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赣北遗留下来的几件实物和墓冢,揭露了日寇侵略九江的历史事实和屠杀无辜民众的罪恶暴行,并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历史。 相似文献
2.
3.
邱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4-106
本文将柴德赓刊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11日“新华副刊”上的一篇短文《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与其《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的论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及柴德赓学术生涯中鲜明的“以诗证史”风格,认为20世纪以来,在刘师培、陈寅恪、邓之诚等大师之后,包括柴德赓在内的一批史家,也都在“以诗证史”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40-145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从赣北方言中,我们可以剖析出赣北文化中的三个层次:上古南方文化层、中古中原文化层、近代北方文化层。不同的文化层次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上古南方文化层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古中原文化层形成于唐宋时期,近代北方文化层则形成于元明清时期。三个层次同当地的土著文化叠置共存,融合发展为今天赣北文化多元一体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图像是人类创造的文化遗迹,也是人类叙事的载体。图像叙事就是通过图像叙说故事,实现穿越时空、还原历史本真之鹄的。基于图像学、考古学和美术学的融合视角,图像不仅是“物”,而是器、道、美的统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旨归,不同领域的学者皆可利用图像提供的证词发现生活细节和时代特征。首先,图像是无言的见证人,自带“证史功能”;其次,图像是文化的承载者,蕴含“载道功能”;最后,图像是生活中的美品,具有“展美功能”。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新兴的史学注疏方式,改变了史注依附于经注的传统注疏之法。这一阶段的小说在其体系发展中,借鉴史学的诸多表现形式,始终表现出贴近史学的文体特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遵循了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法体例,以及补阙备异的新兴史学原则,成为新兴史学注疏的主要代表形式。同时,在小说学领域,则开创了以史注小说、以史证小说的学术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在江西生活的76500多位畲族同胞是全国畲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赣北、赣中、赣南地区都设有畲族自治乡。在数百年的岁月里,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卓越的才智,开拓出一块又一块民族生存空间。赣北地区的畲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资溪、贵溪、铅山这三个县。唱民歌是畲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婚礼、祭祀、丧葬等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选取了33首赣北地区的畲歌,立足于音乐结构和歌词结构,分别从调式音阶、曲式结构、节奏节拍、旋法特征、歌词特征、词调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赣北地区的畲歌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9.
何泽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02-107
宋代是史学与诗歌注释学兴盛的年代,史学对诗歌注释的重要影响表现为“以史证诗”方法的确立。南宋施宿的《注东坡诗》题注与《东坡年谱》,采纳了陆游的观点,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从题中人物与事件出发,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材料,展现苏诗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揭示苏诗产生的事因,从而诠释了整首诗意,并附带解释了关键诗句的意义。施宿的题注,在诗歌注释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史晓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28-33
“翻坝”是过去运河上船只越过横向拦截航道的堰埭的技术.清代乾隆年间马戛尔尼使团描绘了一些有关翻坝的图画,清末民初几位在杭州居住的外国人拍摄到了翻坝的真实场景.利用这些图像资料,结合文本资料,可以在细节上更好地了解这项已经消失了的技术;此外,文章还就图像证史在科技史研究中的运用做了几点阐发. 相似文献
11.
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74-82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文体体现了他一向视语言为自身家园及文化传统载体的信念,更表明其晚年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的诠释学转变。一面坚持严密精致的科学考据,一面寄托抒情想像,重构晚明文学文化之壮丽画面,激扬民族精神,使诗、史两者皆发挥至极致,遂造就一天壤间不世出之奇作。这一转变也表明他不仅摆脱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而在人文精神上与“浪漫主义”的现代“诠释学”风云际会。且在主题和方法上,《柳如是别传》所包括的放逐和文化离散、性别研究、怀旧、边缘及文化政治、诠释意识和细读策略、学科跨际和文类交叉、互文性、杂交性及碎片性等,更预示了“后现代”的多元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历史上经过多次民族之间的融合,早已融为一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这些文明千百年来的碰撞和交融,既被史家记录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也被古代画工以绘画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轨迹。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室壁画呈现的民族之间交往和交融的信息,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直观的形象。古代墓室壁画为文字记载的史料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补充。基于墓室壁画中的形象特征,深度研究民族文化的交往和交融,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耻》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力作之一,和库切的其他作品相比,《耻》引起了中国外国文学评论界的更大注意,小说里描述的黑暗让众多评论者们感受历史时空下人们的无奈和痛苦,笔者则认为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启示,是救赎,从侵占他者到超越自我,这样,我们就可以走出悲观阴霾的历史政治时空,迈向库切式乐园。 相似文献
14.
孙振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1-95
通过对许霆案的案情和诉讼过程的介绍以及有罪和无罪中诸观点的评析,虽然法院最后以盗窃罪定罪量刑,但是最合理的罪名应当是侵占罪。我国刑法对侵占罪侵占对象的规定存在立法缺陷,通过对侵占罪侵占对象存在立法缺陷的分析,对我国刑法270条侵占罪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而解决了刑法理论界对侵占罪侵占对象的争议以及对于今后再出现类似的许霆案能够合理定罪与量刑,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逍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3-148
财产犯罪处于民法和刑法理论相互交错的地带,刑法上的许多概念和理论来源于民法,但在刑法体系下却有别于其民法本源,甚至出现了理论上的对立,侵占型犯罪中的“寄托的现金”便存在上述矛盾与对立。对此,国外学者争议颇多,而我国学者关注较少。笔者以日本法为研究重点,介绍相关学说观点,并试图寻找更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以求我国相关学者对上述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亚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7-81
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难题,大股东和股权集中度的存在又为公司的有效治理蒙上了一层面纱。约束大股东行为以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现阶段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而公司声誉通过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性经营,被认为是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的一个有效机制。选取中国2011—2013年度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法分别对大股东侵占和公司声誉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大股东的侵占对公司绩效产生了负面效应,而公司的良好声誉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宗廷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1):47-51
陈垣的史讳研究是避讳研究的一部分,它与修辞关系密切,从史讳视角所探讨的有关避讳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功用等,与从修辞学视角探讨这些问题有某些重合之处。陈垣是我国研究"史讳"演变史的第一人。他的探讨也为从修辞学视角研究避讳史甚至修辞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利用282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观测值,研究政治关联、制度环境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家族上市公司存在直接政治关联时,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较大;政治关联强度越大,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程度越大;间接政治关联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无显著性影响。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利用政治关联实施利益侵占,政治关联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企业建立政治关联的利益动机。 相似文献
19.
20.
卢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6-65
当前国内的电影口述史研究还处于"电影人口述史"阶段,这与从更民主角度进行历史书写的口述史学科品格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在史料采集、留存等技术路线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如何将"口述史料"转化为"口述史学",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与深入的必要。21世纪初汤姆·斯坦普尔的"观众口述史"研究,基于普通观众电影记忆视角的旨趣,凸显了"口述史"的"人民性"特征;自下而上的历史书写策略,又避免了"口述史"仅作为"史料"存在的情况。对它的引介、梳理与思考,可以为国内从"电影人口述史"走向更深入的电影口述史学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