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未来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基本判断是关系中国人口政策走向的根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PS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提取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动态发展及与其他国家人口对比等四方面中的13个指标,首先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进行分析;其次设计由不同的指标并合而成的8种方案,以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计算每种方案所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并分析对应的人口政策;最后对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在2050年应当达到的适度目标规模的取值范围为14.8亿至15.4亿之间,此时,可能-满意度大于0.74,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老年系数在0.226~0.236之间。  相似文献   

2.
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充分考虑生育政策调整影响的基础上,依托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2015~2100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规模将于2029年左右迎来峰值,此后将步入负增长时期,整个人口的年龄结构将不断老化;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处于持续缩减之中,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1世纪前半叶将快速下降、后半叶则将在波动中缓慢下降;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攀升,于2053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将开始逐年下降,老龄化程度在21世纪前半叶将快速提升,但到了21世纪后半叶,老龄化进程将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3.
完善人口政策维护人口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强 《人口研究》2005,29(3):35-39
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人口安全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新时期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维护我国人口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解决好影响人口安全的因素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正在经历或已经历过人口负增长时代的17个国家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规模结构变动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人口负增长时代主要以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和人口相对结构的老化为特征,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影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大小和人口再生产的亚欧模式分类后,实证研究发现:人口结构老化与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呈现明显“倒U”型关系,变化拐点为老龄化水平达到16.58%;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高收入国家初期应对负增长时代人口结构老化风险的能力更强;按人口规模划分,人口增长率变动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负向关系显著,人口大国承受和化解老龄化后期负面影响的能力更强;与东亚国家相比,欧洲国家由于经历的人口负增长时域长、国家多,其人口增长率、老龄化水平与科技创新之间已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当前我国拥有规模庞大且相对稳定的劳动力队伍和科研队伍,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研发投入占比仍在稳步提升,对未来人口负增长时代的科技创新发展不必过于悲观。面对将很快到来的不可逆的人口负增长时代,我国应当未雨绸缪,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维持稳定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原新 《人口学刊》2016,(5):5-14
我国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在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迷和人口"爆炸"强烈反差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计划生育政策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形势进行动态调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口发展规律的要求。全面二孩政策是生育政策调整的延续,终止了紧缩性的生育政策,开启了相对宽松性的生育政策时代,其政策实施的人口效果预期利远大于弊。评判人口均衡发展要遵循人口发展的规律性。全面二孩政策和未来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需要坚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国外人口政策法规概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4— 1 994年的近 2 0年间 ,约有 50个国家明确制订了人口政策 ,有 1 0多个国家将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条文写入了宪法。各国人口政策的基本框架大都相同 ,都包含了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目标等。各国政府对人口问题的态度不一 ,关心的焦点也不尽相同。而我国必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口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变量”,其长期趋势不仅影响“十三五”时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及其占全部人口比例双双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龄化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未富先老”特征明显。人口变化的这一趋势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深刻而巨大影响,适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让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已经成为发展之急和民生之需。当前人口变化基本态势及其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 ~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 ~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科学编制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这既是推进形成全国主体功能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搞好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对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人口转变、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的社会分层及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分析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复杂.必须对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应该把解决中国人口社会问题及统筹协调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作为人口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的一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