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那拉氏集团与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而告终,没有能够挽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瓜分危机。此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继续上升,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益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集结于那拉氏周围的封建顽固势力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并在“废立”问题上激化起来。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危机下的产物,但它毕竟发生发展于清政府直接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那拉氏政府的政策必然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剖析清政府的政策,也是我们研究义和团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认为,那拉氏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政策大致可以分为纵容、利用和叛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九○○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高潮。在这次革命运动中,英雄的义和团儿女们,在不同的形势下始终高举“灭洋人(反对帝国主义),杀赃官(打击封建势力)”的战斗旗帜,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和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媚外卖国的清朝封建买办  相似文献   

3.
《英德扬子协定》签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它是当时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国的一个产物。不过该协定暂时缓和了列强在长江流域的矛盾,延缓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相似文献   

4.
“巨野教案”中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杨光“巨野教案”在中国近代史及中德关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德国帝国主义以之为借口,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在这一事件中,身为山东巡抚的李秉衡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本文拟就对李秉衡...  相似文献   

5.
十八岁的远征队队长续范亭(名培模,以字行),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日出生在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西社村(现划归定襄县)的一个中农家庭里。续范亭诞生的第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要进一步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一八  相似文献   

6.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了祖国免于被帝国主义瓜分,掀起了震撼世界的革命群众武装斗争——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尽管这次革命群众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弱点和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终于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归于失败,但它却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7.
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下,山东人民苦难重重在19世纪末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是它们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1?98年德帝国主义租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等权利。接着,英帝国主义祖借威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勾结和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在亚洲大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活动的一个缩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日、英、俄、德、美等国都趁中国动乱之机展开了紧张的活动,企图维护、扩张本国的既得权益,抵制它国势力的扩张。其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最为猖撅。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兴盛时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甲午、甲辰两次战争的得利,更使其资本主义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当时,日本一部分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正在做着“大陆雄飞”、制霸亚洲的迷梦。他们认为中国辛亥革  相似文献   

9.
流行的观点认为,在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帝国主义矛盾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基本根据是:英国是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是新兴工业强国,二十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但在殖民地和商品市场方面英国却占绝对优势,并且和另外一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已把世界瓜分完毕。为了夺得新的殖民地和商品、投资市场,德国大力扩展海军,推行世界政策,结果必然与英国发生最严重的冲突,也就使英德矛盾构成了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0.
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所掀起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高潮.面对着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恶浪,义和团的英雄们以革命的武装,抗击了八国侵华联军的疯狂进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2.
德国强租胶州湾,引起帝国主义强盗瓜分中国的狂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这次事件本身,几乎包括全部有关的近代史论著都进行了比较充分地揭露和遣责。而对于德国夺取中国军港的早期阴谋则缺乏应有的揭发和批判。虽然有作者曾指出:“德国早就蓄意在中国夺取一个港口,作为它侵略远东的海军基地”;也有的说:“早在甲午战前,德国就想占领我国胶州湾”。但这些说法不仅缺乏对史实的具体说明,而且时间概念也过去笼统,以致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疑点。为此,有必要对德国夺取中国军港的早期阴谋做进一步地揭露,有必要寻找出这个阴谋产生的比较确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革命运动,过去六十年了。今天来纪念它,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之下,中国人民直接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救亡运动。这次运动是继承平英团、太平天国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广大劳动人民自发地反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革命斗争。义和团原来称为义和拳,是旧式农民起义的许多秘密结社的一种,自从满清政府统治中国以后,他们是坚决反清的。清朝的皇帝多次下令,特派官吏:“严密搜查,务令尽绝根株”。可是他们的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及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一般人民切身感受得最深刻的,是帝国主义的宗教侵略。那些无法无天的侵略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在中国内地无恶不作。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作为护符,霸占田产,包揽词讼,侵犯主权,逞凶惨杀,勒索赔款,奸淫妇女。帝国主义政府更进一步的攫取中国种种权利,甚至于图谋瓜分中国的土地。在这种新形势下,山东河北的广大人民,以义和团  相似文献   

15.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腐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出卖主权之严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的又一个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本文就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抢夺中国铁路利权和瓜分中国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英国<泰晤士报>对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各国的舆论反应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些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初的心态与决策过程.最初各国试图阻止德国的这一打破列强在华利益既有格局并有损中国主权的行动;在德国提出强租胶州湾后,各国舆论迅速转向,抛开了同情中国的伪装,开始为本国如何从中谋取好处出谋划策;当俄国率先效法德国,侵占大连湾后,列强间的争夺迅速升温,报刊纷纷提出侵略中国的"补偿"计划,掠夺中国的狂潮随之到来.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它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运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客观规律。他指出:“资本家瓜分世界,並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毒辣,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条获取利润的道路;而且他们瓜分世界,是‘按资本’、‘按实力’来瓜分的,在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瓜分方法。”同时还指出:“金融资本和托拉斯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世界经济各个部分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既然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那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除了用实力来解决矛盾,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列宁的这些科学分析告诉我们:第一,垄断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它决  相似文献   

18.
一八九九——一九○○年爆发的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的武装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揭穿了清朝政府的卖国实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促进了以后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五十年后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在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出现了大量的革命歌谣,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无比仇恨,具体地记录了义和团以大无畏的英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在清政府下诏“变法”之后,新疆实行了“新政”。它的实施,在新疆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新政”在新疆的社会背景、实施内容及其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清政府实行变法,乃是新疆施行“新政”的首要前提。自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把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清统治者逐渐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到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20.
德国侵略中国的时间虽然比较晚,历史也较短(从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起,到1914年日德战争德国势力在山东垮台止,前后凡17年)。但在西方列强侵华的行列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一。而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有关德国侵华史的内容,除了在中国近代史和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著作中略有论述外,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德国侵华史的著作。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王守中著《德国侵略山东史》,弥补了这一空白,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叙述德国侵华史的专著,是我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