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被誉为“纺织娘”的蜘蛛一到晚间,蜘蛛就躲在屋檐下睡觉,脚上还连着一根通到蛛网的蛛丝,有飞虫撞到网上,蜘蛛就会被惊醒,抓住吃掉它。“自带被子”的松鼠松鼠睡觉时,蜷着身子,用那毛茸茸的大尾巴往自己的身上一盖,就是一床暖暖和和的“大棉被”。“海草做床”的海獭海獭睡觉时,  相似文献   

2.
在品牌传播或营销活动中,我们不仅考虑大众传播时代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同时更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分享冲动. 眼下.把互联网笼统地表述成新媒体愈来愈遭到质疑确实,剧烈变革中的传播环境已经让这个概念难免有些顾此失彼。有一种观点正在成为共识,互联网是一种传播环境,甚至是一种真实生活环境,绝非只是一种新兴的传播介质、传播方式、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塑造一切,说互联网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3.
当下,新媒体的火热程度自不必说.社会的注意力似乎集中在这个平台,谁要是没个微博、微信都不好意思跟人聊天。目前,专注新媒体营销的沃玛传播机构副总裁余柏良告诉《国际公关》记者,目前的新媒体传播环境虽然火焰高涨,却少了一丝冷静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盛顿广场的杰弗逊纪念堂在20世纪90年代墙面出现裂纹。最初大家都以为损害建筑物表面的元凶是侵蚀的酸雨,只能无奈地任由墙面老化。后来经过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才发现对墙体侵蚀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冲洗墙壁所用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那么为何每天都要冲洗墙壁呢?因为墙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鸟粪。乌粪来自大厦周围栖息的很多燕子,之所以有那么多燕子是因为墙上有大量燕子爱吃的蜘蛛,而蜘蛛则是被大厦周围的很多飞虫吸引,因为纪念堂的窗户阳光充足,大量飞虫聚集在此,大量繁殖……由此发现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只需拉上整幢大楼的窗帘。  相似文献   

5.
“转文化传播”是“跨文化传播”在新全球化语境下的升级。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洋网红不仅将国外的讯息带给中国受众,而且对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加工再生产,客观上践行了“跨文化传播”和“转文化传播”两种范式。本文从“洋网红”现象出发,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以B站UP主“我是郭杰瑞”为例,从传播的广度、深度、参与度、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比较“转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跨文化传播”能引起广泛的受众参与,在传播认同度、传播广度、传播参与度上优于“转文化传播”,但在诉诸情绪方面不如“转文化传播”更能引发受众深层的情感共鸣。本研究为“转文化传播”这一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我国的对外传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广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时尚之都.无论是专注形象传播的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对“时尚”情有独钟,竞相追逐。立足于广州的温迪传播机构自2002年成立以来,便对这一趋势进行了深思与研究.酝酿出独具特色的品牌整合传播策略一时尚化传播。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温迪传播机构董事长关悦。  相似文献   

