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涛  王良滨 《南方论刊》2022,(11):43-45+48
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阻碍了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对网络秩序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的特有属性使得网络主体道德认知与情感弱化、道德自律意识薄弱,加之网络道德教育薄弱、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是故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为此,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道德建设、以联动机制肃清网络失德内容、以道德律己开展网络道德实践是网络道德失范治理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题的伦理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它对社会的严重负面影响 ,使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露。网络道德建设必须处理好既有道德与网络道德、普适性道德和民族化信息、一元道德与多元道德、道德调控与法律调控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是虚拟社会中的社会公德,体现高技术拥有者和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人们的道德状况、道德观念、道德规律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后现代主义是当代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有其共同的思维特征。网络道德与后现代主义具有内在契合性,后现代主义对网络道德的重要影响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应就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后现代主义进行问责,也应看到后现代主义对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化与网络道德问题,即网络的运用与道德的进步、联网对道德的负面影响、网络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困惑。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德性基于网络的文化特性而发生,但以网络的技术特性为根源。网络的道德优势体现为网络对道德终极基础的强化、对道德交往空间的拓展、对主体交往动机的纯化、对人格平等的积极促进及对主体道德心理的改善;网络的道德缺陷体现为网络对人的主体性弱化、对本位道德的侵蚀、对道德教化功能的削弱及对主体道德责任感的淡化。“网络之我”与“现实之我”的有机整合是网络在道德上扬长避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新的道德形态,是道德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自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和互动,网络信息的广泛与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然而,网络中的不良现象却影响了网络环境建设,并干扰正常秩序,危害传统道德,侵蚀人们思想.为了确保网络环境建设的健康进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网络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以"慎独"为基本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坚持网络道德自律,要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要遵守网络协议履行网络职责,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8.
从网络主体实践发展看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防 《理论界》2003,(6):57-58
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基础,扩大了人类实践的范围,倍增了人类实践的能力,改变了人类交往实践方式。网络实践活动发生在赛博空间中,因而其具有虚拟性、高度自由性、高度风险性特征;网络实践活动创造了人们对网络道德的需要,也即自由的网络实践活动必须受到网络道德的制约和调节。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校园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日渐凸现。但由于网络运行规律的独特性,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可采取相应对策:即奠定网络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营造网络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网络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规范网络道德建设的网上行为;造就网络道德建设的得力师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网络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分析,找出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种表现;并对如何规范和预防网络中道德缺失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道德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过硬德育队伍、加强诚信法制教育途径等途径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策略,以期为解决和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过程中青年道德人格令人堪忧的现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变迁中青年道德人格失范的现状和原因,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促进社会化进程,以及纠正不良的网络变异人格等心理品质,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同时,全社会要共同为青年人创造良好道德人格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的超地域性加剧了道德冲突;虚拟性加剧了道德情感冷漠;网络利用的不平等性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因之,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现代与传统的统一,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网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网络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进行分析,找出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种表现;并对如何规范和预防网络中道德缺失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和网络服务的商品服务属性出发,分析了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并就如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从原则到具体措施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 ,网络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部分。针对网络对现实社会道德的巨大冲击 ,应当从理论层面、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运 《中州学刊》2005,(6):135-137
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道德建设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明确网络道德的理论指导原则,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建立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充分利用和整合传统及现代伦理资源,规范网络道德礼仪,制定网络道德法规,组建网络道德的法律监管和安全防范机制,保证网络道德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毛茅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65-166
本文针对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等现象的分析,重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树立其网络道德观念、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净化以及网络秩序的规范,亟需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谐网络的构建呼唤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网络主体要在遵循无害原则、尊重原则、适度原则以及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把握道德自律的内容,建立牢固的精神屏障,做到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对网络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宣传科学发展观、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重要载体,以虚拟网络世界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带来创新和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