财务报告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