7.
自数网技术介入学术传播至今这20年中,学术传播的,业态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纸本学术期刊基本退出了传播,只保留了“发表”的功能;封闭的出版环境被打破,来自境外和其他行业的传播主体正在或已经侵入传统学术期刊的领地;一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竞争已在数网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当我们回顾这段鲜活的历史时,不难发现史实远比理论精彩,在封闭或开放的空间里,技术作用的形态和结果可能截然不同.如今,学术传播正在由简单静态结构向复杂动态结构转变,面对各种力量角逐的开放的国际空间,如果我们因应传统的惯性而总是试图以纸本时代的传统秩序和手段来予以规约,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而当我们试图构建新的传播秩序时,却又发现,学术传播的话语权也已为某些国际学术传媒集团所掌控,它们已成为国际学术传播秩序事实上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坚持开放,积极参与,才能赢得国际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必然是学术平台.如何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传播平台,并进而参与乃至主导国际学术传播秩序的重构,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播与人类的传播历程相同,依次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这是一个媒介依次叠加的过程。当今.四种传播形式并存,古典文学的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传播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模式,而是一个网状模式。人们在接收或者发布信息的时候,并不只是运用单一的传播方式,而可能同时在使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方式,甚至大众传播方式。这些不同的传播方式,就像一张张动态的网,将人类生活笼罩于其中。人们会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来编织他们的信息传播网络。不同的人编织和利用传播网络的能力是不同的,这会导致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和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只有那些善于利用多种传播网络的个人或者组织才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因而他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宣"呼唤开放非官方传播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中国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逐渐开放非官方传播资源就成了一种逻辑的必然,它将更灵活有效地更快进入国际传播领域。这构成一种良性的逻辑链条:民间传播或非官方传播是当代国际认同的一种传播价值理念,当我们要融入国际循环体系,开放这个渠道而它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国家的良性形象显示;开放这个传播渠道会构成前所未有的多种声音的传播,它包含不同意见的表达、争辩和讨论,这种“议会式”的传播形态更具广泛的传播效应。民间或非官方概念上的国际传播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因而可以获得更宽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统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一体化基础上的"由中向外"的单向型宣传模式,这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现实需要。在对经典传播观念理论与传播模式梳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相结合的"地中华外"的边疆问题对外传播路径,并且提炼了一个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播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社会,乡村网红是网络广场中的“乡村信息源”、自者视角下乡村社会的形象建构者和网红效应下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他们进一步弥合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助力着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网红以“原生态”的草根人设传播、富有“地方感”的共情传播、集体参与下的人际传播助力媒介化乡村社会的构建,优化了乡村社会的传播格局。乡村网红的传播实践加速了乡村社会传播的“在地化”转向:传播资源从“汇聚城市”转向“返流乡村”,传播话语从集中把关的宣传话语转向共享式的民间话语,传播方式从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向在地性的参与式对话。我们尚需引导乡村网红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其为当下乡村社会传播力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3.
林小榆  陈纯 《国际公关》2023,(19):158-160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探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新媒体时代下活跃在海内外社交平台的“洋网红”在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其跨文化传播现象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跨文化共情传播相关理论,分析“洋网红”的跨文化传播特征,以此表明借助“洋网红”让中国故事“出圈出海”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的有益尝试与可行路径,应挖掘培养更多的优质“洋网红”成为他者视角下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与传播者,同时积极在海外社交平台开展交流合作,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4.
试析微博传播对人际关系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交互式传播的新型媒体,改变着传统的媒介生态,也成为了社会生活方式的新风尚。本文将微博传播置于人际传播视阈中,探讨了在微博这个媒介平台上所进行的讯息传递与交换对人际关系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中国人口网的信息传播现状,认为其信息传播多为自上而下的宣传,少平等温和的互动,没有发挥网媒的优势,传播方式还处于传统媒体信息网络化阶段,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和技巧。为此,运用传播学理论探析增强人口计生信息传播效果的手段和途径,认为在人口计生宣传中有效设置议程,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并注意新闻信息的涵化,有助于正确引导计生舆论,提升计生政策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异军突起.使传播变得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险与混乱。实际情况是.要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传播行为,要么现存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规制这些行为。那么.如今还有哪些网络传播现象是法律触角所没有触及的?存在哪些危害?应该如何规范立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刘铭律师等法律界人士和北京草根时代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刚等网络传播领域资深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7.
李扬 《金陵瞭望》2005,(20):58-59
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网络新闻传媒的特点和规律.扬长避短,促进网络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当前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传播环境给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观念之冲突、文化之差异,较以往任何时代更为彰显而激烈,共识与冲突并存,理解、误解与曲解同在。国际传播活动已经超出传统地缘政治边界,超越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格局。要想建构一个美美与共的世界和平格局,需要进行更全面的国家传播战略设计。国际传播场需要众声喧哗,允许不同的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共存,无论是个体、媒体还是社会组织都能生活在弥漫着宁静、平和的信息之网中,让和平传播成为国际舆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抑制P2P被动型蠕虫在大规模P2P文件共享网中的传播和攻击,对P2P网络中文件共享的特点和被动型蠕虫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个分别适用于蠕虫传播不同阶段的传播模型。为了证明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大规模仿真实验。使用专门的数值分析工具求出相应模型的理论值。为了仿真大规模P2P文件共享网,专门基于P2P仿真平台开发出能真实模拟流行P2P文件共享网的软件并基于该软件进行了仿真。理论值与仿真值匹配的事实表明,该模型基本上反映了蠕虫的传播情况,可以用来预测蠕虫的传播趋势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谁是传播研究的听众?本文以这个知识社会学所讨论的问题为视角,回顾了中国传播学30年来寻求学科正当性的过程.为了让"传播学"在中国立足,作为传播学在中国最早的听众,中国的新闻研究者适应现实需求,试图向不同的对象证明传播学的有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播研究一直未能建立起第一代学者所追求的学术独立性和主体身份.如果中国传播研究要向前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值得中国的传播研究者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