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本身具有动态性,与消费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文章基于1987-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越低,城、乡居民消费率越低,但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对城、乡居民消费率边际变化的影响差异不大;现阶段整体来看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的作用并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时期效应,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之前相比,我国城、乡老年抚养比相对于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变化的影响更大;此外,少儿抚养比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老年抚养比则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这说明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城、乡居民分别在子女照料、老人赡养等方面作出了消费倾斜。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消费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西北人口》2011,(6):74-78
消费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于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研究,大多基于收入分配不均和收入不确定性视角,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效应。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这一转变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消费率。基于我国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各地区人口转变对消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关系的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间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居民消费率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少儿抚养比与消费率呈同向变动关系;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呈反向变动关系,拒绝了生命周期假说。少儿抚养比降低对西部地区消费的影响高于中东部地区;老龄化对东部地区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假设,并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路径分析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中,人口总抚养比正向影响居民消费,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负向影响居民消费;间接影响中,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能通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而老年抚养比只通过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同时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大于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并且本文对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我国低消费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何在?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口抚养比的居民消费模型,考察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即少儿抚养比越低、老年抚养比越高,居民消费率越低。因此,促进我国内需持续增长必须改善人口结构和老年群体消费的供求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和家庭生育决策理论等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并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负相关,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正相关,而农村人口性别比系数的稳健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系统GMM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少儿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且社会保障支出的提升强化了少儿抚养比对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2)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老年抚养比与城乡收入差距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即以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门槛变量,当社会保障水平达到门槛值后,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其影响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结果,而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需要加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城乡经济结构发展的匹配程度,转变社会保障的城市偏向性支出,合理考虑地区差异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李威 《西北人口》2014,(1):13-17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使用中国1990-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最终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正的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对最终消费有负的影响。我国尚处老龄化的初期,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中老年人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最终消费率伴随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而下降的独特现象。在使用不同的计量技术和识别方法之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看,我国低消费、高投资的经济发展特点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在长期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下的中国未来职工抚养负担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中国未来40年的理论抚养比和实际抚养比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渐增大,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而导致少儿人口抚养比逐年下降,最终使得社会总抚养比在未来4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幅度不会太大.由此作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会过分加大未来在职职工的抚养负担,从而不会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有效内需成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目标,研究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构建LASSO分位数回归及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年龄结构对消费需求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家庭年龄结构对消费存在显著影响,伴随家庭消费层次提高,家庭少儿抚养比对消费的正向作用及家庭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的负向作用均减弱。进一步,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当家庭中少儿与老年人口同时变化,只有家庭成员中少儿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跨越门限阈值,此时家庭少儿抚养比提升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才能显现。由此,加强推进生育政策实施效果,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对释放有效内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